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会∣武罗侯张鼓

“闻鼓而进,闻金则退。”历史上,擂鼓一直是军中前进的冲锋号。清苑的敲鼓历史久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黄金时代,全县大鼓数量猛增到121面。这么多的大鼓从何而来?当地人都知道:“武罗侯张的呗。”

武罗侯位于清苑区魏村镇西南,是个千年古村。据《清苑县志》记载:隋末北平王罗艺派大将在此驻守,唐初王、李、孙、武、马姓迁此定居五疃,借此统称罗侯。清朝按居民建五村,并冠姓氏定村名,此村因武姓居多,故名武家罗侯,简称武罗侯。1964年,原自然村小罗侯搬至该村。

武罗侯张鼓行业源远流长。武锁山今年69岁,他家是张鼓世家,他说:“清苑县就我们村张鼓,小时候常见三爷武老灵、四爷武老玉、父亲武宣、叔父武敏挑着担子走村串乡卖鼓。从我爷爷辈算起,我家张鼓至今也有100多年,再往上说不清楚。”

武罗侯张鼓分武、申两大支,解放前战乱频仍,张鼓几近绝迹,解放后,农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武罗侯人重操旧业,1949年,村里办起了张鼓厂,后来牛皮紧张,鼓厂停办。1966年,男女老少走上街头,游行聚会,锣鼓喧天,大鼓供不应求,武罗侯张鼓再度繁荣,全村除大队以外,11个小队中的4个小队也开办了张鼓厂。每10天左右,4辆牛拉大车,每辆拉着15至20面大鼓交到保定南大桥处的土产公司。农村分田到户后,丰收的锣鼓再次敲起来,各家各户开办张鼓厂,申连保、申连合、武福印、武连房等10余家先后开张。1990年后发展到20多家,鼓的种类达上百种,最大的是2013年张的2.6米(直径)大鼓,而手鼓只有20公分。

“那时,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买鼓的人群……”武锁山脸上满是欢喜:“武罗侯张鼓名声在外,不只是在清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号,凭什么?凭的就是咱们用料考究,工艺精细,这不是吹的……”

大鼓由鼓腔和鼓面两部分组成。先说鼓腔,形似圆桶,但中间是鼓肚,像个大坛子。鼓腔用料必须是臭椿木,香椿都不行,更别说杨柳榆槐了。因为臭椿木质坚硬,敲之“当当”有声,清脆悦耳,行内称之为响木。而杨柳木质松软,钉上钉子,一干,木质往四外紧缩,钉孔变大,钉子掉出来,跑风漏气,音响大为逊色;榆木人称“万年贼”,时隔多少年就走形开裂;槐木则太硬,加工时手工操作刀斧太费劲。刨树的季节也不能有差错,入冬之后到开春之前最好,夏天刨的树叫“热货”,木质疏松,用来张鼓音响不佳。

臭椿树刨回家,要根据所张鼓的大小,赶紧趁潮断成25至85厘米、特殊需要时可达1.2米的木段,然后去皮。臭椿树皮分两层:表层较薄,呈黑色,称为小黑皮,须用大镰刀刮下;下层皮较厚,为白色,叫作白皮,要用锤子、斧子砸下。黑皮白皮不能扔掉,收集起来晒干,可卖到安国药市,黑皮5毛,白皮1块,可以入药。

去皮之后紧接着解板。李香林今年62岁,使锯解板将近30年了,他肯钻研,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解板方法。他指着墙上锈迹斑斑的老锯说:“原先都用大豁锯,两个人拉,很费劲,现在改用电锯,轻松多了……”

解板之前先要上锯条,这里面讲究不少。新买来的锯条不能直接上到电锯的大轮上,要做一些深加工:一是滚压。新锯条厚薄不太均匀,尤其是接头处,这就要用滚压机反复滚压,直至手摸上去平展为止,可增加锯条的使用寿命;二是掰料。料指的是锯齿,新锯条的锯齿基本上都在一条直线上,解板时夹锯,要掰料。掰料工具是李师傅自制的,简单好用,几块长短不齐的木板钉在一起夹住锯条,一块较厚铁板,一端豁开几条短缝,将锯齿含在缝中,轻轻一掰即可。料可掰成两种形式,即左—中—右和两左—两右—一中。掰成后,左中右锯齿各成一条直线,不能有飞齿(直线以外的锯齿),飞齿伤锯,割出的木板不平,有小沟。左右锯齿之间的距离应是锯条厚度的二倍为宜;三是伐锯。新锯条还没开锋,较钝,掰料后,要把一个个锯齿在电动砂轮上开锋,才可上好使用。伐锯就像新买回的镰刀,要开刃磨镰。三步做完就可上锯条了,上锯条也有学问:锯齿要露在大轮外边,如果在大轮上,开锯后对锯齿和大轮都有伤害。但也不能露太多,要掌握好分寸。锯条要上直绷紧,不能前后左右晃动,以防损害锯条和解出的板不平。

在电锯的左上方悬挂着一个塑料水壶,一个输液管从中引出,通到电锯里。李师傅说那是通到大轮上的,用来冲洗大轮和锯条上的锯末。锯末潮了也就不弥散了,脏得差点。木板不是解成平板,要有一定的弧度,张出的鼓才有肚。解板前,先把截成的木段一豁两半,然后借助木画样板,在每一半的两面画出等距离的弧线。弧线间的距离因木段长度而不等,一般在2.5—3.5厘米之间浮动,画好后就可放到电锯上解板。

使用电锯是非常危险的工种,李师傅却不用任何防护措施,轻轻推进木段,看似漫不经心,还在不住地和我们说着话。我拾起地上解好的木板,见正好把画的墨线一分为二,心中暗暗叫好。“有时也不能完全按线解,线画偏了,锯的时候要矫正过来,这全凭眼力和手感。”李师傅说。

​解好的木板如何张成一面大鼓?我们走进王洛生和武四军两家鼓厂。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开眼界,原来张鼓这么繁琐,不容易。

在王洛生家大门北侧靠东墙是一座一人来高的小房子,他说是烤木板用的,也叫洞子。洞子底部是个坑,里面放上锯末,上面架子上一层层放着木板。锯末点着了好似灰烬,不起明火,之后关上铁板门或者水泥板,用泥把所有的缝隙抹好,用油丝绳将门牢牢地固定在洞子上。十来天后,门不再烫手时即可开门,取出两块木板,一敲当当作响,就算是烘干了。

取出的木板按尺寸分别码放在墙边,须透透风跑跑水汽才能使用。王洛生说:“原先不盘洞子,只在地上挖个池子,放上三层木板烘烤,看火候要上下倒腾木板。现在有了洞子,不用翻腾了,省事了,但放锯末多少是关键,弄不好就着起来了,尤其是有疤瘌的木板更容易着。

木板风干后开始攒鼓腔。按照所张鼓的大小,挑选长度相等、弧度一致、没有疤瘌的木板,鼓越大用的木板越长。挑出的木板先刮料,用刨子(现在是电刨子)把木板的两个窄面推平刮亮以备用。各种尺寸的鼓都有相应的木制或铁制的鼓腔模——鼓圈,攒腔时在鼓腔里拼凑刮好的料,不严密、有缝隙的再用刨子刮,直到一整圈料都严丝合缝为止,这叫严缝。

将严好缝的木板逐一取下,将两个窄面抹上白乳胶,然后原样放回原处粘合定型,放置一段时间,待胶干透了从鼓圈里取出,这就是鼓腔的雏形。取出鼓腔,先要锯去上下两个口长出的木板,然后,原先是用大镰,现在用刨子,将鼓腔的外面、上下两口刮平抛光,在缺口处打好腻子。腻子是用滑石粉和皮胶兑制而成,打上后更加光洁美观。再接着套上一指多宽的铁鼓圈,小鼓套一个,大鼓套俩,用锤子往下砸,箍紧,以免上皮时崩裂。

之后再把4个鼓环均匀地钉在鼓腔上下口之间的中心线上,作为抬鼓的把手,也是一种装饰。鼓环位置的选定也很巧妙,将两条窄木板钉成十字架形状,放在鼓腔上口,用细绳做个千斤坠,沿4个木板头顺鼓腔垂下并做好标记,将鼓腔平均分成4份。接着用一把长尺在那几个标记处找到鼓腔高度的中心点,两者交叉的点就是钉鼓环的地方。在4个点用电钻打眼,再钉鼓环。鼓环的钉是两片,钉进去后将其分开,砸在鼓腔里面即可固定。鼓腔里面还要钉上鼓胆,鼓胆是一根钢丝,从中间对折,一头缠绕几圈呈弹簧状,另一头穿进弹簧里,借用鼓环的钉子固定在鼓腔里面,小鼓用一个,大鼓用俩,两米以上的用4个,将来抬着鼓走,里面“哗啷哗啷”地响,威武神气。

鼓腔攒好后,下一步就是蒙鼓面,也叫上皮。鼓面要选用上好的黄牛皮,黑牛皮不好,鼓面发黑,不太好看。运回的牛皮要趁潮使用,干牛皮先泡软后去毛。去毛在过去是将牛皮浸泡在白灰水中,现在是用硝(土名为火碱,化学名称是硫化钾),用开水冲开溶化,配比要求不严,自行掌握即可。将溶液泼在牛皮有毛的一面,一小时后用木板一拨拉,毛就掉了。毛去净后,传统老工艺是把牛皮翻过来,里面冲外搭在扁担上,用刨子一溜一溜地戗,去掉上面的余肉(旧时候皮贵肉贱,买家往往在皮上留肉较多),并将牛皮刮得厚薄均匀。现在不用扁担,而是把皮放在一块大木板上。所谓削皮,是把整片皮削成同样的厚度。牛皮很硬,须全身使劲并极为小心,讲究手上功夫,用力过猛可能刮穿牛皮,用力不足那些余肉刮不干净,都会影响鼓的音质。所以,业内有这样一句俗语:“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师傅”。

去毛刮匀后,趁牛皮还没干硬,紧接着开始蒙鼓面。蒙鼓面需要一个特制的架子,是铁管焊成的两层圆形框架,高五六十公分,上头放一木质圆盘,圆盘下面顶着2到4个千斤顶,圆盘可随千斤顶升降,框架的上层铁圈四周带有许多弯钩。鼓腔放在架子上,牛皮蒙在鼓腔上,牛皮周围打好孔穿上钢丝,用大粗绳子盘好钢丝,挂到框架上的弯钩上拴牢。一圈全部挂好后,开始慢慢打千斤顶,将牛皮渐渐拉紧。几个千斤顶上升速度要一致,不能拉偏。如果是大鼓,还要一个或几个人站到鼓面上去抻悠抻悠(如图),然后再升千斤顶,反复多次。牛皮扽得越紧,鼓敲出来的声音就越响,直到师傅说“好”才可以停止。

过去没有千斤顶,就在框架与圆盘之间不断嵌入木楔,拉伸绷紧牛皮,保证鼓的音质。鼓面绷紧后,沿着鼓腔口的边缘钉上一圈金黄的小铆钉。大鼓要钉两圈,将牛皮固定在鼓腔上,也可起到装饰作用。之后裁剪掉多余的牛皮,一面鼓面就算蒙好了,再倒过鼓腔,用同样方法蒙另一面。

蒙鼓皮是张鼓最关键、技术含量高的一道工艺,也最考验师傅的功力。“张鼓之所以叫张鼓,不叫制鼓、打鼓、做鼓等,原因也在于此。”武锁山告诉我们:“张就指的是抻拉牛皮鼓面,一面鼓张得如何,关键就在皮张的松紧,师傅的手艺就藏在这里面。”看着屋里摞到房梁的大鼓,我突然发问:“这些鼓就算张好了吗?不上红漆吗?”武锁山笑道:“武罗侯卖的都是白茬大鼓,不上漆,上漆当然好看,但不实在,有疤瘌眼子的看不见,鼓容易坏,蒙人的事我们不干。”他的语气里透着坚定和自豪。

说到张鼓业的现状和前景,武锁山的目光有些黯淡。如今,娱乐方式呈多元化态势,一面大鼓至少要敲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是易损物品,市场变窄了,价格难再提升。武锁山算了一笔账:“文革期间,一面60公分的大鼓能卖到300元,而现在只能卖1200元,是原来的4倍。再看物价涨了多少?张一面大鼓需要五六天,一天挣个百八十块,年轻人干什么不比干这个挣钱容易?”他指指身边的武四军说:“他都年近50岁了,在这一行里还是最年轻的。真怕祖传的手艺在我们手里失传了。”武锁山眼里满是无奈,顿了顿,他接着说:“趁自己还做得动,就做下去,每张出一面都让它响当当的!”

走出武罗侯,回望西天,狼牙山隐约可见。驱车前行,似有铿锵激昂的鼓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摄影 张锦绘

(0)

相关推荐

  • 古乐器之小鼓

    古乐器之小鼓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区别,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喜庆场合.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 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 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 音色清晰.明 ...

  • 拔料和锉齿的方法

    文章来源:炎黄木雕网http://www.mudiao.com.cn/news/detail-470-2704.htm 拨料,是按照锯割木材的需要,对锯子齿刃进行不同形式地分岔处理.齿刃经过分岔处理以 ...

  • 【春节特刊】 小小说 鼓王 作者/雪峰

    小小说 鼓 王 一声大鼓响, 声传十里外, 四街尘土乱纷纷. --题记 二月二龙抬头.回城没几天,俺娘来电话说,快回来吧,鼓王和你哥较上劲了.这两个冤家唉. 收拾东西,和媳妇打了招呼,匆匆由县城往家赶 ...

  • 史记恶徒张居迁传

    张居迁,湖南人也.少孤.既长,习木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又好偷窃,皆羊.豚.肉类,尝四度入囹圄,为邑里所不齿焉!然屡教不改,时称"鸭脑壳",即呆傻之意. 初,居迁以嫖娼,每挣钱皆 ...

  • 匠丽氏:元宵佳节/一盏灯突然点亮 一朵花突然开放 一张鼓突然擂响……

    元宵佳节 匠丽氏 灯 灯,花灯 一盏灯突然点亮 一朵花突然开放 一张鼓突然擂响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千千万万盏灯 千千万万朵花 千千万万通鼓 火的热情 花的灿烂 鼓的激荡 乍暖还寒的春 元宵,把 ...

  • 史记 “丑娘”张少华传

    张少华,名伶也,丙戌岁(1946)生于京华. 三岁,丧父,十四岁,入评剧院,学青衣,彩旦,花旦,艺能精,然名不扬,尝与名伶赵丽蓉同台,丽荣闻名久矣,而少华默默. 少年时,天下好刚强之戏,少华无刚强气象 ...

  • 【灯谜评析】黄岩章荣跃评析连云港武骝“张来苏”谜

    [灯谜评析] "十里珠帘半上钩" 谜目:浙江谜人 谜底:张来苏 制谜:连云港 武骝 评析:黄岩 章荣跃 面句出自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苏轼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唐宋散文八 ...

  • 朱崇玥丨武都张坝古村落

    张坝村民居是典型的陇南木架子房原型,四合院建筑结构,多依山而建,既拥有北方建筑的恢宏高大,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院落布局合理.房屋为上下两层,正房三到五间,厢房.厨房.杂物房各具功用,中间院子的 ...

  • 张焕武:张西霞木渎镇历险记(下)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3.识破骗局,惊心动魄的逃跑之路 ...

  • 张焕武:张西霞木渎镇历险记(上)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张西霞,五十多岁,说起话来干錾利 ...

  • 【上海】武悦张《“怪人可来和他的天王猫”读后感》指导教师:魏亚星

    <怪人可来和他的天王猫>读后感 闵行区马桥文来外国语小学 武悦张 寒假里,我阅读了<怪人可来和他的天王猫>,读后我思绪万千. 故事叙述了小男孩儿可来和天王猫.大老鼠等动物伙伴一 ...

  • 史立梅、张丽霞 | 社会支持、压迫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

    作者简介 史立梅,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未成年人法学.司法制度. 张丽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建立在社会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