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 | 马烽的生死观
往期回顾
作者:孙涛
2000年春节前的一天,具体的日期记不清了,我与梁志宏带着刚出版的四卷本《太原市当代文艺精品文库》去看望老作家马烽,梁志宏是这套文库”的总编,我是“文学卷”的主编。是马烽的夫人杏绵老师开的门。我们知道马烽老师患有哮喘病,冬天,是他最难熬的日子。我们正想告诉杏绵老师,不必惊动楼上的马老师了,她却早冲着楼上喊:“老马,太原市的梁志宏、孙涛看你来了。”于是就听见一阵响动,马烽老师就从楼上下来了。
多年的交往,我知道,马烽老师对后辈作家总是十分热情。当时聊了些什么,或者说,我们向马老师简略地汇报了些这套“文库”的什么情况,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是在我们问候他身体状况时,没有说一句自个的病情,却对我们来了一个反问:“志宏,你今年多大了?志宏说:“虚岁就56了。又笑着冲我问:“孙涛,你呢?“我说:“也快55了。马老师于是便把头向上一摆,含笑说道:“瞧瞧,你们都开始向60岁进军了,我这点病怕啥?人还有不死的?”
2004年1月31日,这位老作家走了。我是在读时任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周振义的纪念文章《一份迟到的纪念》时,才知道了马烽老师生前对待生死的又一件事。文章中写道:“2002年春节,马烽同志召集夫人和子女,一起讨论了一个与过节气氛极不协调的问题,这一天,他把事先已经打印好的捐献遗体遗嘱拿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遗嘱是这样的:“人固有一死,我死后,甘愿将遗体捐赠给山西医学院,请专家将一些有用器官,移植给需要的患者;如这些器均已老化,已成为一堆废物,那么,整个可作为学生上解剖课的教具,这可以收到塑料模具达不到的效果。生活上我赞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的遗体作为废物利用有何不可。我的这一遗嘱,虽然是在医院中写的.但我的身体已逐渐复思维正堂并非一时感情冲动,而且这一遗嘱早在几年前就和我的老伴段杏绵讲述过,她无异议。为了使这一遗嘱不会节外生枝,我特让儿女们共同签字,请将来接收单放心。”这份遗嘱上,段杏绵老师和子女们都签了字。只是因为马老师走后,接收单位一些程序上的难题,省作协党组才没能兑现马烽老师的遗嘱。周振义在文章结尾处写道:“马老啊,您最后交待我办的事,我实在无法完成。医疗抢救的程序不容我们去做,我个人的私情使我最终放弃了应该的努力。”
是人,就难以逃脱老之将至,最终结束的命运。清明节就快到了,以此文寄上缅怀!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