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宽在泰安
张学宽在泰安
张学宽,清末民国初人(1870--1931),字栗庵。童年时,家贫力学。生而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弱冠以前,已博览群书,熟读经史百家。走科举之路,每试辄名列榜首。在"废科举,兴学堂"之前一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先生赴京应试,中进士,与前国民党执政时的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系同科。据传当时先生会试的那份试卷,主考官阅后赞叹不已,曾呈送慈禧太后亲览。获取功名以后,旋即奉派到山东任知县共三任。
1904年---1911年,出任山东莱阳、泰安二县,平度州正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留学生、肥城人徐树人等人,以文化启蒙,传达近代科学知识为宗旨,捐资在岱庙五凤楼创置博物馆,取名为“东安博物馆”,馆内置动物标本74种,矿物标本百种,生物标本10种,植物图画、天文图、世界十杰图、地球仪、世界人种模型、人体解剖图等。“一时,览者耳目一新”。宣统元年(1909年)被知县张学宽得知后,以“有失风化”为由将其取消,所有图物并入当时的泰安府官立中学堂。东安博物馆就是现在的泰安市博物馆。张栗庵当时是为了维护旧的封建礼教,虽然取缔了博物馆,并没有毁坏标本,而是将标本转交给学堂,此事值得称赞。
1910年春,莱阳“三月陨霜,杀麦殆尽”,农民“缺食者十之八九”,莱阳饥民塞道。面对黑压压的饥民,县衙县令朱槐之允诺十日之内给饥民一个交代。饥民退去,朱槐之立即向山东巡抚孙宝琦“飞禀请兵”,谎称饥民“聚众来城混闹”,“必有人煽惑”,“非拿办首要,不足以儆将来”。朱县令请求巡抚“速拨步队两哨到莱暂驻,以资镇摄 ”。饥荒潮闹得不可收拾,6月24日,巡抚孙宝琦以“主莱事不善”撤了朱槐之,新任的知县也无法收拾残局, “兵以为埋伏,开枪轰击,乡民伤四、五十人,死七人 ”。
山东巡抚孙宝琦秘派泰安知县张学宽到莱阳查办民变一案,张学宽一到莱阳,发现马连庄兵祸“轰击淫掠”后,“人人自危”,“合境皆动公愤”,数十万乡民聚集九里河“翼图自保”。张学宽给孙宝琦的报告中写道:“贼踪遍地,行人已断。”孙宝琦立即向陆军部急电,“商军部酌拨五镇军队。”同时,摄政王载沣收到了直隶总督陈夔龙对莱阳民变调查的密折。
陆军部批准了孙宝琦的调兵请求,调拨驻守山东的新军第五镇第十协统领叶长盛率领常备军两千余人及炮四尊,从济南经胶济铁路赶赴莱阳,一同进剿。
饥民听闻皇帝的军队将至,“益愤,麋集亦愈众”。
守城的巡抚军队“谓其攻城,开枪射击”。民不惧死,何以死吓之?愤怒的民众面对枪林弹雨毫不畏惧,“后至者负门板以往”。局势一时不能控制,农民死伤无数,遍地死尸,血流成河。
辛亥革命张学宽回到故乡,每每谈及此事,黯然泪下,悔恨莫及。
1910年第二年九年初八日为贤像开光,由山东巡抚孙宝琦篆书“二贤祠”匾额,山东提学使司罗正钧撰联,泰安知县张学宽撰《重修二贤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