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时,都有哪些将领授高了

王树声在1952年的级别评定中,只被评为了正兵团级干部。而如果按照授衔的基本原则,大将需要达到军委委员级,王树声确实是低了一级。但是考虑到王树声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资历非常老,所以王树声入选十大大将,是代表红四方面军这个系统的,还是非常合理的。

上将的标准是1952年的正兵团级干部和一部分功勋卓著的副兵团级,从这个标准看,邓华、宋时轮、王建安、叶飞等正兵团级上将,以及洪学智、韩先楚、李天祐等副兵团级上将,都是足够上将资格的。但上将中有一位将领比较特殊,他只是准兵团级干部,却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就是贺炳炎,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贺炳炎代表的是湘鄂西苏区,代表的是老红二军团。授衔时,湘鄂西级别比较高的将领,除了贺龙和许光达,就只有贺炳炎和廖汉生了。廖汉生评定级别是副兵团级,比贺炳炎要高,但考虑到贺炳炎是军事干部,贺老总极力推荐贺炳炎,最终贺炳炎代表红二军团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贺老总此事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要知道,廖汉生可是贺老总的外甥女婿,廖汉生的父亲,当年也是贺老总的左膀右臂。其实,廖汉生本来是有机会被评定为正兵团级的,当初成立兵团时,彭老总极力推荐廖汉生担任第二兵团政委,廖汉生却一直辞让,这其实也影响到了廖汉生的授衔。

中将的授衔,有一位将领的级别授高了,就是著名的“皮有功,少晋中。”当初反动派悍然进攻中原军区,挑起了内战,中原军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候,指挥第一旅担任掩护任务的皮定均,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率部斩关夺隘,一路过关斩将,突出反动派的层层围堵,成功突围。

皮定均一战成名,第一旅也被亲切地称为“皮旅”。解放战争中,皮定均先后担任过第一旅旅长、华野六纵副司令员、24军副军长等职务,1949年荣升24军军长。

广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废物皇子身上,眼前是美人...

我们看到,皮定均在49年以前一直是副军级,这个资历是不够中将的,最初定军衔的时候,皮定均也是要被授予少将的。但是主席在阅览授衔名单时,看到了皮定均的名字,想起来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立下的重大功勋,特批皮定均为中将,他在皮定均的名字下面用红笔批示道:皮有功,少晋中。于是,皮定均就被破格授予了中将,这也成了当年授衔时的一段佳话。

除了这些开国名将外,还有一位将领的授衔也有点争议,他就是阎红彦上将。阎红彦从资历上说,授上将稍微高了点,而从授衔原则上说,他当时并不符合授衔标准。我们看下阎红彦的资历,他在红军时期资历非常高,最高职务是红30军军长,这个资历确实够得上上将。

但阎红彦之后的级别就不算高了,他虽然在抗战时前期担任过团长,解放战争前期却只是纵队副司令,后期则升到了兵团副司令。按照这个职务,阎红彦要是参加1952年的级别评定的话,应该是副兵团级。

我们知道,副兵团级需要有特别高的战功才能当上将,比如说李天祐、刘震、韩先楚、洪学智等人,而阎红彦的战功显然无法与这几位相提并论。更重要的一点是,阎红彦在1952年时已经不在军队任职了,并没有被评定级别,所以从理论上说,阎红彦是不应该授衔的。但是,因为西北红军系统需要一位上将代表,阎红彦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不符合标准,但是符合实际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王树声、许光达、阎红彦、贺炳炎、皮定均的授衔都有点过高,但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