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城•侬好!》短篇集
序言
将《上海、浓好!》写成《沪城·侬好!》,内涵确实完全一样。“上海”简称“沪”,“上海”城即“沪”城也。但笔者希望将《沪城·侬好!》作为自己新开设的短文栏目,即一事一议的短文集。今后在原来《上海古城记忆,》的稿件中,插入一些数百或千字左右的短文章,谈点“沪城”的杂文、趣谈等,聊聊关于上海古城的琐事。暂时取名《沪城·侬好!》。
既然要讲“沪”城,我的第一篇短文就从什么是“城市”的短文开始吧。
城 市
《沪城·侬好!》1
上海,又简称为“沪”。所以才有了“沪城”这样的地名历史。连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我们称“京沪线”;上海到昆明的公路线,称之为“沪昆线”……。这里的“沪”就是“沪城”,也就是上海城。
“沪城”是一座城市,何谓“城市”?简单的说,那是一片相对于农村的地域,基本特征是因为这里没有农田。原上海社科院院长张仲礼先生曾这样说:“城市是什么?这是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问题,说它清晰,因为即使目不识丁的人,也知道何处是城里,何处为乡下,不会混淆。说它模糊,因为迄今为止,城市还没有一个为社会科学各方面共同认可的定义。
美国的《现代社会学词典》对城市的定义是:“人口密集,居住在一个比较小的地区,从事非农业职业的人们。一个城市人口的活动是专业化的,而且在功能上是相互关系的,并为一个正式的政治体系所管制。”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先民们以游牧渔猎为生,居无定处,无所谓城乡。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牧分工,人类开始定居。再后来,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一部分工匠从农民中分化出来,成为手工工人。手工业者在一些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居住,从事社会劳动,进行物物贸易,举行祭祀仪典仪典,这便是早期城市的雏形。
城和市,在中国原本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两个词。城,指四周筑有高墙,并建有环以壕沟的防卫设施,所谓内城外廓,以资保护。市,指聚集货物,进行买卖,形成贸易的场所。后来,因城里人增,商业发展,有城便有市,城、市两者逐渐融为一体,最后形成了城、市合一的“城市”。
秦始皇统一中国,国家行政管辖执行“郡、县制,县城成为日后形成城市的主要基础。上海这座城市,就是从上海县城的老城厢为基础,才逐渐发展成今天的上海城市。
沪城内的上海古城墙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这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让人们对未来的城市,充满着更美好的愿望,尤其是发出这种愿望的“上海城市”,更是如此。我的“沪城·侬好”内涵,也由此而来。
“上海城市”又简称为“沪城”,为中国第一大都市,世界著名国际城市之一。然而,如今讲述古代上海城市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的文章,并不多见。希望《沪城·侬好》的短文集,能架起一座通向古代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的知识桥梁,全面的了解上海古城那早已逝去的历史记忆。
更欢迎大家在这里相互学习和交流,让上海古城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