沈从文笔下的故宫,全文分享,曾刊登于1957年1期《人民画报》
当写出《边城》和《湘行散记》的文学家
一转身走进了故宫,
于是,红墙黄瓦间
多了一袭湘西的长衫。
故宫,是什么样的?
在1957年1期的《人民画报》上,
沈从文先生记录下了
他的所感、所想......
故宫的建筑
撰文 | 沈从文
摄影 | 敖恩洪/人民画报
北京有个天安门,建筑得生严、雄伟而美丽,我国人和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
北京是以风格特殊的东方古建筑著名的。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群都自成一个体系,具有独立的艺术风格;综合起来又如一个整体,从属于更大结构的要求,即全个北京城设计的企图。北京城的中心主题结构是紫禁城里的故宫。天安门只算故宫前沿突出部分的一座大门。由此向前还有中华门、正阳门等一线贯通直达最南端的永定门,这条既平且直如坁如矢的中心大道,和北京城一样,是五百五十年前明永乐定都时就安排好了的。由天安门向里走,还有端门、午门;午门才是紫禁城真正的大门,午门以内紫禁城统属故宫范围,现在是故宫博物院——世界著名的一所文化美术博物院。
午门是天安门以外另一结构,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古罗马凯旋门有些相同。在棕红色三丈高台上矗立起一长列九楹重檐大殿,有四个金顶重檐方阙楼环卫着,两道长廊把它们贯串成一个整体,显得端重而严肃。午门下边东西两廊,清代文武官员多在此候朝。皇帝坐朝时,午门两旁阙楼即钟鼓齐鸣。
紫禁城是一个方形,南北长三百三十六丈,东西三百零二丈九尺五寸。共有四门,各有雄伟高大的门楼,四角还各有转角楼一座,结构壮丽而秀拔。
进午门是金水桥和太和门。金水河如一条曲折白玉带子横勒广场,五座白石桥一排展开,门前有一对雄伟威猛的青铜狮子,周围用长廊环抱。太和门平台虽不怎么高大,迎面看来格局却十分壮观。门后广场尽头便是故宫主要建筑三大殿。
故宫太和门外的金水桥。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故宫的角楼。
太和殿是过去帝王坐朝间政的“金銮宝殿”,宝座现在还金漆煌煌。这座殿地位高旷宏敞,殿基高二丈,殿屋高十丈,广十一楹,纵深五楹。重檐垂脊,前后有金铜饰门和琐窗。殿脚用三层白石台子围绕三层白石栏杆,每一阶段都排列着几个大炉鼎,殿前还有金铜铸龟、鹤、香炉和大缸。广场东西各有一座双层高阁,用六十四间廊庑连接。从建筑工程看来真够得上说是堂皇庄严,气象万千。其它两殿中,中和殿规模略小,保和殿高大可比太和。
保和殿北入乾清宫门,门前格局小而精美,琉璃八字花墙经过二百多年还如崭新,这里已临近帝王平时起居地方。西庑一列靠墙小房子,五十年前军机大臣就在这里住宿办事。东西六宫是帝后居住地方。
乾清宫是清初诸帝起居寝殿,乾隆以来多在这里召见奏事大臣。后边交泰殿,屋顶藻井雕刻特别精美。清代帝王在这里举行婚礼,殿后坤宁宫,是婚后暂住的地方。
故宫共有6对铜铸狮子,设在各殿门前左右两侧。
太和殿也称金銮殿,位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故宫太和殿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最高权力,这是过去帝王坐朝的宝座。
台阶上的石雕。
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御花园在故宫最后地区,五十年前只有帝王一家人在此饮酒喝茶赏花玩月,现在已成了游人休息地方。御花园有很多珍奇花木,其中几株阅世多、上了年纪的老树木,大都经过明清两个王朝的兴废。
出御花园后面的神武门,可上景山。从山顶的五春亭鸟瞰北京全城,极目远望,天坛祈年殿和西城大白塔都收入眼底,近处的北海琼岛和整个故宫建筑群,更是历历在目。向后看,在中心轴大道上还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从万户人家绿树丛中巍然高耸。
御花园一角。
故宫北面是景山,站在景山上,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
古人说,登高远望,使人心悲。现在登临景山,则只会引起人大好河山的亲切感,为的是这个伟大都城并不因为古老而衰颓,事实上正在返老还童,永远有青春活力注入,使它越来越美丽、越年轻!
(刊登于1957年1期《人民画报》)
图片来源 | 中国专题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