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的《将进酒》是“假诗”?看看李白的原版,才知什么叫狂
李白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带来了盛唐诗坛上的骀荡长风,带来了青春豪气、新鲜明亮的诗风,让人感到天地也为之焕然一新。
杜甫称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李白诗的一字一句背后,鼓荡着惊人的才情气量、奔腾跳跃着豪迈的自信与进取精神,因而,难以具说。
李白早负文名,交友广泛,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西游期间,李白趁机献上了《大猎赋》,展示了自己“大道匡君,示物周博”的理想,后在贺知章的汲引下,入职朝廷,颇受玄宗礼待。但由于其狂放的性格和铮铮的傲骨,得罪了很多人,最后不得不在天宝三载,赐金放还。
《将进酒》的创作就是基于此背景,故而其情感基调以悲愤忧愁为主。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首《将进酒》其实是经过后人改动的,而“原版”已经在敦煌出土,而且诗风更加狂放。
1900年,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盛唐时候的抄卷中,就发现了好几个抄有李白诗的写卷。
据专门研究敦煌文学的专家统计,敦煌抄卷中的李白诗有43首,其中就抄有这首《将进酒》,不过诗题不叫《将进酒》,而叫《惜樽空》,是“可惜酒樽空了、没有酒喝了”的意思。
敦煌抄卷中的《将进酒》,有几个句子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诗句不一样,对这些不一样的诗句进行辨析,很有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李白诗的理解。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两句,敦煌出土的抄卷写作“天生我辈有俊才,千金散进还复来”,那么,到底是唐朝人的抄本符合李白的原作呢,还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句子符合原作呢?
我们细读这首长诗。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换了好几次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发”、“雪”、“月”三个字押韵。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来”、“杯”两个字押韵。
但如果换成敦煌抄本“天生我辈有俊才”,“才”和“来”、“杯”两个字就押韵了。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李白写诗的习惯,换韵的时候第一句总是押韵的。这说明敦煌出土的抄本更符合李白的原作。
再如,“钟鼓馔玉不足贵”这一句,敦煌抄本写成“钟鼓玉帛岂足贵”,“馔玉写成了“玉帛”。那么。哪个正确呢?
“馔玉”的意思是精美的食品。李白说“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复醒”,中间却莫名其妙地说“钟鼓馔玉不足贵”。这就等于说“美酒佳肴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钟鼓馔玉不足贵”这句诗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李白诗的原意的,敦煌抄本写成“钟鼓玉帛岂足贵”,这就对了。
“钟鼓”是古代帝王将相的礼仪陈设,“玉帛”是古代贵族相互赠送的礼品,“钟鼓玉帛岂足贵”就是帝王将相、贵族豪门的地位不值得推崇。
李白是一个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诗人,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所以,他才说“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意思是说,豪门权贵根本不值一提,只有美酒才能解除人生的所有忧愁。
再看“贤圣皆死尽”与“贤圣皆寂寞”,究竟孰是孰非。
“古来贤圣皆死尽”,说的是从古至今所谓的“贤圣”皆已死绝,诗人所指不独于“古”,而且更重于今。
这当是诗人在仕途上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牢骚之语。
诗人在朝为翰林供奉,备受攻讦与诽谤,最终被唐明皇“赐金还山”,赶出了朝廷。
李白对世道人心、对唐明皇都极度失望,方才道出这句肺腑之言。
而“古来贤圣皆寂寞”,相比之下,则表现得未免太超然物外、心平气和了,这同样不是李白的刚直个性。
这样一路分析下来,原版更狂放,更符合李白的气质。大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