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上市了,但电商物流的改革者或许不是它
2017年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仪式,正式将公司证券由“鼎泰新材”变更为“顺丰控股”。
这意味着,中国快递业的龙头顺丰,如今正式登陆A股市场——上市之后,顺丰市值约为2000亿元,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卫身价已经达到1300亿元,成为民营快递业首富。
在顺丰惊人的市值背后,当然是它庞大的体量和业绩:根据两天前发布的业绩快报,顺丰2016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41.8亿元,同比增长112.51%,接近“三通一达”(即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的业绩总和。
而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顺丰拥有约1.5万台运输车辆,开通6200多条运输干线和72000多条运输支线,运输线路遍布全国。
并且与近3万个合作代办点及超过500个物业公司展开合作。
最为人们所关注的顺丰自有货机方面,目前,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已经达到37架,外包全货机15架,近期还刚刚宣布即将在湖北建设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
▼
当然,惊叹于顺丰的“分量”同时,我们也不禁联想到顺丰的竞争对手们:大家所熟悉的“三通一达”上市得比顺丰更早,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在2016年就实现了挂牌上市,其中中通还是远赴美股上市。
为什么“先拿到钱”的三通一达还是会出现利润被顺丰“套圈”的尴尬局面呢?
要知道,如果只看市占率的话,“三通一达”加起来约为54%,比顺丰高了三倍都不止。
“三通一达”高市占率低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加盟模式导致快递员缺乏企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到快递服务质量,只能依靠价格战从事低利润的网购快件运输。
而顺丰自从早年和阿里“闹翻”之后,网购快件早已不是他们的业务重点,高客单价,低运输成本的商务信件合同才是顺丰相比“三通一达”远远更出色的高附加值业务。
此类快件虽然占地很小,但是能够收很高的价格,因为隐含价值很大,客户不不希望弄丢,对于价格也不敏感,而对时效性却很重视——顺丰出色的快递服务质量征服了一大批有这种需求的企业,自身也名利双收。
从上面两张对比的表格我们就能明显地看出来,顺丰的业务量,或者说它的“运力”并不出众,但是优质的服务使其远比同行有着高得多的利润率,这是其他快递望尘莫及的。
▼
我无意将顺丰形容成一家“信件快递”,事实上,这种针对部分有特殊需求用户的高质量服务本身正代表了快递业未来个性化、高端化、差异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而顺丰此次成功上市显然有助于它未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更多丰富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那么问题就来了——虽然“不赚钱”,但是中国毕竟还有着庞大的网购货运需求。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毕竟不能指望商家都好心地“顺丰包邮”,如果顺丰已经不再“钟情”网购物流,难道我们以后注定只能忍受“三通一达”的不作为么?
倒也不是。
顺丰之所以成功,和其自营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但自营物流显然不只有顺丰一家:京东、亚马逊、乃至于阿里通过“菜鸟网络”的形式建设起来的物流·技术网络,都是当前电商自营,为解决网购商品运输而诞生的自营物流典范。
亚马逊的物流仓库一角
京东的物流服务质量,想必大家都早有体验:无论是“211速达”还是“京准达”服务,京东的物流服务口碑某种程度上“反哺”了京东自身的销售。
而亚马逊的全球自营物流体系、全程监控、智慧库房、自动分拣系统等等则已经算是未来智能物流的典范——
也正因为有着足够好的成本控制和保证安全的自营物流,亚马逊才敢于推出如Prime会员那样的跨境免运费服务。
而作为掌控着中国绝大部分网店,同时也每天产生着中国最大的网购物流需求的阿里,面对如今快递业的乱象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菜鸟网络”就是阿里解决物流问题的答案:通过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种模式,在全中国范围内形成一套开放的社会化仓储设施网络。
▼
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开放、透明、共享的数据应用平台,使得“物流”转变为“供需信息流”,直接减少了商品的远距离买卖运输,从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消费者对于异地物流的需求,也被认为是对传统跨地区物流的一种颠覆性思想。
当然,也别忘了在“三通一达”中还有被阿里投资的圆通:未来的它会如何呼应阿里的“淘宝大物流”计划,我们的网购快递还能更快、更安全么?
我想,这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