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银行风险管控——银行哲学要义之八

作者|弘毅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8期

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不仅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银行必须严格控制风险,同时处理好防控风险与积极作为的关系。经营银行的人,既不能眼中无“险”,心中无忧,又不能见“风”就是“险”,无所作为。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找准风险点、化解风险源;在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在于辨别风险性质、做好防范和化解工作。

第一,健全规则制度。银行是靠制度管理和运行的,同时,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被修改和完善。银行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否则将失去生命力和引领作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银行制度,只有实事求是、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履不必同,期于适足。

制度拟定。银行制度既是鞭子,也是绳子:一方面,鞭策银行上下奋力作为;另一方面,捆住乱作为的人、无法无天的事。银行制度拟定,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上行下效,与上位法一致,避免矛盾。银行制度是行业制度,要与国家宪法、公司法、银行法等上位法基本精神和规定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左右协同,与行内已有规章制度一致。银行的内部制度需要协调统一,确保制度之间不能互相“打架”。三是择善而从,参考同业好的做法。拟定制度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国内金融同业经验,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对标,加强比较、分析和辨别,结合银行特点取长补短。四是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再好的制度都不完美,必须与时俱进,定期修改,止于至善。为此,应定期召开制度评估会,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查找制度空白、漏洞、短板、错误,及时组织修订补充。重点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出台修订情况,做好银行制度体系与国家政策法规衔接,及时开展相关宣传培训,指导银行依法合规开展工作,确保银行制度说得清、行得通、真管用。

制度执行。银行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是一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没有严肃性,就没有权威性。制度不能成为摆设,成为“稻草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可行性在于具体和可操作,制度的持续性在于效果。因此,好制度的标准应该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制定要科学,即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法;执行时要严格,不能选择性执行,变通式执行;违反时要惩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制度是行为的准则,是衡量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必须敬畏制度。当然,银行管理层要带头遵守制度和规矩,做遵守制度和规矩的模范与标杆。以遵守制度、规行矩步为荣;以违反制度、破坏规矩为耻。

合理授权。授权意味着权利和义务同时下放,在放得下的同时,要管得好。授权,不是推脱责任,授权方对于大事、要事、有异议的事,要过问、管理,必要时要收回授权;接受方要主动报告,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和问题。首先,银行必须有层级管理,进行分级授权。权利与义务对等,让每一个人承担责任。特别是一线员工,他们是“扣第一粒扣子的人”,他们错了,可能一路错下去,最终铸成大错。某些最终决策权必须在某个层级行使完毕。其次,银行在各层级授权的同时,要保持制衡,确保民主决策。银行的高管层必须始终确保银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既定的目标,既要从具体的、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又要善于发现原则性、方向性、苗头性问题并加以纠正。最后,做好差异化授权及动态调整。经济总量、项目规模、风控水平、分支机构责任心和能力、不良资产状况、地区财力和信用、同业授权、事情的急迫程度……都是差异化授权及其调整的依据。统一下放或上收权力,是简单化的表现。在普遍放权情况下,个别高风险地区分行可能还要上收已有权力。对同一家分行,也可能某些行业、业务授权扩大了,而另一些缩小了。这才是差异化授权的真正含义。

第二,坚守依法合规底线。银行要有自己的底线,守住底线,银行的业务空间和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对于银行来说,内控是保健,审计是体检,纪委是医生。确保银行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这些都是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强化内控。银行内部不能出现真空,就如同声波不能穿过真空,只要存在真空,银行的正确声音就会被阻断。小圈子、利益集团、本位主义等,就会形成真空。在那里,制度的声音听不见了,纪律的声音听不见了,领导的声音听不见了,群众的声音也听不见了,而违法乱纪、以贷谋私的事情就可能出现。银行的风险,归根到底是人的风险。所以,管住人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必须要做好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要深入剖析重大风险项目,总结反思并形成案例,在银行内部发布,做好员工案例教学工作,组织员工反复研讨,教育员工遵守党纪国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遵循职业规范,廉洁服务。在管住人的同时,看住钱、扎牢制度的笼子,确保每一笔业务记录真实、准确,绝不做假账、糊涂账、账外账。严格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总账、分账、明细账、凭证水单相符,经得起内外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多方面考验。

正确看待审计。银行审计与一般审计不同:审人之品性,计财之损益。人品端正,银行不可能出现大的纰漏和风险;经营有道,银行不可能获利薄或亏损。银行审计的靶向非常明确,那就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和道德问题。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解决,而道德问题往往与腐败连在一起。必须刨根问底,广泛而又深入的核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务使当事行、当事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抑制贪欲,防止勾结,斩断利益链,才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无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都好比体检,目的是使银行更健康。所以,对待审计结论、意见建议、处罚,要虚心接受,严格执行,从善如流,认真整改。即使有些委屈和误解,也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

分类问责。银行办案切入点在贷款风险点和经营损失处,每一笔核销,每一笔批量转让,每一次重组,都可能涉嫌腐败和利益输送。对内追责,对外追讨,必须成为银行风险处置的两大要求。内部责任不清楚不放过,外部损失原因不查明不放过,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逍遥法外不放过。同时,银行问责必须适度适中,依法合规。不问责,不足以震慑坏人坏事。动辄得咎,则无所作为。问责,既要看后果,也要看动机。第一类情况,业务背后存在犯罪、腐败、寻租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类情况,业务人员自身清白,但明知故犯,渎职、有意违反贷款程序和规定,致使审核流于形式,要采取行政处罚;第三类情况,过失和能力不足造成瑕疵,对此主要是教育和培训。依法合规问责是原则,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

第三,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处置不良资产,关键是明确“三个责任”:主体责任,即经办人和经办行;领导责任,即决策人;属地责任,即分行和地方政府。提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要“软硬兼施”。“软”,即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硬”,即联合公检法,寻求司法帮助,强力追讨债务。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弄清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不良资产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不是“天灾”,就是“人祸”。其中,不可抗原因如自然灾害、市场本身的风险,导致不良资产出现,是无法消除的。这就是核销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性。而在“人祸”层面,纵观银行不良资产案件材料,原因主要有:不了解客户及其法定代表人情况,不查询征信系统,资本金来源及实际到位情况不核实;出现异常情况,如报表矛盾、信用等级下降、工程未按期投产等,主观上掩饰,客观上不及时将项目列入重点风险管控客户名单;还款来源测算依据不充分、不正确,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计算不准确;银团贷款成员停止放款,客户有债务纠纷和官司,未引起本行应有的警觉;利益输送或交换,内外勾结,提供虚假或错误的信息,误导审批部门;等等。可以看出,这类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内部要厘清责任,一查到底;外部要报案,移交犯罪线索,配合司法机关。

不良资产处置方法。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核销、批量转让、重组等。具体来看,一是核销不良资产。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将核销理解为豁免,这是极大的误会。不良资产核销不是债权封存,而是账销案存,银行仍保留追索权。不良资产核销犹如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不尽快处理,就会融化得无影无踪。二是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批量转让的交易对手一般是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转让方式为招标,但也可能由于转让价格偏高、资产预期回收率偏低等原因出现流标。三是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重组与核销和批量转让相比,银行的受偿率更高。而政府牵头的重组,又比法院牵头或市场化重组受偿率高出几倍。四是债转股。债转股对于降低杠杆率、减轻企业眼前困难,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把银行当做“唐僧肉”,以为让某些企业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那是笑话。五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盘活资产,解决资产配置和流动性问题。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风险。要总结国内外金融同业的教训,依法依规操作,量力而行,诚实守信,不能把资产证券化当做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后引发系统性风险。

不良资产规律总结。银行的每一笔损失,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否则还会发生损失。第一,要把不讲信用的人及其关联人列入黑名单。第二,要公开披露,让骗子恶名在外,寸步难行。第三,要追究责任,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和利益输送。第四,要查漏补缺,扎牢制度的笼子。第五,要切实做好信用保险工作,依法索赔。第六,损失封存后,仍然要关注受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回收情况,要借鉴它们行之有效的追讨、变现方式方法。总之,不能一核了之,一卖了之。在此基础上,要总结不良资产分布规律。例如,不良资产的地区分布规律,是地区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不良资产的行业分布规律,是银行信贷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不良资产客户所有制性质分布规律,是银行客户选择、信贷门槛差异化的主要依据;不良资产审批人分布规律,是银行选人用人的主要依据,等等。要把每一起不良资产案例当做一个麻雀来解剖,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探求银行经营之道。■

(责任编辑  贾瑛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