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7章》求知路上为什么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7章》求知路上为什么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就是子路。他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政事。老师称呼学生,都是直呼其名。“女”,同“汝”,代指你。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样才能求得真知呀!”

本章讲的是人们对待知识要有谦虚和实事求是的真诚态度,在求知的道路上,切不可自己欺骗自己,强不知以为知。荀子在《儒效篇》中说:“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这可以看作是对孔子此说的极精辟的诠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名言,已成为一切想获得真知的人们的座右铭。

为什么说在求知的问题上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才算是明智呢?人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代又一代地不断积累的过程。就个人而言,任何人的知识都有局限,有所知,也有所不知。而什么是自己的“所知”,什么是自己的“不知”,却很难明辨。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一个人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承认和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不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物或知识,或者不懂偏要装懂,就是自己阻塞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道路。只有实实在在地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东西,才有可能激发起自己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对未知世界孜孜以求之,从而把不知转化为知,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是知也”的道理。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也是如此。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正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大量涌现的知识经济时代。根据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正因为如此,有人定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矛盾、新课题,我们面前有许多不懂的新知识,只有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态度,才能多一些“本领恐慌”意识,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途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自己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多处论及求知问题。他说:“好知(智)不好学,其弊也荡。”(《论语·阳货》)一个人,如果希望自己有智慧,却不爱学习,就会成为耍小聪明,放荡而无根基的人。怎样才能求得真知呢?这就要学思结合、温故知新,掌握足够的证据和研究资料。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论语·八佾》)这就是说,对夏礼、殷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和贤人来证明。这个“杞宋无征”的典故,反映了他对待历史、对待学问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把“道听而途说”者斥之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反对只凭一知半解就发表见解,或下判断、做结论的轻率做法。他还对“不知而作之者”,也就是不懂装懂,无知而妄作的人,表示了明确的否定态度,告诫人们要多闻多见,择善而从。孔子向子贡传授自己的经验说,你以为我是靠多学而强记的吗?不是。我是抓住其中的要领,“一以贯之”地把知识贯穿起来(《论语·卫灵公》)。由此可见,孔子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是在厘清要点,把握真谛基础上贯通起来的思考。子张向老师请教谋求官职,获得俸禄的方法。孔子却给他讲了一番怎样做人,怎样求知的大道理,告诉他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多闻多见,慎言慎行,减少过失,这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和不断学习进步的基本态度和原则。

关于求知,孔子还主张坚决戒除四种不良学风。一是“毋意”,就是不能毫无根据地主观臆测。二是“毋必”,就是不能绝对化地肯定和否定。三是“毋固”,就是不能拘泥守成而固执己见。四是“毋我”,就是不能听不得别人意见而唯我独是。这个著名的“治学四戒”,既是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不以信实的史料为依据的主观臆测之风,不对历史事实进行具体分析的绝对化之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固步自封之风,容不得不同意见的霸道之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学术造假之风更是相当严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改革,也需要学风上的整顿。为此,重温孔子关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继承和借鉴孔子的“治学四戒”精神,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附:

【原文】

2·17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政事。②: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样才能求得真知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