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趣事] 办板报那些事

办板报那些事

邓自西  李正明

前不久,因为工作需要,约了一个已退休的老领导了解有关情况,言谈中,对方突然提起当年一件趣事,激起了我对那时办板报时的零碎记忆。
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不知道怎么的,办板报这摊子事情就落到了我头上。我在大学期间,给一家杂志搞过通讯员,什么散文、打油诗等之类的文章弄过不少,但主持办板报,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现在搞板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麻烦,在电脑中排好版、制作好后,打印出来往墙上一贴就行了。那时没有电脑,搞板报全得靠手工,既要会写文章,还要会画,字也要写得漂亮,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于我,顶多有两项能够拿出去滥竽充数一下,至于画画这一项,那是零基础、零经验。虽然如此,但任务摆在面前,花轿都到了门口,上不上都由不得我了。算是赶鸭子上架吧,反正我是厚着脸皮应下了那一摊子事。
首期板报出来后,效果还行,没有我事先想象的那么难看。内容也算丰富,有诗歌,有散文,有质量与安全知识,加上简单的插画,有板有眼的,像那么回事,围观的人还不少。这激起了大家的热情,后来便有好几个人加入了这项工作,副厂长老李更是亲自撰稿支持。于是,板报便逐步办得有了起色,影响力也渐渐扩大,时不时会被上面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点赞一下。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些故事便应运而生。故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人充分发挥想象。下面说的仅是那位领导提及的趣事。
那年元旦前一天,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更新了板报。记得那一期板报,老李作了一首打油诗来反映我们创业的艰难:“一座科研基地,两块牌子对外。三班日夜生产,四季运转不停。五座楼房竖场中,六十几人一条心。七公里路到院部,八方支援送东风。九五期间创基业,十年巨变大翻身。”(诗的内容我原本早已忘记,由老李最近提供)当时,我们谁也没想到这首诗会带来一个新的故事。
元旦那天上午,FAN院长率领单位一干高层领导来厂里慰问,一下车就在板报前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老李那首诗后,很感兴趣,便记了下来。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FAN院长两次表扬了那首诗写得好,说体现了全厂职工艰苦奋斗的硬骨头精神。只是,或许是板报的排版让范院长产生了误解,或许是他匆忙之中看走了眼,一向极其严谨的他,座谈会上两次提及那首诗都说错了作者,都说张冠李戴,可惜这次本来是李冠,却被别人戴了。当时,参加座谈会的有院里的领导,还有工厂的负责人及各部门的骨干,老李是副厂长,自然也在内,虽然有人明明知道FAN院长闹了乌龙,但没人予以纠正,以致于在中午全体员工聚歺会上,FAN院长第三次提到某领导的打油诗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于FAN院长三番两次闹的乌龙,作为那首诗的作者,老李自然不便当场发声,而误戴了“张冠”的某领导,当天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也一直没有以合适的方式予以澄清。对于普通职工来说,虽然知道实情的人不少,但那时也没人敢当面纠错,所以老李也就一直只能哑然无语了。按照老李事后的说法,那就是:“那年范爹闹乌龙,当众指谬无一人。最是惊异唯有我,忌惮自夸未作声。”
这个故事原本微不足道,毕竟领导事事繁忙,闹点小乌龙,无可非议。就连老李自己也说那只是鸡毛小事。他说之所以仍然记忆犹新, 是因为他当年的诗得到了FAN院长的好评,一直偷偷乐到现在。现在,这事过去了二十多年后,他之所以旧事重提,无非也是想给我提个醒:在工作中,如果碰到不确定的事,若来不及核实,那么就要设法避免闹类似的乌龙。我很赞同他的说法。不是说难得糊涂吗?有时候,与其清清楚楚闹乌龙,不如糊里糊涂激发想象。
其实,那个时代办板报,很容易产生很多故事,特别是在单身青年男女密集的地方,板报无形中也会起到红娘的作用。当年,虽然我负责办板报的年份并不多(记不清具体如何结束的),但那板报上五颜六色的记忆,不知还关联着多少粉红色的记忆,长长的,浓浓的,丰富多彩,延伸得很远很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