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成长的“着力点”——从教学模仿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教师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自觉地担负起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
首先,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观看好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其次,以创造性模仿深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二、成长的“发展点”——从读书开始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以此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你的学生。
三、成长的“契合点”——从合作学习开始
有时我们教师精神压力太大,思想负担过重,心理上和生理上过度疲惫,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热情不足;甚至还自高自大,自命不凡,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其实,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对教师来说,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及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四、成长的“充气点”——从教学反思开始
不少教师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时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唉声叹气,怪学生不听话,怪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因此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必须开展教学反思,将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的一种迫切的需要,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
就以笔者为例。虽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是自2003年4月以来,笔者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反思: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等。我坚持每天挤出时间来写作一篇,在网上与网友交流。说也奇怪,这种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的网络随笔或记录,虽不成“正文”,但几乎“每投必中”。与此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日趋提高,学生反映上课时再也不感到枯燥乏味了。
五、成长的“支撑点”——从教科研开始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位成熟的教师应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呐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