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韩彦” 征文 | 秋天的所有远景都是丰收的愿景 | 作者:酒慧慧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

踏上韩彦这片土地才知道,韩彦不仅有农业品牌红果在秋天满载收获,还有沉甸甸的历史掩映在中共韩彦特别支部纪念馆、高架薄壳渡槽、西山造枪局以及人们的心里。
韩彦村是黄河一级支流白马河的发源地,也是豫西北晋东南我党早期革命发祥地之一,那些刻着英烈名字的韩彦革命历史纪念亭不仅成了韩彦村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已经成了下冶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口用来隐藏枪支弹药的古井如今周围布满草丛,令人感慨、唏嘘。
我在硕果累累、浓墨重彩的秋天,来韩彦回望历史,来赏红果的丰硕。
韩彦村也是中原第一红果种植基地,每年成熟的红果超过了500万公斤。我来的正是时候,山垄上田野里,挂在枝头的红果绵延铺成壮阔,碧绿的树叶、远山的风力发电“大风车”都成为它的背景。
秋风来几笔轻飘飘的写意,树旁的辣椒变红了,萝卜樱变翠了,个头肥大的南瓜趴在地上打着盹,它们互相说了些什么悄悄话。此景无言已是诗,让秋天的所有远景都成为了丰收的愿景。
村民正在进行紧张地采摘,一个个红果从村民手上摘下来跳进篮子,像一个个急着出去玩的小孩一样调皮。红果的销售要从最传统的运输方式开始,先一个个摘下来放进筐里,由村民用两肩各挑一筐挑到地头,再装上家用的三轮车运到家里或者收红果的车上,让红果走出家门,输送到全国各地。
新鲜的红果可直接食用,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咬一口,入口有淡淡的酸爽,余味还有一丝丝甜萦绕舌尖。有人买了储存到冬天做冰糖葫芦或者糖炒山楂,从色泽到味道,从眼睑到味蕾,都在给生活加甜。因为习惯,几乎每个村民都会把自家的红果留下一部分在路边,在村子,在家门前尽情晾晒,晒干后泡水喝可开胃助消化,用来烧肉添香无穷,也可以用来做药材,制作果饮,做成山楂条、山楂片,可以帮助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
我倒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给孩子们留着,孩子们有的可能去了很远的城市上班,难得回来一次,但是家里的父母总会把这些他们以为最好的都留给最爱的人。红果富含的维生素C养颜美白抗衰老,一定要给女儿、给媳妇食用,那是父母纯善朴素的给予,是不擅长用语言表达的爱。
还有,为了多看几眼这丰收的景象。对于每一个付出了汗水的人来说,丰收是至诚祈愿,是归于欢喜,更是把甜美放在眼前,迟迟不愿收起来的久看不厌。
有句话说,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变好,要让自己出现在别人的生命里像一份礼物。我想,红果是做到了。栽植培养三四年后就可结果长达几十年,亩产可达5000斤。向着光亮、安静生长、默默盛放,可谓是“超值交付”的践行者,也是植物科里的“励志”选手。
在红果树地里,看到那些来不及收的红果被风一刮就会掉落,饱满的红果子安静地躺在潮湿的泥土上,那个场景比挂在枝头还凄美。地湿是因为今年河南连绵的降雨所以难以风干,来不及收是因为村里的年轻劳动力都去了城市里发展,留下种植、收获红果的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红果只能靠手摘,收的速度跟不上成熟的速度。
红果又名山楂。五月份开花的时候满山烂漫,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红透山峦。电影《山楂树之恋》表达了女主角发乎内心的爱纯粹、干净和圣洁,现在,作为特意来观看山楂树丰收景象的人,我则更愿意把山楂树看作是一种回归的召唤。老家的父母等着孩子的回归,远行的人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回归,大片的农田期待着有作为的年轻人回归。
在正值秋收时的韩彦村里走走,村子里很多农户门前堆起了高高的、金黄的玉米垛,门前的竹篮子里装着石榴,偶尔有孩童孤单地在门前玩耍,在我们邀请他来拍照时露出羞涩的笑容,但还是有很多房屋久无人住,变得旧了,破了,与远山近树、辣椒、柿子构成一幅美丽悠远的意象图。
可振兴发展,也可温暖治愈,我眼里的“老家山村”宛如“诗与远方的故乡”,但实际上这个村子的村民却还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的奋斗之路上。
我在旧屋前拍照,在红果树地里挎起篮子,我想让自己多帮村民摘一些红果,也想去探寻、追问老屋的念想,从来,我们希望的耕耘和收获喜悦也清醒,要深耕细作,也要时和岁稔。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什么时候能撑得起乡野生活诗意与浪漫呢?据说,不会太远了。
为了振兴乡村经济而开发的韩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项目已经在发改委立项备案,未来这里会依托红色文化、农业资源建造体验馆、国际化射击靶场、采摘园,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经济。到时候,美丽乡村会吸引城市里的人,城市里的人会惦记乡村里的一草一木,“去韩彦看看”会成为城里人理想而浪漫的出行选择,与每个人的生活形成互相滋补的亲密关系。
因为,每一个从这里离开的人,重新坐进明亮的办公室继续工作生活时,都会有了更多的精神的丰盈,内心的柔软,前行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把从乡村带回来的谦和、包容、安宁融进了城市的脉胳,人们用从乡村发展中摄取的灵感和体验,其实也在滋养、重塑着城市的未来。
我也更愿意相信和期待,人们关于诗与田园的美好想象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同频互补。

作者简介:酒慧慧,河南济源人,喜欢写作和摄影,常有作品见于报刊杂志。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酒慧慧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