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寒松」|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马寒松,1949年生于中国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1978—-1990年出版连环画作品70部,获中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与优秀封面奖,1990年后进入中国画创作。同年在香港首次个人展。此后,多次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在内陆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选四、五、六届全国美展,有多篇艺术理论文章发表,出版画集十几种,2015年开始进行中国水墨现代意识实验。

【作品鉴赏】

序 /震得千山响

楚建云(香港)

许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马寒松这个名字。先是在上世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来香港的一次画展上,见到他与他的画。那时他正在专注着他的重彩画,内容多是中国民间美术变形来的作品以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一种装饰的,热烈的,并且带有现代审美意味的作品,在当时大家还在追逐古代审美趣味的浪潮中,马寒松的画显得很突出很别致也很有味道。之后,我又在许多报刊杂志上读到不少他的各类文章,包括散文与短篇小说,觉得他的文字清新,脱俗,且饶有风趣,于是便慢慢地记住了彵。许是有缘份,经朋友介绍相识,颇有些气味相投,竟成为直到今天的文友。

他是靠着悟性自学起家的,从连环画开始,十年间70本书的死功夫练就了他的造型功夫和构图基础,当转入独幅作品创作的那一刻起,他便与众不同。

马寒松深知自己脚下这块土地上生长着中国文化的根,深知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当今从事的绘画事业是何等重要,更明白继承和发展这个庞大的主题是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他用了很长时间很大力气走进中国传统绘画,深刻地体会她的博大精深与深层的文化含义,并且将他的独到见解释放在创作之中。他一面画着具有现代审美意味的重彩,一面画着传统风格水墨,并试图将中国精釆绝伦的笔墨韵味带入现代艺术思维理念与,审美之中。他始终保持着读书和思考的习惯。

他读历史,深刻地了解人类与自己的民族,所经所历,通晓这人世间一切的来由,知道艺术的真谛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桥梁,知道真善美是一切的艺术永恒的主题。他通读中外美术史与相关理论,找到自己在这个为之付出终生努力的绘画艺术空间里的准确座标。

他读文学经典。唐宋诗词到明清山歌时调,于俗雅之间感受文学语言的精彩与节奏𧥺律的魅力。他读哲学,找到那把思辨的钥匙,以解开构成视觉美感的一切元素之间的关联。他也读中国式戏剧,体味那种来源于民间的手段,是怎样具有表现意味和写意精神,与中国写意画如出一辙。

他喜欢各门类的艺术形式,几乎能在一切艺术领域找到有利于他绘画创作的养料。他是善于学习的,他对这个世界的精采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他总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拿来拿来,将这所有的原料,全部放进一个容器,然后酿出一杯香醇的美酒。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马寒松在思考:中国绘画艺术应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并与之对话?那些靠临摹,复制,抄袭古人,来冒充这个时代产生的艺术是不行的,艺术的发展和前行是必然的。马寒松说:中国画必须走进现代。他认为,走进现代并非一定是走西方绘画的老路,但一定要打开眼界,研究与充分了解世界各民族艺术发展的历程与状态,站在一个更宏观的的角度去审视自已的民族艺术。思想的解放先行,然后才是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的渐次变革。

马寒松在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在那天早上捧出了一批新作。他已不停留在人物画的题材范畴里,在山水和花卉题材上也充分展示了崭新的面貌,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元素,重新组合与解构,创造了现代抽象理念构筑的全新审美意境,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引发的强烈的哲学思考,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彭响,他践行了自已的理论,用作品阐释了一个艺术家勇于探索,勇于否定,包括否定别人与自己,他的画走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个走向现代的阶段。

一个真正华丽的转身。

2017年9月于香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