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书摘及感悟

阅读引言:大约在1年前,我陷入到一种焦灼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段时期坐立难安、间歇性失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开始翻阅相关书籍,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系统的阅读让我意识到:焦虑很平常,人生在世,难免遇见,我们能做的无非接纳。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系统探讨了身份焦虑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现将书摘及感悟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 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过多地关注他人(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假如我们不能停止忧虑,我们将会用生命中大量的光阴为错误的东西而担心,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感悟:有研究发现,生活中90%的担忧都不会发生,与其为不会发生的小事忧心,不如将精力既美好、又能让我们长期受益的事情上。

◆ 第一部分 焦虑起因

>>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感悟:他来任他来,他去随他去。

◆ 第二章 势利倾向

>> 一旦成年了,就意味着我们得在这满是势利鬼和冰冷面孔的世间争取一个位置,这些人的影响是使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

>> 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获得的爱转而取决于我们的成就:我们得彬彬有礼,在学校必须成绩优异,而后又须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和声望。这些努力也许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但其动机和渴望其实相当平实,无非就是试图找回那种我们儿时曾有过的充分的、无条件的宠爱。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努力争取的那些辉煌的成就,同儿时睁大无邪双眼,胖乎乎地坐在厨房地板上努力拼搭积木的行为并无二致。

>> 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感悟:对自我探究的恐惧影响了我们的真实评价,换句话说,越了解自己,内心越淡定。

◆ 第三章 过度期望

>> 令人奇怪的是,人类物质方面的实际拥有极大地丰富了,随之而来的竟然是一种挥之不去且愈显强烈的“一无所有”的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的恐惧!

>> 如果我们的比照群体比我们更加优越,更有成就,我们感到自己原本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焦虑,甚至愤恨会接踵而来。

感悟:比较偷走幸福。

>> 我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感悟:我们在乎的是身边人的生存状态,而对距离较远的成功人士置之不理。

>> “对于我们未曾想去尝试的事情,就不可用成败来衡量;既无失败,何来羞辱?人生在世,我们的自尊完全受制于时时督策我们的理想以及我们为理想所付诸的行动,取决于我们实际的现状同我们对自身期待之间的比率。

>> 这一算式同时也隐含了两种提升自尊的策略:其一是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其二是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对于第二个策略的好处,詹姆斯表述如下:

“减少对自身的期望会使人有如释重负的快意,这同实现自己的期望一样,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倘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一无是处,而自己仍处之泰然,这将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如果有一天我们决定不必费心去减肥,也不再为青春难驻而烦忧,我们的生活该有多愉快呀!我们会说:‘谢天谢地,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终于都见鬼去了!’我们给自己增多一份期望,就是增多一份负担,虽然这也可能给自己增多一份自豪。”

感悟:出乎意料的是,物质奖励的幸福感无法持续太久,再多的即时奖励也无法满足空洞的内心,因为欲壑难填。获得解脱的唯一方法是想明白自己什么可以放弃,什么无法放弃,过有选择的生活。

>> 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变得更高了

感悟:远离热点,朋友圈无真知。

◆ 第二部分 解决方法

>> 一个过路人看见苏格拉底在市场上遭人侮辱,便问他:“你难道不在乎别人辱骂你吗?”“为什么要在乎呢?难道你认为一头驴踢了我以后我会恨它吗?”苏格拉底回答道。

>> 根据理性原则,对于一个给定的结论,仅当其源于思想的逻辑序列,而这些思想又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之上,它才被视为是真的。

>>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哲学遁世主义的代表人物,阿瑟·叔本华如此说道。

>> 哲学家们在他们各自独立的研究中提出,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

◆ 第二章 艺术

>> 幽默不仅是攻击上层社会人士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焦虑,并把它维持在一个缓和而适中的程度上。

◆ 第三章 政治

>>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 我们同样能够很容易地误解特定职业的魅力,因为这些工作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被人剪辑掉了,而只是剩下了那些人们无法抗拒的优点。我们总是在阅读结果,而不是整个过程。

一旦我们停止嫉妒他人,我们就会极端痛苦地发现我们居然花了我们生命中这么多的时间来羡慕那些错误的东西。

感悟:

心理认知:焦虑是常事,某些时候,适当的焦虑可以督促我们上进。

如何缓解焦虑:

1.不比较

2.理性看待他人评价,并做出合理预判:如果真实--怎样;如果虚假--怎样

3.收入方面不做单点支撑

4.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3/365

(0)

相关推荐

  • 愿望与欲望

    发布时间:2020-12-09  试着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谈谈欲望(desire)和愿望(would like)这两个看似高度相似但又实则不同的概念. 先说说两者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跟需要有关,只是有些时 ...

  •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浮躁了?|身份焦虑引发失去关注的恐惧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 像我这样寻找的人 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 你还见过多少人 ----<像我这样的人>毛不易 安慰记作者/ ...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养方式:这10个育儿的坑,你踩过几个?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34本书 <父母:挑战>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父母:挑战>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了解到了代际冲突的五个原因,以 ...

  • 没有更好的自己要成为,没有其他地方要到达,没有一件事情是为另一件事情做准备

    神经症痊愈路途的终点,就是意识到 :'更好的自己'根本不存在, 因为当下的我本就完美.或者说虽然我有残缺,但是残缺比完美更有价值,残缺比完美更美. '变成更好的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鲜明主题.在消 ...

  • 站在十月的尾巴上說再見

    看起来端庄,而内在奔放,所有的路 都是通往自己的方向! 二零壹六年十月最后的一天,我对十月有了些许留恋.想用一种方式和十月结束,而十月告诉我,所有的路 都是一种领悟!--柏琳 站在十月的尾巴上,终于在 ...

  • 《小王子》书摘及感悟

    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 ◆ 第1章 致莱翁·维尔特 >>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幸的是,其中记住这一点的并不多.) 感悟:现在圆滑世故的大人都曾是孩子,都曾有一颗纯真.充满好奇的心 ...

  • 想要家庭兴盛一定要记住这几点。#读书成长 #每日书摘 #人生感悟

    想要家庭兴盛一定要记住这几点。#读书成长 #每日书摘 #人生感悟

  • 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读书 #每日书摘 #人生感悟

    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读书 #每日书摘 #人生感悟

  • 《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书摘及感悟

    李中莹 一 感悟 1.在一起时要相互依赖.扶持,分开时要各自独立 2.因为吸引而在一起,而真正生活在一起时,双方的印象会打个折扣,此时,维持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培养一项共同爱好或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3. ...

  • 《写出我心》书摘及感悟

    娜塔莉·戈德堡 一 书摘 ◆ 前言 >> 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 ...

  •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书摘及感悟

    一 感悟 1 创造力的产生:准备--啊哈--反馈,形成闭环,循环往复,这个过程越顺利,循环频次越快,成长越快 2 创造力的产生非一时,而是长期思考.实践的结果 创造力三要素:文化(领域/垂直深入).人 ...

  • 《麦肯锡意识》书摘及感悟

    今日感冒发烧,放上之前写的一篇读书感悟,供大家参考. 艾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 一 感悟 1.对问题不存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事实为基础,可观地评价自己 2.利用前人经验,不做重复工作,工 ...

  • 《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书摘及感悟

    于尔根·沃尔夫(Jurgen Wolff) 一 感悟 1.检测个人工作和生活,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但也要明确先后顺序,如果只顾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来做就会成为救火队员,所以,要在每天分配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 ...

  • 《阿特拉斯耸耸肩》书摘及感悟

    一 感悟 1.举着个人主义的大旗,宣扬着市场经济,维护着利己主义,虽然看起来不够崇高,但绝对符合人性 2.别对人逼逼你该如何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途 3.因为更多人追求个人幸福,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4 ...

  • 《重塑心灵》书摘及感悟

    前几天我读了李中莹的<重塑心灵>,简单介绍下,李中莹是华语世界NLP及EQ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其中讲"沟通"的部分,让我对"沟通无对错,但效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