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里的朋友们 | 记录故乡(3)·山东临沂沂水

“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参赛作品——今天刊发的是南京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的返乡作品。通过描述其与村里的朋友的差异来反映不同熏陶下的变化。这不仅是作者笔中的朋友们,也是无数的我们的农村朋友的缩影,在生命的抗争中没有谁能侥幸逃脱。我们只能描述,去记录这样一个存在。作者总结的极为妥当:我无权批评,更因为我无力拯救。
我村里的朋友们

文 | 武 涛

我,1994年出生于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村。相比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同龄人,我是其中少数受到高等大学教育的。假期从南京回到家乡,难免有对比、难免有失落,特别是关于我村里的朋友们。

农村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时间表,是围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转的。我们的童年,没有公园、没有超市、更没有图书馆或文化宫。有水玩水、有泥巴玩泥巴,玻璃球、纸折的牌、甚至杏核或木棍,就是我们的娱乐。如果家里有牛羊,放牛羊也会是放学后的任务和散心。

土地的收益大不如前

吃着劳作之苦的父母,从小就要求我们好好学习,每家都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权、没有爹及干爹的我们,能拼的只有高考成绩,似乎那是社会留给我们的唯一的路。尽管我们被要求好好学习,但我们的作业可能是在饭桌上写的,可能是在床头写的,可能是在烧水的时候写的,也可能思考二乘三等于几的时候被妈妈叫出去干活。当然,我们那时也没有感觉到多么痛苦,我们免去了周末上辅导班的煎熬,免去了学这个特长、那个特长的无趣。

尽管我们都被要求好好学习,但是难免有人掉队,只不过分在在初中、高中或高考掉队。最后,我们村那一个年级二十个人,包括高考前掉队的,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本科——老天爷保佑——还是一本!

那一刻,我们似乎长大了,因为我们要决定之后的路怎么走,这也意味着我要和大多数人分道扬镳。

我和少数人去上学,他们大部分人走向社会,开始谋生。

村里人多地少,以前的人想着人口多分田多、人多力量大,但即使我们那些年好多个男孩子都是独生子,每人也只有一亩地。早些年,山外的世界没有多少机会,农民就守着土地;现在,时代变了,一家种一年地瓜能收4000斤,卖了顶多拿3000块钱,还不算化肥、人力,险些和打工的月工资一样高。

我必须佩服市场无形的手。打工的背上尼龙袋,奔向青岛、济南或者其他更远的地方,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农民工。我的亲人们也是,他们年后离开家乡,走向建筑工地、油田或者工厂等地方。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贬值,使百姓的收入过万了。

我的朋友们也是,也必须谋生,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中再度分化。

父母做些脏活、累活,儿子也要去挣钱,哪怕少一点。几年下来,老子支持着儿子,积累点钱,用于新家庭的成立。对女儿的要求是不高的,毕竟要嫁人,有份工作,找到个好人家就行。

但是,有部分曾经掉队的人又掉队了。一些之前不好好学习的人,大多数因为不专心学习、态度不端正。如今,对待眼前的生活,那种危险的态度又发挥作用了,当然,也要怪这个世界诱惑太多。

一些人感觉离家太远不好成家立业,就回到我们村所在的县——沂水县工作。人多了,曾经的同学多了,认识的人也就多了,于是拉帮结伙。几个人一起,在街上、商场里闲逛,晚上泡KTV、夜店,勾搭个妹子,对象说换就换。有些人不认真工作,跟家里抱怨工作不赚钱,来回换地方,殊不知是花的太多了。他们觉得钱很重要,有钱人很多,开豪车把靓妹的人也很多,于是有了各种幻想,创业、开店、赚大钱,只不过忘了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

假期在家乡看到朋友们,听同岁的堂兄聊聊丰富多彩的沂水城,我只能笑着点点头。那一刻,我忽然对沂水陌生了,原来,它这么热闹非凡。

我的朋友们,10个人里有7个人是这样的状态,7个人里有4个人里挣不到什么钱,4个人里有2个人在混社会,2个人里有1个人接近要去监狱了。我所指的是大多是人男生,或称为男人;不过,人无非男人和女人,女人们也不是好惹的,男人女人在这个沂水城里互动着,表演着你愿打、我愿挨。

虽然这里的爹没有帮到儿子太多,但是有些儿子要坑爹了。不好好工作但花销多的儿子,留下的账、做下的孽,老子来还。在社会上几年了,就要考虑成家,父母肯定比儿子还着急。

首先考虑的是房子。

农村的房子承载着家族意义

父辈结婚的房子还是在村里盖的,费上一两年时间,拉扯起一个院子。时代又变了,政府希望村民去城里买房,保护耕地的同时、顺便拉动房地产,于是这几年,不准村民再占新地盖房;村里没有发展的机会,人都到外面谋生了,再加上未来媳妇的要求,城里的房子是买定了。

经济发展了,对,房价也炒上天了。沂水只是个小县城,房价平均4000不到,但是比大多数人的月工资要高。老爹几年打工、种地、生病也没攒下几个钱,年轻人刚干了几年也没底子,于是靠房贷买房。

40万不到的房子,每月交着房贷,要交个十到二十年。年轻人争气的话,每月付上房贷,再余点钱,也完成了一年的任务。但是,不争气的人又出来了,不好好工作,被房贷追着,瞒着家里,最后还是父母掏出家底,收拾烂摊子,惹得全家痛心,比如我的弟弟。

说到房子,我想起课上老师问我的一串问题。你以后要买房子吗?要买。买多大的?100平左右吧。在南京要花多少钱?200万左右吧。你怎么付钱?付上首付,还房贷。还多少年?二三十年吧。你工资估计多高?每月六七千吧。然后,老师大笑着说:“你看我刚才问你这些问题,旁边女同学都抬起头看呢。”

房子算是有了,紧接着就是找结婚对象(我无意区分买房和恋爱的先后顺序)。或许是在上学的时候,或者在工作的时候,又或者在媒人的口中,我们遇到了要结婚的那个人。也有一种可能,自由恋爱了好多个,最后还是要靠家里找媒人,媒人给帮忙。

这个时代,找媒人帮忙的一部分人是之前恋爱对象不能结婚,一部分是儿子不是个善茬、难以找到对象,责任回到父母身上。好在,大多数人能找到,尽管大龄未婚男青年越来越多。

房子、媳妇都有了,父母盼着抱孙子了,又有让人无奈的事发生了。即使父母帮着成家了,身为人父的儿子依然是个“儿子”,依旧没长大,不愿工作、散尽家财,我们称之为败家子。

这样的人,我熟悉的就有两个。一个从小调皮捣蛋、死性不改,在父母帮助下成了家,生了孩子,但还是没有正当工作,媳妇选择离婚,小女儿只能让爷爷奶奶养着。一个也是“大爷”,在外闹事、在家“养猪”,骗媳妇挣的钱去赌博,孩子也得靠父母养。

总体来看,这批人中,独生子是多数。

看看初中同学建的群,话题、风格、言辞等把我排斥在外,当然我也不想多融入。结婚生子的初中同学好几个了,也包括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我们二十二三周岁,当爸的想着哪里的工作挣钱更多,当妈的想着怎么看孩子,人生的轨迹略显清晰。

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于是,教育孩子的问题、谋生的问题,如同我们的父母当年面对的,压在了他们的肩膀上,看起来非常稚嫩的肩膀。他们的孩子们,又如当年的我们,要去上幼儿园、要买玩具,逐渐有意识去思考他们存在的世界,或许也被要求好好学习,但大学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多,从小就操劳起家务活,或出去闯荡;已成为或将成为父母的我们,还在父母的手心上。

观察了我的朋友们好久,前几天,说到我身边的年轻人,我激动地和爸爸分析:一批独生子,从小家庭教育、成长环境都很差,又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抵制诱惑,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来到城里,面对互联网的诱惑、有钱人一掷千金的惬意、好吃懒做的悠闲、父母兜底的三分钟羞愧,在80后蚕食过的中国求发展,又遭遇目前的经济减速,最后获得了这样的人生。我爸给我添了一句——有些人的“铁饭碗”是稳了——蹲监狱了。

大年初二喝完酒,家里人坐下聊天,我板着脸训斥了比我小9天的弟弟,连姥姥都收起为了缓和气氛的笑容。我只想让他想清楚自己的问题,改过自新,重新再来。

我很崇拜社会学,它以准确的研究和分析,理清复杂的社会问题,让我们理解复杂的人构成的复杂的社会所产生复杂的社会问题,多么宏伟!

但是看到我的朋友们,我必须停下,收回我跳出圈层、俯瞰式的思考、上帝般的质问。他们至少有三个理由向我表示不屑:一是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跟你有什么关系;二是你说了这些没有任何用;三是你不过多上了几年学、连社会都没闯过,凭什么资格说这些。

我确实不该对我的朋友们指指点点,毕竟我只是个学生,未面对过大是大非,只会空谈。只是,我忍不住心里的遗憾,马太效应已被无数次验证。或许我要承认这就是社会的筛选,命中注定,因为我也在与生活抗争。

我无权批评,更因为我无力拯救。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系13级学生。

(责任编辑:梦瑶)

“记录故乡”征文
关于社会学吧“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可回复“故乡”二字查询内容。本次大赛将与新华社每日电讯和网易Lofter轻博客合作。优质作品将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同时所有作品将在Lofter上专辑呈现。期待您的参与。
如果你愿意支持本项目,可以联络社会学吧客服小V(微信号:vsociology)为购书基金助力。购书基金累积1081.39元。
(0)

相关推荐

  • 小说连载:被病毒侵袭过的男人(三)【刘志红】

    被病毒侵袭过的男人 三 我跟你们一样来自农村,上面有两个姐姐,按说我是不该出生的,当年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你也知道是多么严格.据说,当年为了生我这个男孩,父母曾带着全家四处躲藏,还连累了在老家的 ...

  • 唐河文学振兴奖散文《美丽与哀愁》

    美丽与哀愁 甄盛林 一 高密东北乡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莫言<红高粱> 二 如果你站在足够高的一片云上俯瞰牛村, ...

  • 故乡的痛与牵挂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 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胡靖 <故乡的痛与牵挂> 有一种漫天的星光,跟随你的脚步,你离开家的这一年,两年,从来不曾言语.有一种低低的回响,恍然如梦,也成过往,再回首, ...

  • 《凤归梧桐》:老父亲的期盼,读懂已是中年人

    有一种感情叫:叶落归根.我们无论走到多远,最终还是想着回归故里.只是,有的人回去了,有的人却再回不去了. 最近,田雷主演的电影<凤归梧桐>上映,他在里面饰演的顾志诚,一个从广西农村走出去的 ...

  • 盖房

    大年三十夜,父亲跟我说考虑着年后开春了想把老家的房子拾掇一下. 父亲今年整整七十岁了,他一辈子拢共盖过六次房子,这是我对他最为敬佩的地方. 现在老家的房子是2002年盖的,在当时的村里,算得上比较潮的 ...

  • 文学类文本《挂在故乡的钥匙》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挂在故乡的钥匙      欧阳明 吃过早饭,老栓取下挂在床头墙上的那串钥匙出门了. 钥匙总数36把,老栓记得清清楚楚.钥匙是湾里26户人家委托给他的. 湾里一共 ...

  • 双亲亡,归途茫,今后无由归故乡,没了家的游子究竟有多凄凉?

    文:心目郎君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一个没了家的游子,回到自己的故乡,家里的父母都已过世,家里的老房子也早已无人居住,眼前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地苍凉,那么地破败不堪,游子摸 ...

  • 父母不在故乡了,从此没有了乡愁

    父母不在故乡了,从此没有了乡愁

  • 周末愉快最简单一句话,发朋友圈记录美好心情

    周末是难得的清闲,或许是出去玩或者是宅在家都是令人愉快的.分享周末愉快最简单一句话,周末的你有什么计划呢?就我个人而言,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如果说周末是最好的时光,那么周末醒来的早上才是最好的时光 ...

  • 2018年第一篇14600英语核心词汇学习和郑老师12月朋友圈记录梳理

    祝大家2018开心进步 2018年第一篇14600---又大又美味多汁儿的橙子(附郑老师2017年12月朋友圈小记录) 新年第一天,在超市买了橙子,看到袋子上写着:super-size and suc ...

  • 沙岗村的变迁历史 | 记录故乡(30)

    我们不应该停留于观察家乡的变迁,作为变化轴里的一员也好,作为边缘人也罢,都不应该一味叹息和指责发展带来的污染.人性的变化.文化的流失,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把深层反思留给后代.今天我以"时代的发 ...

  • 乡村社会的婚礼变迁 | 记录故乡(29)

    乡村社会的婚礼变迁 文 |  强朝兴婚丧嫁娶是每个家庭都要发生的大事件.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主的农村地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件,而也是整个村落的重要事情.在这场仪式中往往也最能体现一个家庭的社会关 ...

  • 异邦人·浙江永嘉 | 记录故乡(28)

    异邦人 文  |  潘琪 如果我能够,我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故乡如画的山水,为它,为自己. 我的故乡在浙江永嘉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每年回乡,我所能看到的风景都各不相同,有时是山气缭绕,盘山公路迷蒙地 ...

  • 苏中:垛田集落的样貌素描 | 记录故乡(27)

    记忆里,不管是去田里,去奶奶家,去姑姑家,还是去上学,总要避免不了要过桥,一个又一个的桥.之后的某天,兴致来了,从百度卫星地图上搜我所在的村子,纵横的水路铺面.这才发现自己及村里的几户人家原来是住在一 ...

  • 故乡的客人 | 记录故乡(26)

    上了大学,每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广东人时,很多人眼里都流露出了对广东发达经济的羡慕.或许没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故乡就是一个到处灯红酒绿的地方.然而,在这片外表光鲜的土地上,还有多少村庄在经历考验,它们也 ...

  • 家乡,家乡 | 记录故乡(23)

    家乡,家乡 我家住在粤北山区的一个县城,我的老家,那个生养我的村庄,还在一个30公里开外,叫禾上田的地方.为何叫这个名字,现在已不得而知.在2000年前后,村委会在其中一个村口的路边上用水泥砌了一个路 ...

  • 豫东南两个村庄的土地流转现状 | 记录故乡(23)

    豫东南两个村庄的土地流转现状 文 | 孙荣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那么"一亩三分地".在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大多数村民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