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十年往事:从群雄逐鹿到双雄争霸
撰文 / 富姐
编辑 / 周一
2010年初春,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台下的马云“舌战群儒”,台上坐的是彼时光芒更为耀眼的腾讯pony马以及百度Robin。
此外,还有网易丁磊、联想杨元庆、优酷古永锵、新东方俞敏洪、红杉中国沈南鹏、经纬资本李颖这类顶级互联网大咖“围观”。
在大会上,三人对云计划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
理工科出身的Robin率先“亮剑”。他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pony马随后附和道:“我觉得这个事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达那时确实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于早了。“
彼时,只有马云跳出来反驳两位技术出身的互联网大佬。马云说:“阿里对云计算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有信心做好。”
马云之所以说出这番话,只是阿里曾经吃过数据崩溃的苦——此前淘宝每年双十一的后台都会因为无法处理庞大数据而崩溃。
彼时,大部分公司依旧采用的是“IOE”架构。
I(IBM,服务器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服务器俗称“小型机”)
O(Oracle,数据库提供商,他们的软件是著名的“甲骨文商业数据库”)
E(EMC,存储设备提供商,他们提供的是“集中式存储”)
服务器都是从国外租赁,这种拿来主义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却拥有显著弊端。一方面是租赁设备的价格昂贵,曾有阿里内部员工吐槽,双十一那么努力工作,最后钱都被给外国人赚走了;另一方面是当时“IOE”架构已经快满足不了淘宝日益增长的用户访问量。后者才是马云下定决心做云计算的真正原因。
为了把云计算的擂台班子搭起来,马云亲自请来的王坚当来这个“班主”。彼时,阿里内部的人并不看好云计算,马云为了让内部重视起来,甚至喊出了“阿里今天不做云计算,明天就会死”这类耸人听闻的话语。
2010年(深圳)IT领袖峰会过后,一场关于云计算的谋变,就此揭开序幕。
01
混沌初开(2010-2013)
在大会上,马化腾虽然不看好云计算,但他并不会小瞧老对手的“谋算”。
2010年11月,一件事情彻底让马化腾真正作出了改变,迈出了腾讯“云计划”的第一步。
这件事便是轰动全国的互联网战役——“3Q大战”,事情的导火索便是360起诉腾讯,认为腾讯QQ盗取用户隐私,涉嫌垄断。而后腾讯一纸诉状反诉360,认为360侵害腾讯名誉权,涉嫌不正当竞争。
3Q大战的输赢暂且不表,但3Q大战的确让腾讯开始意识到了“开放”的重要性。3Q大战以后,腾讯便开始组建云计算的技术团队。
2011年5月24日,曾任腾讯网络平台部技术总监的陈军在《腾讯云平台与技术实践》的技术分享中提到,腾讯正是在3Q大战之后,作为策略改变,将朋友社区和Qzone平台向第三方平台。
“昆仑这家公司游戏放在Qzone运行,目前可以做到一个月收入分成超过800万。这有两个例子,这个注册数字是900多万,日活跃数字是800多万,openpl的日调用达到700多万。”
腾讯云业务对外开放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让腾讯的云计算团队对此充满信心。
但相比起阿里来说,腾讯的动作终究是满了一步。2010年春节后,阿里内部饱受争议的“飞天系统”彻底稳定,为日后阿里云的爆发奠定的技术基础。尽管阿里此后面对“5K”难题时,依旧被卡住了两年时间。
在阿里被“5K”技术卡住的两年时间里,外界已经听闻阿里的飞天系统稳定的讯息。一群嗅觉灵敏的创业者们闻到其中的机会。
任正非率打破僵局,2010年年底,任正非召开华为云计算发布会,并喊出“要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的豪情壮语。
两年后,国内著名的“白帽子黑客”季昕华,毅然决然放弃百万年薪,创办了UCloud。
同年4月,三位拥有IBM工作经历的黄允松、林源和甘泉,共同创办了青云QingCloud。取意“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至此,中国云计算格局初步形成,云计算也正式从荒芜阶段步入萌芽阶段。
02
适者生存(2013-2018)
在国内云计算开始萌芽发展时,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巨头们早已完成行业变革。
2006年,有着电商鼻祖之美誉的亚马逊率先占据云计算这块广袤的土地,宣布推出AWS(Amazon web service),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
此后,软件届的两大王者微软和甲骨文先后入局。但在云计算行业存在一个定律,一步慢步步慢,先抢占市场的亚马逊已经占尽先机,斩获大量是市场的份额。即使微软和甲骨文作为软件行业的先驱也无法追上亚马逊的脚步了。
然而这群海外“巨鲨”们在自家市场格局初定后,开始向中国市场露出了“獠牙”。
2013年12月18日,中国云计算发展史最为关键的一天,亚马逊宣布AWS将进入中国市场,打响了扬子鳄斗过海鲨鱼战役的第一枪。此后,微软、甲骨文等海外巨头相继入华。
彼时,国内外媒体无一看好国产云,甚至有媒体用了一个格外直白的标题:亚马逊AWS入华是来打微软云,几家国产云不入其法眼。
事实上,彼时的国产云确实没有与海外巨头对抗的能力:
1. 阿里云才终于突破5K难题,跑通了5K飞天系统集群;
2. 腾讯的云业务还处于试水阶段,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3. 第二梯队的天翼云、青云、金山云还只有一个发展雏形。
彼时,国产云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价格战”,再由价格倒逼技术升级。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价格战这种在消费互联网屡试不爽的打发,竟然也适用于产业互联网。
由于海外巨头并不熟悉国内互联网行业特性,巨头们并没有直接参与价格战。相反,在2015年-2016年两年间,价格战和“口水”战打的最狠的反到是腾讯和阿里。
两年间,两家企业相互摆擂台唱对手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5年,双方开启第一轮大规模的舆论和技术交锋。彼时,12306每逢节假日就会因为用户访问量过高而导致系统崩溃,后来阿里派技术团队将12306后台接入阿里云系统,此后大大提高了平台的稳定性。
同年,腾讯也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彼时,滴滴与快的激战正酣,滴滴在被放入腾讯的巨额流量池后,同样是因为经受不住大规模的用户访问,导致滴滴后台服务器经常瘫痪。
为了解决滴滴的后台系统问题,彼时腾讯紧急派出三路人马帮滴滴解决难题,最终将滴滴的服务器后台接入腾讯总部,完美解决了服务器崩溃的问题。
后来,这两个成功案例被两家公司无数次写入PR案例中,用来宣传自家云服务的优越性。
在舆论场,两家公司也忍不住过上一招。2016年双十一过后,阿里云宣布战绩称,阿里云支撑了“双十一”912亿元的交易额,每秒交易创建峰值达14万笔。
一个月后的腾讯马上就在发布财报中大秀肌肉,宣布2015年腾讯云营收增长100%。有意思的是,在激斗期结束后的腾讯,再也没有单独披露过腾讯云的相关数据。
俗话说的好,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受伤。在腾讯和阿里相互“茬架”中,海外巨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被打的节节败退。
当然,海外巨头始终无法“吞并“国内云计算份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云计算涉及到了数据安全问题,其中国数据必须留在国内;另一方面是海外巨头的运营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其服务和定价让国内客户较为抵触。
从目前的份额来看,海外巨头AWS虽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依旧保持第一的位置,但在国内市场,AWS的份额已经大幅度下跌。根据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年上半年)跟踪》和《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年下半年)跟踪》报告,2018年上、下半年AWS在中国的市场排名均为第四,市场份额则分别为6.0%、6.4%。
另一家海外巨头甲骨文更是在去年直接“丢盔卸甲”,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
直到2018年9月30,腾讯宣布正式成立腾讯云与智慧事业本部门,国内云计算格局初定,正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二超,华为云、天翼云等为多强的格局。
03
双雄争霸(2018-至今)
时至今日,阿里和腾讯正领跑云计算市场,和第二梯队的玩家差距越拉越大。
但云计算是个相对宽泛而复杂的概念,
一般而言,云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前者可以独立形成云基础设施市场,后两者可以并称为云解决方案市场。
而云基础设施又有公有云和私有云之分,还有二者结合的混合云,以及各类细分领域的云,如饿“金融云”、“游戏云”等,每一细分领域都蕴藏着极大的机会。
从目前来看,腾讯云和阿里云是在云业务布局整体较为均衡,但细细对比之下,腾讯云和阿里云还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
腾讯发力社交游戏,阿里发力电商金融
基于母公司的多年的业务积累,两家公司在云计算所发力的领域有所差异。比如,腾讯拥有12亿活跃用户“微信+QQ”的社交生态,其内部的数据本身就是搭载在腾讯云之上的,在社交方面就更具备优势。
此外,腾讯还拥有打通了游戏产业链上下的庞大游戏帝国,在游戏端同样具备丰富的经验。那么就可以帮助客户在社交、游戏领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腾讯云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解决方案。从客户群体来看,目前市面除主流的游戏公司,包括三七互娱、紫龙游戏其服务器都是搭建在腾讯云服务之上。
而阿里云的优势则是在电商和金融,主要是在基于为淘宝和蚂蚁集团提供服务时,所积累的丰富技术经验。
以金融领域为例,IDC数据显示,在2019年下半年的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中,阿里云就以12.1%的市场份额居于市场第一。
腾讯云深耕国内市场,阿里云布局海外市场
从业务范围上来看,阿里云的云计算战略更加国际化,腾讯则更强调深耕国内市场。
国际著名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曾发布过一份关于腾讯云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
“腾讯云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和品牌知名度有限。腾讯仅在中国境外的三个地区设有一个以上的可用区,其近一半的国际数据中心均由合作伙伴运营。此外,腾讯云在国际上的销售和技术影响很小。”
报告中还提到,阿里云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三。阿里云亚太市场份额从26%上涨至28%,接近和总和;而腾讯云在亚太市场的排名则是第四,全球市场排名第五(报告并未公布腾讯云具体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Gartner也认可腾讯云在游戏、社交等C端业务C2B的能力,也认为高增长的腾讯云会成为行业主要玩家之一。不过Gartner认为腾讯云国际业务的扩展与持续创新能力还有待持续观察。
阿里云一骑绝尘,腾讯云增速惊人
富姐统计了阿里云和腾讯云过去几年的营收对比发现,阿里云的营收要多出腾讯云2-3个身位。
严肃财经制图.单位.亿元
由于近些年腾讯并未再单独披露的云业务的营收数据,因此富姐只统计了过去三年的数据。
虽然阿里云要大幅领先腾讯云,不过,腾讯由于这些年在云计算上发力迅猛,其增长数据也是相当恐怖。根据东吴证券数据,腾讯云业务营收增长速度一直高于阿里云业务增长速度,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腾讯云反超阿里云似乎指日可待。
两家云计算巨头在业务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互相“叫板”,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计算技术研发,腾讯云立马就召开发布会,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5000亿元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事实上,目前的云计算市场尚在开垦阶段,根据IDC数据,云计算在2023年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3200亿美元(约合21440亿人民币)。
综合来看,在云计算领域,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类似与手机行业的“二超多强”格局,即阿里云、腾讯云顶级云计算玩家,华为云、金山云、青云等第二梯队玩家。其中,阿里云的规模要压腾讯云一头,但腾讯云增速较快,正不断拉近与阿里云之间距离。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有云领域,由于其高投入、强技术的特征,阿里云和腾讯云将继续和第二梯队玩家拉开身位,进一步加重寡头化。但在ToB为主的私有云服务中,由于B端客户的属性决定其更看中定制化和服务化,因此,私有云则是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的格局,其中,华为云在ToB业务上做的更好。
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云计算的玩家们从荒原草莽走到了历史台前,从海外巨鲨的口中守住了国内份额,推动了云业务的发展。对于下一个十年来说,云计算巨头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双雄争霸的结局或许在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不过这个过程注定会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