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选登】浅谈如何培养听障低段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目标对听障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能有助于听障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从而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应用题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听障学生又存在听力障碍,生活经验的缺乏,语言能力的欠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他们学习数学明显比听力正常的学生困难,应用题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仍要采用各种方法,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从低段开始培养,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听障低段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呢?
一、 点滴渗透,学中积累。
在应用题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应用题可以帮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从而对应用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学期中,我担任启聪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平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就向学生渗透应用题的启蒙教育:老师手里有9个本子,给了宋佳2个,老师还有几个?张梦喆有3支铅笔铅笔,宋佳有2支铅笔,我把它们都放在一起,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让写6道题,宋佳写了4道,还有几道没写呢……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利用每一个契机,把遇到的问题转化成应用题,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走进应用题的大门。
二、多读多说,能力提升。
要从“说”人手,让学生在学会解应用题之前,先学会说话。鼓励听障学生说话,让听障学生能说话是特教教学的重点。同时,正确读题也是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基础。因此,在应用题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说。为了帮助听障学生重新建立“说”的概念,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去说。比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引导学生大胆地说“有4个大苹果”、“飞来了5只小鸟”、“游来了8条小鱼”,并伴随形象的动作去演示。当学生大声说出来时,我不失时机地伸出大拇指或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学生感受到老师爱听、乐听,让学生体验到了说的乐趣。当一个应用题出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大声读题,读给老师听,读给同学听,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都说了什么?学生初学的图画应用题,我也想尽办法让学生去说:图上画的有什么?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小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即使应用题一时难以掌握,但学生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一定有很大提高。
三、情境模拟,玩中求解。
由于学生听力障碍的原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于应用题读了很多遍还是不能理解其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在模拟游戏中体会理解。比如教学应用题“岸上有4只青蛙,2只青蛙跳下水,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我课前准备了4只青蛙的头饰,课堂上我和学生带上头饰扮青蛙,告诉学生讲台就是岸边,地板是池塘。我们4个“小青蛙"站在讲台上表示“岸上有4只青蛙",这时我拉起一个学生跳下讲台,表示"2只青蛙跳下水”,这时告诉学生哪些是“剩下的青蛙"让学生数一数。在这样有趣的情境游戏中,学生玩得开开心心,同时又理解了“跳下"、“还剩下"等等关键词语的意思,解答应用题显得十分简单。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更丰富,更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
四、规范过程,形成习惯。
规范解应用题的程序,其主要目的是让听障生学会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总结了“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列一列、算一算、答一答”的解应用题程序。让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严格按照以上的程序去做,从而逐步形成解题习惯。刚开始学生面对应用题只是瞧一遍就急于列式求解,错误百出。经过这一学期培训,他们已能按照老师要求的程序去做,错误明显减少。另外,对于书写格式我也规范要求,列式注意什么,单位如何去带,应该怎么去答,我都明确告诉学生,并在练习时严格监督检查,帮学生形成好的书写习惯
综上所述,听障低段学生应用题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大力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题解题步骤的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因材施教,努力探寻应用题教学中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听障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教学得法,听障儿童一样可以在数学的海洋中欢乐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