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人 II 被左右的独立思维

*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 *

作者:塔利·沙罗特(Tali Sharot)

◎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博士,TED演讲人,其TED 2012的演讲已被观看超过200万次。

◎现为伦敦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人员,被描述为“其所在国家的出色女科学家之一”。

◎曾在《自然》与《科学》等期刊中发表过论文,其著作《乐观的偏见》与《被左右的独立思维》分别于2014年与2018年荣获英国心理学会图书奖。

为什么有人就能轻松说服老板、客户接受自己的建议?

为什么分手后,你还会忍不住偷偷看前任朋友圈?

为什么你天不怕地不怕,却对密集的图案有深深的恐惧?

你是否也想一探很多事情表象背后深层的玄机?

这看似属于心理学范畴,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书店里摆满了高深莫测的心理学课本,可我只想读最简单好玩的心理学,来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狼书今日共读《被左右的独立思维》,这本书就够了!

核心内容:

在当下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在被别人影响或影响他人。

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他人可能不具备的独特经验和知识。

然而很多心理学实验表明,当试图改变他人的信念和行为,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加之于他人的独立思维之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陷入错误的思维习惯之中。

作者塔利·沙罗特曾致力于在实验室研究人类的行为,力图弄明白人类究竟如何被影响及影响他人,书中每一章会集中讨论七大关键要素中的一项——先验、情感、动机、自主性、好奇心、心态以及他人,并辅以大量轻松有趣且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或实例加以佐证。

利用这些因素来让我们认识自己与继续保持无知的区别在于,无论是在影响他人还是受人影响的时候,你都能够更批判性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01 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思维

那些掌握最重要信息、能提供最有益建议的人,不见得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可以利用人性中对控制的需要,以及对失控的恐惧来打动对方。利用他人的恐惧是一种低级的劝说方式,但以下条件,效果尤佳:(1)当你试图劝说别人不做某事时;(2)当劝说对象已经变得焦虑不安时。

大多数情况下,以希望诱导他人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人们热爱传播信息、分享观点,向他人传递认知是升华自我的内在价值。在分享观点时,我们会获得快感,这也确保了知识、经验和观点不会葬送在第一个掌握他们的人手里,也确保了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从众人的智慧结晶中受益。

想要影响对面这个人的行为和观点,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遵从他们的思维方式。

人类无法做到冷静应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数字和统计对揭示真理很有必要,也很有益,但它们不足以改变想法,而且也无法激励人们行动。

我们对数据变得不敏感,原因是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习惯于寻找能够证实自己想法的证据。

施加影响力的7大关键要素:先验、情感、动机、自主、好奇心、心态以及其他因素。

02 先验:证据能否改变观念

在争吵与辩论中,我们会本能地抛出能够证明自己正确、对方错误的证据。在争论这件事上,我们听任本能是不可取的

图表或者数据实际上无法影响人们。真正的原因是,人类最近几十年才得到如此多的数据 、分析工具和高性能电脑 ,而我们想要施加影响的人类大脑却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发育。

向人们提供与其观点相悖的信息,会导致他们提出新的抗辩,进一步强化之前的看法,这称之为“飞镖效应”。

世界上没有所有人都认同的真理。

当我们和一群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建议时,他们中有的人会向其他人继续分享,这些人可能再去分享其他人,最终这些观点会回到你这里,只不过你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就是信息源,而你可能判定,很多人和你一样得出了同样的看法,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这个叫做“社会反馈循环”。

搜集并解读能够支持自己固有观点的信息,这种方式叫做“证实性偏见”。

认知能力越强,你随意文饰、解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创造性地歪曲信息佐证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越强。人们可能不会利用聪明才智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而是会对不满意的信息挑毛病。

最有影响力的人通常思想也最开放。

影响我们形成新观点的因素有四个:以往的观念、对以往观点的信心、新的证据、对新证据的信心。

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会随大流、效仿其他人,通常这是潜意识的行为。当某人坚信一项决定或者观念时,别人就很难说服他接受新观念。面对先前的决定和观点时,社会影响力可能会失效。

获得信息与固有观念相差越大,人就越不容易相信该信息。搁置争议,关注双方的共同点,才能引起改变。

先验--通过寻找共同点,而非试图证明对方有错,以此影响他人的行为。

要想改变观点,我们首先要考虑对方的想法。我们要想对方的固有观念是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考虑其他人的固有观点能够帮我们理解,如何以对方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采用我们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方式。

03 情感:人们为何同意登月计划

事实上,激发情感能帮助你传播思想、让别人接纳你的观点。

影响彼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动之以情。交流思想通常要投入时间和认知,但交流感情既迅速又容易。

通常情况下情感转移有两条途径:第一,无意识的模仿,第二单纯对情感刺激反应。你要记住,你的情感会自然流露,然后影响附近的和远处的其他人。

仅是自身体验情感也会激发他人的情感。其他人的情绪也会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

传播思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向他人分享感受,人的情感极具感染性,通过表达情感,我们能够影响他人的情感状态。

04 动机:是否该威胁他人采取行动

以实时的正面反馈激励比威胁的手法更有效。大脑对刺激产生反应时,即时的奖励通常比未来的惩罚更管用。

接近与回避法则说的是,人们会接近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物和事情,避免那些有害的事物。比起料到有坏事发生,我们在预计好事会发生时更有可能采用行动。

激励:要想让人采取行动,就应该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而非警告和威胁的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恐惧和焦虑会让我们退缩、止步不前甚至放弃,而非采取行动。我们越是觉得未来无法预知,就越不会为了将来的快乐而放弃眼前的享乐。

05 自主:学会释然、获得力量

通常我们表面上害怕的事物,并不是我们真正所害怕的。大多数人在他们不能控制周围环境的时候,会变得紧张和焦虑。

控制与影响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你改变别人的观念或者行为时,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对他们施加了控制。

过分自信是人们更愿意自己做决定的常见理由。

增加人们的控制感。我们本能地认为发号施令就能影响他人的行为,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并没有用。相反,若能让对方有自主性,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快乐,工作起来更有效率。

只是赋予人们责任和选择并不够---还得让他们知道他们对此实行了控制 。交出控制权是改善人们健康、提高积极性的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式。交出控制权是施加影响力的强大工具。

06 好奇心:人们究竟想知道什么

好奇心:重新组织信息,突出进步的可能性,而非强调厄运

直觉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重要的信息,其他人肯定愿意了解。这个直觉是错误的。特别是当信息含有悲观讯息时,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地回避。重新组织信息,使其诱发听众的积极情绪,突出你所填补的信息鸿沟,然后告知对方如何利用信息取得好结果。

07 心态:大脑受到威胁会如何

在受到威胁时,我们会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压力。在人类进人过程中,这种先天反应能帮助我们生存下去。

压力不仅会显著改变心脏、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会改变你的大脑。当感到压力来袭,大脑的运行方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几秒之间,压力就能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决策方式以至于行为方式。它也会改变你受到周围人影响的方式。

小心别人对你的情绪产生影响。紧张或者受到惊吓会改变我们处理信息以及决策的方式。后果之一是,我们开始”谨慎行事”,即使冒险才是最佳的选择。

大多数人也没有意识到情绪会改变自己的大脑,这一切都不为我们所察觉。但是情感的潜在影响很深远,不仅压力这样的负面情绪会改变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正面情绪也会影响我们做出不同选择。

理性&思考

怎样可以做到独立思考?我们是否有审视过自己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较多的情况下仅仅条件反射般的凭借直觉去判断和决策?

今天共读的这本书,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帮助我们反思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独立思考,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到独立思考。

独立思维不是一个新话题,心理学书籍探讨过,社会学书籍提到过,人类学书籍也研究过,我们多次的通过一个个单一的视角理解并学习了这些内容。但本书作者专门讨论独立思维,所以给了我们一个聚焦注意力,深入探讨的机会。从先验、情感、动机、自主、好奇心、心态等七个维度出发探讨独立思维问题,让我们可以有机会通过一个更加综合的角度、更立体的维度理解独立思维所受到的影响和干预,避免某个单一角度所带来的片面和偏颇。

很多人相信独立思维可以做到,甚至还有人认为自己就是在做独立思考,而真正的独立思考其实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从人类的进化,从大脑的构造,从情感的需要,从思维的习惯等多个维度,告诉我们独立思考往往只是一种我们的信念,而并不是事实。

比如我们总是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成见,这些成见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评价,另一方面还会阻止我们接受与这些评价相反的信息。所以我们就会固执己见,难以改变。确切地说,我们是被成见紧紧绑架,我们被成见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人们的独立思考被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形成的一些成见牢牢绑住,但另一方面这也同样是我们有力的武器,所以我们在试图改变别人观点,影响别人想法的时候,要因势利导,合理借助规律的力量,才会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