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赏析80】诗三首/海恋、赏析/林荣、木子、张洁,禅意画/卫保刚

禅诗赏析

禅意画/卫保刚

时光有相

海恋

立秋那日,天空朗润

大丽菊和向日葵同居一圃

有风执帆,芬芳一浪一浪

驶向袅远的季节之滨

我给父亲打了电话

他正在树荫里下棋

我仿佛看到阳光的金粒子

跳过树罅,在他的脊背上滚动

秋凉尚远,蝉在叶丛里安静地呐喊

【林荣赏析】

这首诗写的内敛而开阔,沉静而大气。从诗人舒缓的叙述中,读者或可体悟到时间的流淌,体悟到“相”的空与有、住与不住。无论同居一圃的大丽菊和向日葵所散发的芳香,还是阳光的金粒子,乃至在叶丛里呐喊的蝉,作为一种存在,它们都是时光的载体,是时光的具相呈现,但无常才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本质。诗人深谙此理,通达此法。她惦念着亲人,惦念着老父亲,一种淡淡的忧伤不觉涌上了心头……

“秋凉尚远,蝉在叶丛里安静地呐喊”,很喜欢这个结尾。“安静地呐喊”——富有力量感的沉静。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海恋,正在树荫里下棋的父亲不都是这潜心修行的禅者么?

素心

海恋

一只雀儿,安落在庭前的枯树枝上,

叫声轻巧,怕扰了停靠的冬阳?

我们对望了一会儿,

已洞穿彼此心意。

冬日寡淡,它有素心相投。

而我,只愿做个炊烟里发呆的妇人,

透过窗子,守望

枯枝上冬眠的春天。

【木子赏析】

诗贵简而有境,炼而能达。此诗行数不多,在短诗里亦属较短的,但构思精巧,遣词用句极见功底。题目为《素心》,却展现了一个女人对“春天”的守望。整首诗似在描写“冬日寡淡”,却在结尾展现了一派盎然生机——“我只愿做炊烟里发呆的妇人,守望枯枝上冬眠的春天”堪称妙笔!可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相媲美,且更见构思之巧,试想,冬眠的春天苏醒之后会是什么景象……人生总有残景,与寡淡之中能保留一份生命的希冀才是人生的智慧,而这份淡定与从容何尝不是最为难得的素朴之心?这应该是诗人最想表达的吧?古人作诗讲究“曲径通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诗从质感上大有中国诗的韵致。

龙华寺秋行

海恋

进山的路很平坦,拐过一道山梁

就远离了曲曲折折的人世

三叶草在石板路两旁打坐

越往前,山溪的吟唱越接近缭绕的香火

我把宿梦  忏悔  拿不动的爱和恨

全部堆放在佛陀脚边

抬起头

一朵云正停靠在飞起的檐角上

【林荣赏析】

写作,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对个我生命体验的诗意表达。一个诗人的作品不仅代表着其生活内容和品质,也代表着其精神世界和生命境界的高度。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或多或少保持着与物欲和喧哗的距离。

海恋的这首诗写得从容、淡定,充满灵性和通透感,素朴而富有禅意。诗人用短短八个诗行道出了对生命品质的追求,她倾心于闹市之外的山路,倾心于山路两旁打坐的三叶草,倾心于自由吟唱的溪水,倾心于停靠檐角的那朵白云……这慢下来的脚步,这仔细的谛听,这倾心的眼神,无一不是诗人踏实生活、敬畏万物、恬淡闲适的诗意表达。那在石板路旁打坐的三叶草以及停靠在檐角的云朵不正是诗人的自喻么?

这首诗的结尾很精妙,空灵的画面感全面升华了整首诗的主旨。是啊,能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灵,安享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该是多么欢喜自在!端守心灵的宁静,释然、向上、向善,即为禅!

【张洁赏析】

海恋的这首《龙华寺秋行》,写得从容、通透,天然去雕饰,而深富禅意。时间、地点、景物、心情,是那么合拍。在诗意的形成上,水到渠成。在节奏的安排上,不疾不徐,显得胸有成竹。仿佛这首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海恋那因挣脱俗世的羁绊而敞开的胸怀中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我仿佛能听见那咚咚咚咚的纯粹清响。

起句醒目。常识是:城市平坦,而山道崎岖。而海恋在这里却逆向运笔:“进山的路很平坦”,人世却是“曲曲折折”的。这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读者的联想,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她在此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下面是比兴手法的成功使用:三叶草在打坐,山溪的吟唱接近香火;那么“我”呢?第二节专用于写“我”,但却写得很少很简。其实第二节就是一个词——放下。海恋把这个内核具象化,具象到使读者能看见一个她,她的俯首低眉,她的淡定决绝,她的祈望,她放下之后的轻松和释然。“抬起头/一朵云正停在飞起的檐角上”,一朵云,正是作者此刻的心境,飘逸、轻松、自在、舒展。

这首诗在内涵上也许并无出奇之处,章法上采用的也是传统的三段论式,但它仍令人读得津津有味并唇齿留香,甚至说我在这首诗的意境中沉醉,也毫不为过。何也?艾略特的一句话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他说:“诗人的本分不是去寻找新的人类情感,而是运用寻常的感情,并在这些寻常的感情中提炼诗歌。”

《禅诗赏析》栏目

由《新东西》与现代禅诗研究会联合推出

特约主持:曹红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