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珠宝产业的文化灵魂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义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陆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的推出,为进一步密切内陆与港澳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动能,蓝图十分宏伟,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蜿蜒数千里的珠江,是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共同的母亲河,以粤剧、龙舟、武术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是贯穿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血脉中的人文纽带,将三地人民紧紧串联在一起。这是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价值链条,在粤港澳深度合作的语境下,如何挖掘、融合和利用这些文化元素,繁荣文创产业,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时代赋予的、关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程的重要命题。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逐渐成长为中国轻工业、制造业集聚地之一,同时也是黄金珠宝首饰重要的加工、集散地。40年来,凭借着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粤港澳大湾区珠宝首饰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但是,随着人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的上升,出口加工型贸易进入瓶颈期。文化创意这一短板日益显现,成为制约湾区珠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互补优势明显,以广州为中心的传统岭南文化,历史悠久,风格鲜明。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亦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意之都”。香港、澳门则是重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平台,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不同的文化在此融汇百年,争奇斗艳,如果能够借助《纲要》的东风,更好地实现整合协同,形成文创产业发展合力,必将实现各方的优势、资源互补,将大湾区建设成为统一的市场整体,使之成为孕育文创产业的一方沃土,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珠宝行业的创意高地。

  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广东省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谢名家曾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没有产业依托的文化是根基不牢的文化,也是不可持续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产业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产业,是毫无生机的产业,也是没有前途的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珠宝首饰产业基础。因此,在未来更应深化合作,用文化创意为产业赋能。一方面,搭建平台,促进三地珠宝从业者的交流对话,提高珠宝设计创新,加强文化推广,促进珠宝品牌企业与文创设计师之间的深度合作,赋予产品更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此外,还应注重互联网思维、跨界思想的运用,营造更加年轻化的创意氛围,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创新、创业生态。

  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更应充分践行《纲要》思想,深耕文化沃土,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掘金之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成为代表我国经济创新力、竞争力与时俱进的区域楷模。(贺轶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