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煎,宋人点,明人泡,从古画中看中国人饮茶法的演变

画作,记录时代的审美,也记录历史。
从古画中,可以看见不同时代的喝茶方法:唐代喝茶要煎,宋代喝茶喜欢点,明代喝茶偏爱泡。
《萧翼赚兰亭图》:唐代煎茶法
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绘画,描绘的是萧翼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王羲之《兰亭序》的故事,原本已佚,这一幅是南宋摹本,内容不变,依然是唐代风物。
图左边,一名长满了络腮胡的老者,蹲坐蒲团上,弓腰凑在风炉前,炉子透出红光,炉上单柄锅内的水似乎已经开始沸腾。
老者左手拿着锅柄,右手拿着茶夹,兰花指翘起,鼻孔微微朝天,眼睛眯起,耷拉眉毛,一脸沉醉,正专心嗅着茶的香气,等出茶的最佳火候。
老者对面,一个童子弯着腰,两手端着茶托茶碗,专心地望着炉上煎着的锅,正等着出茶,奉给图右的主客。
童子脚边的茶几上,放着同款茶托茶碗,一枚用来碾磨茶叶的茶碾,一个盛放茶末的茶罐。
这幅《萧翼赚兰亭图》,十分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唐人煎茶法。
唐人喝茶,有煮茶法,往茶里添加盐、葱、姜、桂等作料。但还是以煎茶法为主,尤其是中晚唐时期,将饼茶炙烤,研磨成粉末,水刚煮沸的时候,放入茶粉,并加以搅动,茶汤沸腾就可以出茶了。
萧翼赚兰亭图 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会图》:宋代点茶法
文会图(局部)
《文会图》是宋徽宗的画作,描绘的是文人学者饮酒喝茶赋诗的文会。
画的正前方,方桌前,一名侍女左手端着茶托茶盏,右手拿着长柄茶匙,正从茶罐中舀出茶粉,准备放进茶盏里面。
桌边茶炉上,放着两只汤瓶,红红炉火正烧着,煮水候汤,以便点茶。
盛行于唐代的煎茶法,到了北宋南宋,已经渐渐衰亡,点茶法风行于世,这幅图表现的正是宋朝的点茶法,将茶碾成细末,放在茶盏中,用沸水点冲。
点冲有法,先注入少量沸水调膏,然后一边注入沸水,一边用茶筅击拂。
宋朝下到文人士大夫,上到皇帝,无不喜欢喝茶,常能在宋人的诗词中看到点茶法的描述。
如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其中的“绿尘飞”,便是将茶叶碾得细细的,像绿色的尘土一般,轻易便飘飞,而“翠涛起”,则是沸水点茶,茶末在沸水冲击下如同翠色浪涛,比喻形象,见诗如见景。
点茶法在宋代发展到了极致,技艺高超之人,能注汤幻茶,如同现代的咖啡拉花雕花,称为“茶百戏”。
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相当于在茶汤上作画,所以又被称为水丹青,极具艺术美感。
文会图 北宋 赵佶 台北故宫博物院
《品茶图》:明代泡茶法
品茶图(局部)
《品茶图》是明代文征明的画作,右边茅屋,扎着两个冲天辫的童子在烧水,左边主客很随意地坐着喝茶聊天,身前桌上各摆了一个茶杯,中间一个茶壶。
山里茅屋三两间,清溪蜿蜒流淌,屋外松树几株,主客对坐闲谈,简简单单,清雅闲适,画风如茶风。
图中展现的,便是明清时代流行的壶泡,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用沸水冲泡,再分到茶杯中,现在东南闽、粤、台地区流行的工夫茶就是典型的壶泡法。
到了明代,点茶法式微,朱元璋“废团改散“,罢了各地上贡的团饼茶,散茶取代团茶,制茶法改变,饮茶法随之革新,茶风因之发生变化,泡茶法开始流行,一直延续至今。
品茶图 明 文徵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煎茶法,宋代点茶法,明代泡茶法,一代有一代的流行,饮茶法的演变,是茶的一次次重新发现,如同绘画风格的演变,是一次次审美的选择。

坐到忘年处,茶烟一缕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