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热力环流(下)(新教材)
记忆技巧:白骨精(白谷风)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上方谷里下了一场对流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忽略了局部对流雨的因素。
对流雨示意图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是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四川盆地潮湿,云层厚,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
东:巫山;南:云贵高原;西:青藏高原;北:大巴山
为何七、八月份拉萨多“夜雨”?
夜晚,谷地内的热空气上升到高空,水汽遇冷凝结,往往出现“夜雨”。
相传在古时候有座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的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老翁到县衙后则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县令听后感觉很茫然,你知道为什么吗?
拓 展 提 升
拓展 提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风
(五)城市热岛效应
1、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拓 展 提 升
拓升
2、城市热岛的成因
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气温高
3、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1)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和水体面积。
(2)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
(3)城市规划时注意加强城市通风。
(4)减少人为热的排放。
(5)可呼吸地面代替柏油马路、水泥路面。
海绵城市景观图
三、知识网络
四、巩固练习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甲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主要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主要是纬度所致
2.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
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
答案:1.B,2.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风的影响。第1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与海洋相比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因此甲图中,①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出现海风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陆地上为上升气流,海洋上为下沉气流,近地面水平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对应甲图中的时间为8时~当日16时左右。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
A.M>Q>P>N B.M>N>P>Q
C.Q>P>N>M D.P>Q>M>N
4.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热力环流,则有关甲、乙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B.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
C.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D.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对流层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可知,M处的气压大于Q处的气压,N处的气压大于P处的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N处的等压面下凹,M处的等压面上凸,则M处的气压大于N处的气压,同理,P处的气压大于Q处的气压。所以,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M>N>P>Q。第4题,绿洲与沙漠、山谷与山坡、海洋与陆地上空对流层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及热力环流的方向随着昼夜的更替而变化,而城市与郊区上空对流层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及热力环流方向比较稳定,故选D项。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C.路面昼夜温差较大D.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6.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5.C 6.C
解析:第5题,高速公路是沥青路面,由于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在夜晚,地面不断地降温,使得近地面气温不断下降,形成逆温,最终导致团雾的形成。第6题,团雾的成因,除了逆温条件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汽,③地靠近太湖,有大量的水汽,团雾发生频率最高。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概述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直接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为冬季。结合冬季博斯腾湖与湖岸的温差及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夏半年陆地、湖泊热力性质差异及温差转变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城市热岛效应判断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