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的故事(八十五)尔朱群狼 孤城洛阳
尔朱荣血溅宫廷,死讯传出,洛阳欢腾,百官朝贺,好像是枭雄一死就换来了辉煌盛世,就连始作俑者孝庄帝也被自己的壮举所深深感染,他欣喜若狂,亲登阊阖门,并大赦天下。
从帝王的角度上说,孝庄帝是绝对有理由除掉尔朱荣的,可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尔朱荣死后,究竟还有谁能够像定海神针一样,安定北魏这个千疮百孔的政权。
冷静下来的孝庄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事已至此,他和他所主宰的北魏王朝,已经失去了转圜的余地,他不但要面对南梁的步步紧逼,要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还要时刻提防尔朱荣麾下那些精兵悍将的报复。
因为主子被杀,尔朱荣的党羽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杀进皇宫,除掉孝庄帝。可关键时刻,散骑常侍贺拔胜,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他说:“天子既行大事,必当有备。吾辈众少,何可轻而!但得出城,更为他计。”意思是说:“天子既然做了如此重大之事,一定早有防备,我等人马这么少,怎能轻率从事。还不如赶快离开洛阳,做其他的打算。”
贺拔胜
贺拔胜,智勇双全,且追随尔朱荣多年,众人一向信服于他。既然如此勇猛之人都认为势不可为,便无人坚持行此险招。
此时,尔朱荣的这些党羽们群龙无首,唯一能拍板的是尔朱家族里胆子最小的人,他就是尔朱荣的从弟尔朱世隆。此人一旦得势,便趾高气扬,而若遇上艰险,第一个反应就是 “逃跑”。于是,尔朱世隆收拢众人,带着尔朱荣的妻儿,趁夜色烧毁了洛阳的西阳门,夺门而出,马不停蹄地逃往河阴。
其实,孝庄帝在杀掉尔朱荣之后,根本就没有下一步的计划,此时的洛阳兵力薄弱,又缺少撑得起门面的武将,只要尔朱世隆稍微审时度势,试探一下孝庄帝的虚实,便可轻而易举地占据洛阳。可尔朱世隆胆小如鼠,结果痛失良机。
仓皇奔逃途中,尔朱世隆麾下谋士司马子如对他说:“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天下汹汹,唯强是视,于此际会,不可以弱示人。不如回军向京,假不如心,犹足示有余力,使天下观听,惧我威强。”意思是说: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得横下一条心干下去,关键时刻,只有强者才能称雄,决不能让天下人小看了我们。不如出其不意,回师洛阳,趁孝庄帝立足未稳,杀他个措手不及,就算是败了,也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本来就没有什么主意的尔朱世隆见其分析得头头是道,瞬间找回了称雄的野心。于是,迅速调转马头,率军杀奔洛阳。北中城一战,尔朱荣旧部个个奋勇争先,城中守将被杀,北中城失陷,洛阳城近在咫尺。
闻听这个消息,北魏朝廷震动,百官万分惊恐,孝庄帝只好派出使者,示弱于尔朱世隆。可志得意满的尔朱世隆根本不给皇帝面子,立刻将来使斩首示众,以表与北魏决裂之心。紧接着,他派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前往洛阳,讨要尔朱荣尸首。
洛阳城下,千余骑兵,皆着白衣素缟,个个面目狰狞;而洛阳城上,孝庄帝束手无策,一无御敌之策,二无御敌之兵。无奈,他只好放下天子之尊,亲自登上城楼,冲着城下,做起了劝降工作,他说:'太原王(尔朱荣)立功不终,阴谋篡位,已被正法。诸位只要投降,为国效力,官爵依然如故。'可此时,城下的尔朱荣旧部报仇心切,义愤填膺,孝庄帝的劝降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尔朱度律慷慨陈词,他说:“臣等追随太原王尔朱荣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归。愿得太原王尸,生死无恨。'这话说得沉痛无比,尔朱度律哀不自胜,那些跟随尔朱荣出生入死的旧部也号啕大哭,城上的孝庄帝见此场景,也想起尔朱荣的种种好处,为之怆然泪下。
本来剑拔弩张的一场战斗,此时却为了怀念同一个人,变成了双方共同的追悼会。可大哭过后,双方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孝庄帝见空谈无效,又派手下赐给尔朱世隆免死铁券,以示诚意。可尔朱世隆大声喝道:“我是来为尔朱荣报仇的,不是来投降的!”
至此,和谈无望的孝庄帝决定死战。他不惜血本,动用国库财物招募城中敢死之士,一日之中,竟有万人踊跃入伍参战。可战场上需要的不是那些放下笔杆的书生、不是那些放下锄头的农夫、更不是放下算盘的商贾,即便是仗剑江湖的游侠,也很难在兵动如山的战场上取得胜利。因为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经验。所以,几个回合之后,孝庄帝的上万杂牌军被尔朱氏千余骑兵杀得大败,只能紧闭城门,昼夜不出。尔朱氏骑兵苦于没有攻城器械,也只能望城兴叹。
可困守孤城总需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孝庄帝一筹莫展,散骑常侍李苗挺身而出,他请求独领一军,担当敢死队,出城切断敌军后路,届时,内外夹击,数千敌军必将首尾难顾,洛阳之围瞬间可解。孝庄帝闻讯大喜,既然有人愿意为国捐躯,那就姑且试一试!
于是,散骑常侍李苗招募敢死之士,趁夜出城,将尔朱世隆所部后方的桥梁成功焚毁。按照和孝庄帝共同确定的计划,李苗一旦得手,洛阳城将出兵接应,并前后夹击,尔朱世隆必败。可李苗和他的敢死之士们至死都没有等来洛阳城的援军,孝庄帝失约了。
经此一战,尔朱世隆实力大损,再无恋战之心,匆忙率军北撤。第一次洛阳之战结束,孝庄帝以能战之将李苗为弃子,侥幸逃得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