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育问题的核心:如何养?

育邻梦

网友提问:三胎政策来了,二胎的家庭还会冲刺一把吗?

如今,我国人口问题是整个社会最“突出”的一个难题,目前来看,我国出生人口连年下降,到2020年仅有1200万人,已经跌破“警戒线”。 2021年5月,我国正式开放了三胎政策。不过,对于开放三胎的“效果”,许多专家的观点都十分不“乐观,各种政策还未落实下来,而且三胎和二胎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三个孩子可比两个孩子更花钱,父母也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因此,生三胎的意愿不强。 那么,二胎家庭还会冲刺一下吗?

回复:人口生育问题的核心:如何养?在世界范围内尚无扶正人口生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设立"人口生育特区"激活人口生育或许是最佳抉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是一切人类社会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最终消费者,保持人口生育平稳增长是任何国家确保长期持续繁荣发展的“定海神针”,人口增多对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在内的一切人类社会消费财富都会增加。相反,如果人口减少对一切人类社会消费财富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人口生育如同太阳,早晨大家都抢着生【比如我国20世纪60至80年代】,气温就会越来越暖和。但是,每当过了正午【大家都开始节育的时候,比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太阳就开始西沉,人口生育热情一旦开始消退就很难挽回,比如提前经历人口生育危机的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北美(加拿大、美国)、亚洲(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现在的中国)。人口代际轮替如同长河,如若上游缺水、中下游都得受旱。

不是不想生孩子,是职业工作时间不允许、不是不想生孩子,是生来没时间带、不是不想生孩子,是养育孩子时生活就不再自由自在......在“延续香火”与养活自己之间,越来越多青年男女选择了后者。因为,住房、教育、医疗等矗立在家庭生育门口的大山,让越来越多人难以攀越,更有甚者依靠职业工作连自己都难养活。

人口生育问题的核心:如何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代人富了起来、让人民的日常生活步入了小康。但是,长时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格局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谁应该生孩子、谁有义务养孩子?

家庭.一周工作五天每天8小时,加上上下班路途消耗的时间+单位安排加班工作的时间,全勤工作勉强能养活自己的成年职业劳动者,在节育方面正变得越来越自觉。依靠职业工作“养家糊口”越来越难,职业酬劳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市场物价上涨速度。因此,为生计疲于奔命、把青春都献给了事业的青年男女,越来越多选择“丁克”不生育【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家庭户均人口已降至2.62人,2020年人口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3,14亿人年出生1200万人的生育能力连解放战争时期都不如了】。

学校.教授文化知识,辅助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可这项职责却不包括陪伴孩子日常生活成长的义务,更不包括生孩子【实际上学校老师自己都处于带孩子难的困境之中】。因此,校园也就成了孩子们增长文化学识的“集训营”,至于孩子们如何消化吸收教学内容概不在学校教育职责之列。

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才是主流,员工能够为本企业创造劳动生产价值、企业能从单个员工那里赚得最大劳动生产价值剩余才是大计。因此,工作不能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成了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至于是否为员工留足生儿育女的时间,最好的情况就是依法办。

总之。人类社会生产劳动职业化程度越高,家庭生育所投入的综合成本【比如陪护时间、养育经费】就越高;人类社会生产劳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间越长,家庭生儿育女的投入/产出比值就越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职业化细分越精密,孩子学习成长被“三不管”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分工协作越精密,人口生育越需要突出国家统筹地位、越需要通过解放职业生产劳动强度赋予家庭生育+养育能力、越需要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童年游娱缓解家庭生育“后顾之忧”、越需要凸显人口生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历史价值。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尚无扶正人口生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设立"人口生育特区"激活人口生育或许是最佳抉择。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