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菜鸡互啄,司马伦失败被杀,西晋到底谁说了算?​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0篇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三月,当司马冏和司马颖率领的数十万大军朝洛阳浩浩荡荡而来时,司马伦和孙秀慌了,一面派军抵御,一面玩起了精神胜利法。
他们先以司马冏的名义向朝廷上表,说自己遭到了叛军的围困,祈求朝廷的支援,以此掩盖出兵和司马冏大战的事实。
将所有能用的兵力全部派出后,司马伦和孙秀惶惶不可终日,每天在家里祈祷各路鬼神,还让人在嵩山伪装仙人王乔,通过王乔之口宣扬司马伦的帝运长长久久,以此安抚人心。
那么,既然司马伦和孙秀如此没有信心,司马冏和司马颖是不是能够获得碾压性的胜利呢?不,我们高估他们了,这是一场标准的菜鸡互啄,尤其是司马冏,战况极其“焦灼”。
我们先说去迎战司马冏的那一路。司马伦一共派出了三支军队,分别由上军将军孙辅、征虏将军张泓和镇军将军司马雅率领,麾下还有折冲将军、左军将军、前军将军和扬威将军等一大堆将军。
然而,除了张泓,他们空有将军之名,却毫无统兵之能。三月底,张泓和司马冏在阳翟相遇,屡战屡胜,杀得司马冏灰头土脸。
但是,孙辅和司马雅不仅没有参战,反而自乱阵脚,夜半军溃,返回洛阳向司马伦汇报道:“齐王兵盛,不可当,张泓已败。”
本就没有信心的司马伦听到张泓战败的消息后,更加六神无主,立马将派去增援的儿子司马虔撤了回来。
可怜的张泓,不仅遇上了猪队友,还摊上了弱鸡领导,心态彻底搞崩,绝对的胜势变成了劣势,只能在阳翟和司马冏相持。
我们再说去迎战司马颖的那一路,和他对敌的是孙秀之子孙会,以及士猗和许超。
相比之下,孙会等人的战斗力要强于孙辅等人,于黄桥和司马颖相遇后,孙会首战告捷,杀死一万余人,杀得司马颖胆战心惊,萌生退意。
关键时刻,卢志和王彦劝住了司马颖,认为敌军获胜,必存轻敌之心,而我军一旦后退,军心动摇,将彻底失败,应该再坚持一下。
果不其然,孙会、士猗和许超等人侥幸获胜后,都觉得自己是首功之人,互不相能,又将司马颖视为菜鸡,胜利在望,不作任何防备。
趁此机会,司马颖组织起军队发起反攻,在毫无防备和配合的情况下,孙会等三人被杀得大败,司马颖得以长驱直入。
孙会大败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司马伦彻底慌了,有的想继续出战,有的想挟持司马衷去投奔孟观,还有的想要乘船出海。
还没等司马伦等人商量出一个最终结果,洛阳内部已经有人采取行动了。左卫将军王舆和广陵公司马漼发动政变,杀死孙秀等人,逼迫司马伦退位,司马衷复位为帝。
至此,司马伦的篡位闹剧落下帷幕,前后只有三个月。
此时,司马颖尚未抵达洛阳,司马冏还在阳翟与张泓相持不下,而司马颙才刚刚转变立场。
未免夜长梦多,梁王司马肜率先动手,诛杀了司马伦,是为八王之乱中第三位被杀的宗室诸侯王。
诛杀司马伦的当日,司马颖抵达洛阳,却没能赶上宣判和行刑的那一刻。几天后,河间王司马颙赶到。
司马伦已死,权力出现真空,到底谁才是老大呢?权力该如何分配呢?
按照战绩,表现最好的是司马颖,但首倡大义的是司马冏,发起致命一击的是王舆和司马漼,连司马肜都自认有功。
然而,尴尬的是,召集人司马冏至今还在阳翟和张泓相持不下。为了压制司马肜、王舆和司马漼等地头蛇,司马颖决定先将司马冏请过来。
于是,在司马颖的帮助下,司马冏终于迫使张泓投降。
六月初二,司马冏抵达洛阳。人们惊讶的发现,司马冏的兵力竟如此之多,达到了数十万。
仗着人多,又是首倡大义,司马冏在洛阳耀武扬威,俨然以第一功臣自居。很快,他的志得意满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
不满的人是右卫将军王舆,正是他和司马漼猝然发难,才一举歼灭司马伦的同党。
在他眼里,你们这些诸侯王弱爆了,尤其是你司马冏,有数十万兵马,连张泓都打不过。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丢人现眼!
王舆越想越气,联合东莱王司马蕤,想要发动政变杀死司马冏。
然而,司马冏打仗不行,对于政变那可是轻车熟路。王舆尚未行动,已然被他获悉,他毫不手软,将司马蕤废为庶人,王舆夷三族。
司马冏的雷霆手段一下子震慑住了所有人,看来,功不功劳的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的实力,谁兵多谁就是老大。
最终,在多方博弈之下,司马冏被拜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一如当年司马懿辅魏故事。
同时,司马颖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加九锡;司马颙为太尉,加三锡;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司马漼进爵为王,领尚书,加侍中;司马歆进爵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加镇南大将军。
请注意,同一个朝堂之上,竟然有两个人同时加九锡!我不知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是绝无仅有,但绝对是不寻常之事。
所以,司马伦被杀不是乱局的结束,而是更大乱局的开始。
经过重新洗牌,西晋朝堂形成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三王并立的局面,国事一决于三人。
那到底谁才是老大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三人的身份。
司马冏是司马攸之子,司马颖是司马炎之子,司马颙是司马孚之孙,前面两人是堂兄弟,后者是他们的堂叔。
从和司马衷的亲疏关系来看,司马颖最亲,司马颙最疏。所以,司马冏对司马颖非常重视,将他与己并列。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朝堂上站着两个摄政王,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