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拜年、吃饭入席、打牌上桌,胶东男孩的过年“冠礼”

古代有很多仪式,“冠礼”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冠礼”,就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在二十岁时“加冠”。《礼记·曲礼上》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由此可见,准确的断句方式是“弱,冠”。不过,后来人们一般习惯连用“弱冠”作为二十岁左右男子的年龄代称。
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冠礼”早已经淡出了普通人的视线,但在生活中还是有其他细节同样带有“成年礼”的性质。当然,这里的“成年”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成年”,而更主要是文化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笔者对国内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太了解,本文只是列举一些在胶东乡村见到的例子,与大家的经历可能有共性,也可能不同。
就笔者看来,胶东男孩的“冠礼”大概有三个比较明显的体现,那就是:五更拜年、吃饭入席、打牌上桌。而这三种活动,尤其集中在过年时期,下面就为大家简叙之。
1、五更拜年
所谓“五更拜年”,就是大年初一凌晨的家族集体拜年活动。有的地方是过了零点之后马上放鞭、敬天地、出门给长辈拜年;有的地方则是零点过了先放一挂鞭,然后休息几个小时,等到“五更时分”起床再放鞭,然后敬天地、吃年夜饭、出门给长辈拜年;也有的地方是等到天亮之后再拜年。当然了,这些说的都是乡村里的规矩,城里就没有这么复杂。
大的仪式通常都会区分男女,结婚分男桌和女桌,拜年时也分男丁和女眷。在笔者的老家,五更拜年时,同一个家族的男丁(五服内或是更近的血缘)就会集体出动,只有辈分极高的人才不用出门。早些年村里人多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十几号人的拜年队伍。男丁们到了供奉有挂谱的人家,除了向长辈问好之外,还需要朝着挂谱行磕头之礼。
在男丁们拜年的时候,女眷们和孩子就会待在家中,等着张罗来拜年的客人。这里的“孩子”,主要是一种感官概念。如果父母觉得你还小,就会让你待在家里,给自己长辈拜年即可;如果他们觉得你已经长大了,此时就会让你跟着父亲叔伯一起出门,见人问好、见谱磕头。
开始拜年的年纪,没有统一的标准,从笔者的见闻来看,一般四五年级(十一二岁)就差不多,最迟也是六年级(上了初中)。
第一次五更拜年的时候,到了别的长辈家里,主人们通常都会地说一句:“长大了!能跟着出来拜年了。”这句话虽然主要是出于客气,但多少也有些“成年礼”的性质。这个“成年礼”,主要体现的是宗族意义。
2、吃饭入席
过年正月,出门坐席是少不了的事情。而在人多的场合,比如正月初三的姥姥家,大家也会分席而坐。男丁们一席,女眷带着孩子一席。
在这个时候,如果一个男孩被安排到男丁席上,那么他就被看作“成年”;如果还是在女眷一桌,那就仍被视为“孩子”。
取得“吃饭入席”资格的年龄,要比“五更拜年”大得多。虽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默认是“工作之后”。早些年,很多人中学毕业就踏入社会,虽然这时可能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但过年就有资格入男丁席。
而现在的教育比以前发达,很多人二十露头还在读本科,年龄上看起来达标了,但有时仍不会入男丁席。这一方面是因为男丁席多半要喝酒,另一方面也由于读本科还不是自力更生,硕博则不在此例。
因此,这个“成年礼”,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意义。
3、打牌上桌
胶东人过年喜欢打多人扑克,如保皇够级。这个曲目一般安排在坐席之前。
跟拜年以及坐席相比,打牌不会严格限制性别,但多数男性长者都不太愿意跟小孩同场竞技,或许是因为挑战性太低。
这个时候,如果一个男孩会被允许上桌的话。那么至少说明了一点: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个男孩的心智已经比较成熟,有资格跟成年人同场竞技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打牌上桌”的成年礼,主要体现的是对心智发育的一种认可。
就笔者自己的经历而言,开始跟着大人“五更拜年”,是在五年级(虚岁十二);取得“上桌打牌”的资格,是在上大学之后(虚岁十九);而正式可以“吃饭入席”,则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了。相信很多胶东的朋友都有类似的体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