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字为什么不是“烤狗肉”?

前天笔者发布了一篇文章,文中讨论了“然”是“燃”的古字这一问题(或者说然、燃是一组古今字)。文章在各平台发布之后,受到不少网友关注,一些网友也给予了一些指教,比如一些人仍然坚持认为“燃”写作“然”是通假字。人总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强求。还有网友指出,“然”的本义是是烤狗肉,燃烧是引申之义。

能够有这种观点,说明网友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古文字知识,能够从造字(构字)角度来分析汉字之本义,但是将“然”理解为“烤狗肉”这一含义,却犯了文字解读过程中另一常见错误。

“然”字的两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然”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灬和肰,灬,我们大陆人往往将之称作“四点底”或是“四点水”,这是一种极为通俗的称呼,毫无学理可言,较为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火部”,和“灯”字“火”部是同一部。

民间传说,乾隆皇帝题字“花港观鱼”时,将“魚”之四点,写作三点,便是认为鱼不应该在火中。这一传说,正印证了“灬”为“火”部这一点。

还回到“然”字,灬部之上是肰。肰是会意字,从肉(注意,不是月,是肉,我们熟悉的肚、肘、肤等等都是肉部)从犬,这样一来“肰”的意思就是狗肉。

明白“然”的两部分含义,我们再来看“然”字的含义。

“然”,下半部分为火,上半部分为“肰”(狗肉),合起来似乎可以理解为烤狗肉。但是这样解释“然”字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然”必须是会意字。会意字的本义就是将各部分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意义。

很可惜,“然”字不是会意字。

“然”为形声字

何以见得,我们可以参考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然”的解释:“然,烧也,从火肰声。”

《说文解字》在解释汉字过程中,有严格的体例,“从某”意思是取这个字的含义,“某声”意思是取这个字声音。这里说“从火肰声”,显然就是对形声字的注解体例,即“然”字应该取“火”的含义为形旁,取“肰”的声音为声旁。因此,“肰”这一部分仅仅表示声音,不表示含义。因此,不能将“然”解释会“烤狗肉”。

形声字不同于会意字

实际上,将象声字当做会意字解释,是汉字解析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即使是一些文学大家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说一个有趣的故事:

王安石研究汉字,著有《字说》,他喜欢将汉字都解成会意字,他说:“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一听就乐了,那敢情是:“滑者,水之骨也”。王安石的谬误就是,错将形声字——波——视为了会意字。苏轼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同样的方法讽刺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