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PB255,来自对训练痛苦的享受和持续自我超越

赖庆昆,跑步学院2017上海马拉松训练营第11号学员,同学和朋友习惯称他“赖赖”,在今年11月12号的上海马拉松比赛中,他以2小时55分25秒完赛,刚好实现了他入营前设定的目标“跑进255”。

入营前,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参加训练营,赖赖写道:

“为了追求对自我运动极限的挑战,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位“享受痛苦”的跑者。

 跑步:把肌肉转化为速度的奢侈行为 

赖赖从2012年开始规律去健身房锻炼,一直到今天都没有间断过。

这期间,他从基本只泡在健身房撸铁,到跟朋友一起跑步,再到朋友们逐渐退出跑步运动,他却一直坚持下来了,五年后的今天,他每周去健身房3次,跑步3次,一周之内他只有周五不锻炼——那是他固定的陪伴家人的时间。

赖赖开始健身的初衷,是为了减脂塑形,但是长期泡在健身房的结果就是“练得块儿比较大”,为了让自己的肌肉线条更美,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去跑跑步。

赖赖和朋友

一开始只是3公里,5公里的跑,去健身房的次数也从一周5次改为了3次或2次,接着就停不下来了: “跑步可以开发很多技术环节的东西,我觉得挺有趣的!”

赖赖在训练日志中写道:

在跑步之前,我在健身房待了三年,可能冥冥之中与跑步有着不解之缘,我开始了跑步,背离了诸多曾经确立的训练准则和生活规划,在这个夏天奢侈地将曾经汗水累积下来的肌肉转化为奔跑的速度,享受奔跑带来的快乐。

开始跑步两年后,赖赖参加的人生第一个马拉松(16年上海马拉松)就以308完赛,对跑步的兴趣和成就感更足了,也激发他想更多探索自身潜能,于是报名了本地的跑步训练营,也是在那里认识了国峰老师以及后来我们训练营的助教:子鹏和怡雯,这共同构成了17年参加跑步学院训练营的契机。

 知觉的提升和团练的乐趣 

入营前,赖赖对国峰教练比较熟悉,但对罗曼诺夫博士训练思想的认知停留在博士的《跑步该怎么跑》那本书,所以,入营伊始,赖赖对博士的训练思想比较陌生。

注:跑步学院马拉松训练营由尼克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和徐国峰老师共同担任教练,罗曼诺夫博士是世界著名运动学家,姿势跑法的创立者,国峰老师是姿势跑法中国区总教练。

博士的课表以分阶段,分步骤的间歇跑训练为主,最长也只是半马的长距离,没有传统训练营的大量长距离的拉练,赖赖对课表的安排存在一些疑虑。

赖赖拿着号码布

四个月后,赖赖跑了1100多公里,顺利完成了课表,最大的感受是:幸亏自己有月跑量200-300的基础,要不然,还真担心坚持不下来……针对训练营带给他的改变,他这样说:

  • 跑步学院:

  • 训练营对你帮助最大的地方在哪里?

  • 赖赖:

  • 两方面,一个是跑步的知觉。

知觉,是博士在书中特别提到的概念,这里赖赖所指向的知觉,代表在跑步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和跑步姿势,包括核心的稳定性,拉起的快慢和触地方式等。

  • 赖赖:

  • 博士传递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所谓耐力,就是维持良好跑姿的时间。

    以前我就觉得跑的远、跑得快肯定耐力就好嘛,只要没有停下,就是胜利的坚持。博士的这个全新的耐力定义告诉我,跑姿变形的时候,耐力是没有意义的,博士要求即便你在400配速的时候,也要去关注自己核心的稳定性,关注自己的拉起,关注自己跑步的每一个环节,各个动作都要做到标准,而不仅仅是跑的快。

  • 跑步学院:

  • 另一方面呢?

  • 赖赖:

  • 另一个方面,就是跑步过程中的自我调整。

    这个和知觉还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跑课表中的10个800米,20个800米的时候,间歇训练很痛苦,教练教我们,训练中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如果感受到身体发紧、僵硬,应通过调整跑姿让身体松下来,这是很多跑者和之前的自己忽视的,不然莫名其妙的就跑崩溃了……

  • 跑步学院:

  • 能说的更具体一些吗?

  • 赖赖:

  • 可能训练过的同学会理解更深一些,训练中轻松配速的时候,全身要放松,心理也要放松,最大化节省体力;配速快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会愈发绷紧,此时心理仍然要部分程度的放松,不要紧张,因为放松才能专注到身体的感觉,让自己松弛有度。

赖赖、国峰老师和其他学员

国峰老师曾经有个比喻,他说我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辆赛车,引擎的马力大小、车体的坚固与否及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高低共同构成了赛车成绩。赖赖对此印象深刻,他像一个工程师,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自己这辆赛车的各个零件部位,不断地反思、总结、尝试,期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他在训练日志中写道:

我喜欢徐国峰老师的那个比喻:人的身体就像一辆汽车,由每一个零件组成,但是要将汽车的性能发挥到最完美,需要通过反复磨合,最终发挥整体效应……

这个夏天习得的最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组装”,我们的训练其实是在认真地磨合跑步的每一个细节,从跑姿到心态、从步频到步幅,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打磨,然后再进行组装,以求在赛场上呈现最完美的自己。如同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我们的人生……

赖赖在训练营的四组,也是最多高手、训练强度最大的组别,在这样的团练中,他发现了和独自跑截然不同的乐趣:

2017年这个夏天,很燃!不仅因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整个夏天如同《强风吹拂》里描述般挥洒汗水,享受团练氛围带给你的那种刺激感,更因为充分地投入,让自己对自己的心态、身体以及意志得到更深地了解,更深刻地认识灵魂深处的那个自己。

 比赛前最后一练 

赖赖在马拉松赛场

跑步学院马拉松训练营分为四个部分的周期化训练,分别是基础期,进展期,巅峰期和竞赛期,分别对应人体的训练和恢复的规律,目的是让跑者在比赛日呈现最佳状态,赖赖完整遵守了训练营的时间安排,让最后的结果变得水到渠成,那颗为了比赛PB而享受训练痛苦、发掘诸多跑步乐趣的心,在最后考验时刻到来时,变得异常平静:

2017上马备赛周期最后一练,带着复杂的心情早起,穿上比赛的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出门,阳光正好,七点开跑。想象明天比赛的样子,回想这四个月1100多公里的训练,不管明天是什么结果,都已经圆满了。

跑步三年以来,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准备一场赛事,貌似找到了十几年前备战高考的感觉,貌似回到了当年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时期。

一切的全力以赴就为了那一刻的来临,等真正的那一刻来临,却觉得这一刻才是最幸福的。生活在别处,我们一致期冀做做好的自己。

感谢马拉松,感谢跑步,感谢一切在跑步过程中认识的朋友,我们一起经历了跑步对心灵的洗礼,一起穿过了一段幽暗却又阳光的训练日子。感谢上苍给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30分钟AT结束,手表显示训练处于巅峰状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两岁小朋友的奶爸 

赖赖研究生读管理专业,平时除了健身和跑步,最大的爱好就是读哲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评价自己是一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人,却也在训练营期间体验过沮丧的感觉:

因为自己不顾教练们的建议(跑步学院训练营训练期间,规定不允许参加其他比赛)去参加了北京马拉松,没想着PB,而是年初就承诺了自己要参加北马,结果国庆节后的训练有些累,跟课表有些吃力,当时的课表处在巅峰期,一同练习的其他小伙伴都稳健进步,感觉自己有种被落下的感觉,有些沮丧……

庆幸的是赖赖迅速调整,快速恢复了过来,并且结果还不错。

赖赖的小女儿

赖赖的女儿两岁了,平时陪伴女儿玩耍也是他的开心时刻,赖赖做HR,平时也会有各种出差,他在训练,跑步,工作,陪伴家人中做着平衡,他安排得很好,也非常庆幸有家人的支持。

 持续奔跑 

赖赖的跑步偶像是著名世界冠军,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他在偶像身上获得了力量,也获得了人生的感悟:

我所欣赏的长跑运动员吉普乔格,从他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天赋,更是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对待比赛的隐忍和克制。日复一日的自律训练,逐渐将个人心智打磨得更加成熟,进而形成一种无比强大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运用到人生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著名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

……优秀的运动员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伟大的运动员可以重新定义一项运动,为其注入强大的精神内涵。

可能是爱读哲学和史学的缘故,赖赖保持着对生活,生命,跑步和自己的追问,他很想知道,马拉松这项运动和训练,带来了这么多辛苦,却为什么让人在无数个日夜和清晨推门而出,穿着跑鞋义无反顾?

他这样写下思考:

速度训练带来的乳酸堆积导致的痛苦,运动导致荷尔蒙分泌带来的愉悦,马拉松完赛过程中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没有帮助找到可以准确描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只是在每一次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简单地收拾一下心情,然后再次投入到下一个周期的训练中。

但是,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他另一篇日志作回答:

运动于我们而言……每个跑者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希望通过运动,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赛场只是结果的呈现,运动最富魅力之处在于结果呈现的那一刻只是昙花一现,更精彩的是你为了准备这场赛事付出的时间与心血,做出的自我管理和对自我的约束,他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我们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赖赖已经准备好明年的跑步训练计划,开始为新一轮的目标奔跑,你要一起加入这迷人的训练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