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从唐宋茶诗看古代文人的哲理追求

古人对茶叶的情感十分浓郁,由茶叶而发展出的茶道、茶艺等茶文化,都透露出对茶的深厚情感。饮茶在古代是一种高雅的风尚,文人在品茗作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友谊交流以及情感升华。茶文化的氛围与诗文创作的结合,使得茶诗具备了形式与内容的双重美感。

当中国的茶文化与诗文化结合,便产生了一种形式多样、意蕴丰富的文化载体——茶诗。中国茶诗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融汇了三家的基本原则,成为中华文化极具典型的标志性符号。茶诗中包涵了文人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使得诗与茶融合的浑然天成,促成了一种较高的哲理意味。

文人们在创作茶诗时寄托了一番感情,他们高傲于尘俗之外的心在茶树孑然独立之姿,香茗的清汾野逸中吟咏出来。同时,茶更成为他们的知己,甚至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人格理想,茶也因了诗的吟咏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一、茶诗的兴起与繁荣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故乡,先秦两汉时期,茶事便开始萌芽,茶圣陆羽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身影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诗经》。先秦之后发展到两汉时期,文人开始饮茶,其中司马相如、杨雄和王褒尤为突出。晋朝时期,茶开始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青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饮茶之风盛行。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期,有大量茶诗不断问世。唐代文化开放,社会繁荣,文人们利用交游、酬唱的机会,写下了大量的茶诗,言茶妙用,宣茶功效,普及茶文化。上流阶层的推动引领了社会风尚,风气所及,人们通过脍炙人口的茶诗逐渐了解茶的益处。

茶诗是见证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唐以诗称冠,而唐代又是茶文化兴起的重要时期,茶诗也得以蓬勃发展,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唐代饮茶盛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当时饮茶风习弥盖全国,尤其是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加快了唐代饮茶风尚的普及。

《茶经》的出现,不仅是当时饮茶风行、茶产大盛的具体反映,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使“天下益知饮茶”,极大的推动了饮茶风尚的传播。

随着茶文化的普及,饮茶之风从宫廷、士人阶层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受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欢迎,全国各地到处可以看到“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的景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咏茶佳作,涉及茶的栽、采、制、煎、饮,以及茶具、茶礼、茶功、茶德等,文人以茶喻人,将自身的理想人格印照在茶诗句之中。

茶之兴“始于唐,盛于宋”。和唐朝相比,宋代文坛更是茶香飘逸,茶文茶诗的数量更多,可见宋朝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茶文化的兴盛与发展。随着文人士大夫地位的提高,茶与文人精神世界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密切,这说明饮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入宋以后,文士们亦品茶悟道之功。茶可以帮助士子们升华思想、品茶悟道,“无物滋禅味,来烹北苑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已升华为一种哲理追求,成为宋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和精神写照。在苏轼、黄庭坚等大文豪的涉茶之作中,便渗透着禅宗妙理,充满着哲理精神的人生智慧。唐宋文人在饮茶过程中得到禅悦,才使得禅茶一味之论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

二、唐宋茶诗背后的文化意蕴

在唐宋茶诗当中,蕴含哲理性的茶诗一般都与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是与诗人的品格修行有关。中国茶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聚合体,它有自身的历史积淀,也存在对外来元素的改良。自唐代开始,茶文化便吸收了多种文化,茶事体现了大唐“三教合一”的宗教政策,融汇了三教文化。

无论是佛教的禅理,道教的天人合一,儒教的中庸,在大唐茶文化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一个“茶”竟如一面镜子照见了大唐文化的全局,展示世人心中的“盛唐气象”。茶事已成“道”的载体。当茶被升化为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时,人们便在茶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追求。

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须相应的纯洁无邪及平静和谐。“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这话用在儒家人格思想和茶文化观上再恰当不过,儒家文人正是以这样纯洁的茶品比人品的思想向世人彰显了他们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在漫长的茶事历史中,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文人们借茶修身,使得自身的人格与茶香交融,以达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僧人饮茶为坐禅,努力寻觅茶理和佛理相通之处。唐代赵州从稔禅师,每发言先喊“吃茶去”,将吃茶从具体生活上升到了超脱物我的一种“悟”,从而具备了一种崭新而深刻的文化意蕴。

佛家讲求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在佛家看来,茶这种自然之物可悟道见性。佛教参禅和品茗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和禅在精神特质上的相通,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让人在品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哲理追求。唐代杜牧的《题禅院》云:“茶烟轻飚落花风”,这里的“茶烟”本指煎、点茶时出现的氤氲之气,其所升华出的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饱含着“茶禅一味”的机锋和奥秘。

道教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所以更注重将自我精神与茶艺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一杯茶,一缕青烟甚至沸腾的一串泡沫都能引出一片情思。他们认为茶乃契合自然之物,采天地之灵气,长期饮茶可以使人轻身换骨,除却污浊之气。道家哲学思想融入到饮茶当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也透露了茶人那种“更觉鹤心通杳冥”的“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三、从茶诗看文人品茗三境

茶生长于山野之中,受天地万物的精华,承甘露滋润,性情雅致简朴,其味苦中带甘,其汤清淡洁净。茶的这些特性契合儒家的中庸、清廉之品性,蕴含道家返璞归真之神韵,适合佛教寂静淡泊之人生态度,而文人品茗也自然有三种境界。

1、意境——超脱之境

在唐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诗人们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心态,就是在这样一个赋予文人极高出仕热情的时代,同时,也给予了敏感的诗人更多的失落和无奈。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归隐山林,闲暇时,邀三五知己,饮上一杯清茶。

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了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虚静的意境,在这种追求中文人达到一种超脱之境。世人都说,在盛世学会归隐,懂得超脱的人是圣人,而在乱世归隐出世则是逃避。诗人天性敏感,因此他们总是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而懂得急流勇退、在乱世中保持一份超脱境界。

对于文人来说,隐逸情怀的表现在诗中就是对超脱之境的赞美和探寻。唐代诗人用茶诗来表现隐逸情怀,使自己牵累于尘世的心得到暂时的体憩和满足。茶成为这些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文人的安慰剂,许多文人隐者以茶为吟咏中心,展示精神风采,领悟自然之道。

2、禅境——茶禅一味

茶与禅的关系最为源远流长,唐宋时期品茶讲佛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二者都强调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无间,而“茶禅一味”正是指茶道精神和佛道精神相通、相近。

许多文人爱好饮茶,茶文化中所蕴涵的博大深邃的宗教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茶禅一味的智慧境界向我们展示了茶与禅宗结合的内在精神,其自身所展示的高超智慧境界也开辟了另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道路,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文化领域。在士子心中,茶已超越了它的自然物质属性,成为与禅境相接的精神媒介。

茶禅一味就是使日常化与哲理化同步出现,它不但是有一种哲理思想的辩证更是有意要跳出概念的束缚而达到一种智慧的境界。茶在我国历史上,是沟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茶诗歌赞赏茶性清雅高尚,是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都是对人生的寄托。当茶成为唐代文人生活的常见饮品,从此茶就有了一种诗意和诗情。

茶的诗意和诗情体现为一种亲近自然,顺其自然的文人心态,它反映出文人对人生意义的寻求,对生活本质的解读,总而言之,是一种哲理的探寻。茶与诗一样,注定要沾染上中国传统哲学的色彩,成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之一。

3、仙境——羽化登仙

大唐社会各阶层普遍信仰道教,皇室崇道,百官奉道,文人学士也将崇尚道教、与高道外游视为风雅。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文人所作的茶诗也自然注入了道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在道家的茶诗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与和谐的渴望,以及人通过品茗时达到对“道”的哲理追求。

道教的精髓就是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看待人世间所有的喜怒哀乐,根本不会被名利金钱束缚。老庄思想给了文人们可以冲破一切传统束缚,独来独往昂首阔步的勇气。在遭遇了现实政治理想破灭的挫折之后,诗人渴望在不同凡响的体验当中摆脱庸俗常规的机械循环生活模式,并逐步升华到道家自然本体和人格精神相统一的哲学意义。

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把饮茶的过程上升到精神层面,还提出了“茶道”的概念。所谓“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过品茶而进入艺术境界,悟得人生处世之道,达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茶道”不是制茶之道或煮茶之道,而是品茶时所悟到的人生之道。

四、茶诗与文人志趣

唐宋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文人们有幸身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渴望舒展心中志向,但是历朝历代宦海浮沉都是司空见惯之事。士子们在施展抱负时,以茶怡情明志,舒展自我,而在仕途受挫时,则以茶慰藉心灵,达淡然之境。文人们不仅将饮茶当成一种生活的情趣,而且在抒发感性表达的同时,更多的表达自身志趣。

君子之交淡如茶,茶文化在唐宋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多样化。饮茶象征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洁身自好、志存高远的内心追求,颇受文人们的推崇,也渐渐成为了宋代文人墨客结识好友、借以抒怀的一种途径和工具。

唐宋文人十分喜欢喝茶,喝茶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和风尚,更是文人墨客的雅趣,闲来无事喝茶,一可以洗净心中烦恼,悠然自得地感受那份闲情逸致;二来通过品茗忘却官场名利的纷扰和勾心斗角;三来,文人通过相互赠送茶叶,来维系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文人们因为饮茶而结缘,不掺杂任何的利益纠纷,正如那一杯香茗一般,清新淡雅,透彻心扉,意味深远,文人墨客间的感情也是单纯而挚诚的,细水长流。

文人士大夫在品茗时便可以尽情享受心灵的自由,享受诗意化的人生。宋代文人在饮茶的时候,借茶抒怀把饮茶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或以此悟理。宋朝文人收敛了唐代诗人浪漫狂傲的个性心态,变得深沉、内敛,也更为超脱、达观。因此,北宋文人士大夫注重个体精神完善,他们从茶中寻求精神的慰藉,表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盛极一时的唐宋茶文化,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渗透人自然的真善美,文人骚客在吟咏品饮习俗中寄托人生际遇、个人心态与理想追求。宁静淡泊、悠远绵长的茶性,往往与诗人追求的内省雅致的文化精神相联系,并从中感悟到“淡出”激烈仕宦竞争的思想境界,甚至促成文化审关趋雅避俗的时代特质。

茶叶的品性特质是清幽淡雅的,文人喝茶讲究的是品,在品茶中修身、修心、养德以此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宁静淡泊、空澈清灵的境界。饮茶成为唐宋士大夫群体对自己身份和品格的一种自我定位,茶代表着他们超尘物外,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在茶香的熏陶下,他们于品茗中修德养性,去体味和欣赏茶中闲情逸致的妙趣。

五、结语

透过各种茶事,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抒发着各异的生活理想,传达出自身的精神活动。在唐宋茶诗中,茶事和茶叶本身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象征,茶格与人格在无形之中形成了“合一”的状态。诗人们在饮茶中感受到了宁静闲适、超脱轻松,茶不仅是文人士大夫调节仕与隐之间矛盾的载体,更代表一种与入世之志非对立的、圆融的心态。

茶诗中的审美特性与文化哲理思辨性,和中国古代文人志趣高洁,超脱物外的情操息息相关。天人一气,人茶交融,这是古诗骚人墨客所追求的极致境界,茶诗在含蓄蕴藉中显露出了文人真实的心态和理想,是文人们观赏生命旅程、思考天地人生的一个载体。

(0)

相关推荐

  • 静心怡神,品味唐宋时期的禅茶文化,体会僧仕毕生的精神追求

    一.禅茶文化精髓 1.理解"禅茶"之意 "禅茶"二字可以分开来解释,"禅"有静思之意,"茶"便是品茶了.结合起来理解便是 ...

  • 唐宋茶谈(七)

    唐/宋/茶/谈 (七) 在封建社会时期,茶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封建礼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为例,它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份子,亦是人与人相 ...

  • 杜南发:遇见茶寮

    www.zaobao.com 2021年4月3日 3:30 人生的偶遇或者错过,如同风雅的茶寮,或世俗的茶馆,一样都是人间滋味,一样含蓄着人情和世情,如同一缕淡淡的茶香,因为有人有心,才会有味. 几年 ...

  • ​老茶客|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老茶客谈茶 作者:许芳林 喝了几十年茶,从年轻喝到现在,直到几年前,才给自己封了个<老茶客>的称号.老茶客不但老,而且还有一肚子喝茶的心得体会,想向大家诉说. ...

  •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从唐诗中追寻唐代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最早种植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早在神农氏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并开始利用茶了.茶因其性 ...

  • 醉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二目有神盯对手,五指快捷似猿猴,口不离杯喧声嚣,斩关夺魁誓不休.酒一粘唇,关于酒的"飞花令"便脱口而出,顺畅.酣畅,兼带几分舒畅.一杯酒,诗一首:两杯酒,话春秋:三杯酒,情义厚:四 ...

  •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题沈荡酒厂.最近,欠下了太多诗债. 沈荡水悠悠,香醪解客愁. 封成春气味,融作雪绵柔. 古制流芳永,新醅一醉酬. 无穷杯底意,不尽是忘忧. 

  • 酒里乾坤大,从酒的起源、传说,说说酒里都有哪些乾坤

    酒里乾坤大,从酒的起源.传说,说说酒里都有哪些乾坤 话说"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起酒文化,洋洋洒洒一箩筐:"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

  • "字"里乾坤大

    我国古代有本字典<说文解字>,到底什么是字?为什么要说"文"解"字"? "字"的古文字形体: 就是房子下面有个孩子,所以,< ...

  • 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我的汉字世界之旅

    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我的汉字世界之旅 林志强 我198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了两年,于1988年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专业是语言文字学,方向是古文字学.虽然此前一直在读书,常常面对 ...

  • 联动天猫美食大牌日,CHALI茶里矩阵跨界探寻中国茶新场景

    " 不同于以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为代表的线下茶饮店,以及以三得利.东方树叶等为代表的经过萃取加工的瓶装茶饮料,CHALI茶里从创立之初就瞄准了偏高端定位,希望将喝茶这件事情带入家中.办公室. ...

  • 煲里乾坤大,饭中日月长

    追着朋友索要地址. 他说蛇口有家老店,做煲仔饭二十几年,门口天天排长龙. 不可不尝. 想起另一个朋友说她老公:"哪里开了一家店,他都非得去尝尝!" 同道中人啊,都是对美食有着强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