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春/随笔:元宵节记忆

母亲和元宵
元 宵 记 忆
文/李景春
元宵节是大年的最后一关。小的时候平时连温饱都没有保障,过年却能吃到鱼、肉、饺子,连讨饭的也能讨到粘饽饽,我怎么能不喜欢过年呢?元宵节的元宵,不但平时吃不到,其风味之美是饺子也无可比拟的,过了元宵节一切复归平常,“好吃的”要离我而去,所以我爱吃元宵,还包含着对大年的眷恋。
我家的元宵多是粘高粱面裹红糖、芝麻、花生及桂花糕制作的,这些原料除红糖需购买而外,其他都是自产,粘高粱也是自家种植,秋收后上碾道磨成面,小心翼翼保存到大年元宵节,由母亲亲手做成元宵,样子没那么秀气,却很好吃,个头大得像皮球。从筹备原料到做成元宵,全过程我都跟踪关注,有时母亲边制做边往我嘴里塞一点甜滋滋的元宵馅,逗得我馋延直流,煮熟的元宵端上来,我总是急不可耐,那种狼狈的吃相深深地刻在了母亲的脑海里。
1984年我已经是大庆石化总厂的工程师了,春节过后有机会路过故乡秦皇岛去南方办事,顺便探望母亲。母亲高兴地要给我做“最爱吃”的元宵。这时父亲早已不在,故乡已成半农村半城市的秦皇岛开发区,很少有自产粮了。我告诉母亲比元宵更好吃的东西我都尝过了,现在最想吃的是玉米面大饼子喝小米粥。年过古稀的老母亲哪里相信我能喜欢那些烦人的粗粮?她只记得儿子爱吃元宵,非要做顿元宵不可!碰巧马家大妈串门,说她家黏米面、桂花糕都有,而且愿意全力支援!于是母亲如愿以偿,做出的元宵和当年一模一样,个头仍然像皮球;虽然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馋元宵流口水的穷孩子,但家做元宵的形态,拨动了我记忆的心弦,我想到母亲艰辛劳苦的一生,想到浩瀚无边的母爱,热泪在眼眶盘旋,跟元宵混到一起,一口口咽到肚子里,甜甜的,暖暖的!母亲让我“多吃点!”情深深,意绵绵,像甘露滴入心扉,我真是吃也吃不够!但我毕竟只有一个肚子,4个大元宵进肚,再多一点也吃不下去了!
正月的燕赵大地依旧寒冷。临别,天刮着风,母亲扎的头巾在她苍老的头上呼啦啦飘荡,旧社会留给她的一双小脚圆规般在故乡村的土路上移动,送我到村头,然后站在高处。我不断回头,看到母亲不时地抹泪,没想到这就是我和母亲最后的诀别……!
元宵会
作者:大庆石化退休职工 老小孩
(0)

相关推荐

  • 【乡愁】一个人的村庄

    炊烟从林间冉冉升起,裹着思念,停留云端,那久违的麦香破窗而入.母亲爬在灶门口,吹着黑灯瞎火的柴禾,吹着内心莫名的疼痛,平凡的日子象潮湿的苦艾一样被一次次点燃.那些蜗牛一样古朴的屋舍不复存在. 临窗听雨 ...

  • 记忆里的故乡

    〓第 1501 期〓 文|周胜利   编辑|王成海 记忆里的故乡,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一间间红泥巴土坯房,一缕缕炊烟诉说着先人们的悲凉,一群群青年后生穷得娶不上婆娘,一树树落叶飘飞着日子的忧伤.一丛丛 ...

  • 大丈岭的记忆(后记)

    这几天我被大丈岭的热情包围了.这热情从大丈岭出发,扩散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 一直被后台的留言感动着,写5的那天眼泪一直流,眼睛一天都是湿的.大丈岭人的善良.淳朴让我感动.平凡如我,只不过搬运了一段文 ...

  • 闲敲岁月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在最冷的日子里,将自己封印,没有奇迹,只有累积,没有秘密,只有期寄,寄望远方的诗里,用文字闲敲岁月,一任年华转圜,过往来去. 内心深处想表达的,糅合了窗外的风吹起的草木萧萧,铺排在光 ...

  • 马庆彬 | 阅读故乡( 组诗)

    阅读故乡 文|马庆彬 阅读故乡 沧桑是历经的 我没有 我只看到马车和邮箱 一杯咖啡 灼糊了一片世界 甘美的苦楚锋利的手刃古城堡里哀怨的公主 咿呀中的诗经没有了李白和歌德的世界 喧染着古怪的精灵 碧海波 ...

  • 陈嗣红:母亲的厨艺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哟 ☀ 让你更懂巫山! 妹妹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个不好吃,没得我妈做得好:或者说,你这个味道还可以,但是赶我妈做的还差点.其实,妹妹尚不明白,每一个母亲的饭菜味道,在 ...

  • 我的故乡在哪里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曹旭 回到所谓的故乡,感觉村庄是那么的窄小,前往学校的坟场小路,仿佛漫长,实则只有百十米长,曾经的校园遗址,也只四五 ...

  • 李景春//随笔:带上朋友朝前走,真正的朋友是“雪中送炭”

    人生的路充满坎坷和曲折,没有朋友真的很难. 幼年的玩伴.入学后的学伴.工作后的同事都是朋友,生活中的朋友更是无处不在,例如战友.文友.旅友.网友.棋友.球友.股友.病友.吃友--. 儿时过一条小河去邻 ...

  • 李景春||随笔:挑起编辑部的盖头来

    报刊常被作者称为"园地",无论是专业作者或业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报刊发表,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却又并非都能如愿,尤其业余作者的作品,多半都进了编辑部的垃 ...

  • 李景春/随笔:捡到白菜之后

    石油大会战年代,大庆人"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深入人心.一个 ...

  • 李景春/随笔:逛新城,看电影

    华发影城门景 我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青年,现在老了,总是留恋那个年代的人情风貌.那时候我们朝气蓬勃,充满希望,那种自豪感似乎谁也比不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火了,珠海华发影城正在上映,外 ...

  • 李景春/随笔:我 跟 澳 门 同 欢 庆

    我 跟 澳 门 同 欢 庆  文/李景春 看电视,北京国庆大阅兵展现祖国无比强大,我骄傲,我自豪!假日里,站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广场观看澳门同胞欢庆节日的礼花,同样让我振奋! 珠海.澳门一国两制,各自为 ...

  • 李景春/随笔:建 国 那 年 在 故 乡

    建 国 那 年 在 故 乡 作者:李景春 1949年我八岁,在秦皇岛郊外小白庙见证了建国之年故乡的欢乐. 那年我刚刚入学,十月一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母为我换上家做新衣裳,姐姐帮我做了面小红旗, ...

  • 李景春/随笔:我家的电脑桌面

    我家的电脑桌面 作者/李景春 年近耄耋,离开大庆旅居珠海,突发摔伤事故,我非常痛苦.我挣扎在双拐和轮椅之间,想要站起来,再展大庆人无可阻挡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英姿,却无奈腿脚两处骨折,肿胀严重!我含泪 ...

  • 李景春/随笔:脚印

    脚印 脚 印 文/李景春 漫漫红尘布满脚印,有工人上班的.有农民下田的.有科学家走向实验室的.有运动员走向训练场的.有走向成功的.有走向失败的.有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也有从成功走向失败的.还有浑浑噩噩走 ...

  • 李景春/随笔:得儿嘛哈

    鸡蛋和大蒜 得 儿 嘛 哈 文/老 小 孩 时光退回到上世纪60年代,大庆正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石油大会战,安达许多知识青年也投身到大会战行列之中.我的好朋友张英就是安达人,他性格开朗,嘻嘻哈哈,跟他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