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肿瘤科医生竟“无药可用”!
宾夕法尼亚大学Keerthi Gogineni的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由于常用的非专利化疗药物的短缺,美国肿瘤科医生也“无药可用”,那些本来有望被治愈的儿童淋巴瘤患者面临着病情复发的风险。
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时常会碰到一些廉价的经典药物无处购买的难题,现在看来,这并不是孤立现象,国外也有类似情况。
在美国,这个问题就困扰着肿瘤科医生们,对于不幸罹患恶性肿瘤的病人来说,那些经典又价廉的化疗药物就是他们的救命药,但从2006年以来,化疗药物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为了解化疗药物短缺的现状及其导致的后果,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间,Gogineni博士和他的同事对454位肿瘤科医生进行了调查,其中250位医生做出了回应。Gogineni博士等对其中日常处方化疗药物的214位医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在被调查前的6个月里,有82.7%的肿瘤科医生遇到了化疗药物短缺的问题,最常见的短缺药物包括亚叶酸钙(66.4%的被调查医生提及)、脂质体阿霉素(61.7%)、氟尿嘧啶(18.7%)、博莱霉素(17.3%)和阿糖胞苷(16.4%),而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结肠癌、乳腺癌和白血病,并在转移性癌症的姑息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药现在很少能买到了!
75%以上的被访肿瘤科医生表示,这些一线化疗药物短缺的后果,是导致医生不得不给患者开具二线的化疗方案,而这些方案的疗效往往不如一线药物的好(见表)。同样令人担心的是,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生表示曾因此不得不延迟化疗。69.6%的医生表示他们的癌症中心或诊所在正式分配药物时缺乏正规的指南。
59.2%的医生表示,当无法配到常用的廉价非专利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时,他们不得不给患者开具更加昂贵的替代药物如希罗达(卡培他滨),从而导致药品费用将因此增加140倍,极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疗效却不一定更好。
导致药物短缺的原因很复杂,有些因素需要很多年才能解决。
研究者认为,缺乏经济效益的刺激,是导致这些非专利药物停产的主要原因。而替代的药物疗效欠佳或者过于昂贵,使得癌症化疗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是非常令人尴尬和遗憾的局面。肿瘤科医生们希望政府能够采取监管和干预措施,保障这些经典药物的供应,造福于患者。
我们经常能够在各种媒体上听到慢性疾病患者常用的非专利药物短缺的消息。其实,除了肿瘤患者,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常用的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叶酸片等药物,也都时有缺乏。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肯定是不对的。但一味地降低药价、让企业无法生存,显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切实考虑到这些临床需求,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3;369:2463-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