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

 “明正土司”所辖的“宁远部”,史家说法不一,有说是指今天西昌的,有说是指沈边土司管辖地方的,也有说就是噶达的。就历史上明正土司实际管辖的地盘来看,在噶达的这个“宁远”较为符合事实。因为,远在彝区西昌的那个“宁远”,明正哪管得到;沈边土司所在的“宁远”,明正也管不了,实际上只管到长河西边与沈边土司交界的观音岩。在噶达的这个“宁远”,才是明正管辖的“宁远”。历史上明正土司下属的四十八个土百户中的上八义、下八义、少误石三个土百户,就在噶达所在的泰宁(宁远)地方。

三、雍正皇帝敕建“惠远庙”

噶达之引人注目,还是在清代。原因就是那座曾移住七世达赖喇嘛的“惠远庙”就建在这里。

有史料记载,噶达城早在“雍正三年[四川]巡抚王景灏(就)具题,委雅州知州杨文彩专督天全州经历修世折协理建筑城垣。”

噶达城的惠远庙为雍正皇帝赐建,不同于别的喇嘛寺。之所以建这座寺院,完全是出于朝廷的政治需要,也就是让七世达赖暂时离开拉萨移住噶达,以便于西藏问题的解决。

这座清雍正年间建成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见证了两百多年间朝廷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其间发生在这里的那些事件,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了川边乃至西藏的历史进程。故此,在清代,噶达地方一时间又俨然成了长河西边的一个宗教圣地和军事重镇。

何以朝廷要将七世达赖暂时移住噶达(泰宁),这有其深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

(0)

相关推荐

  • 登宁远塔

    江左宁南宁远塔, 金钟绿树掩英魂. 披砂千户今何在, 九月骄阳照我登. [后记]四川凉山州宁南县有一个金钟山风景区,久闻其名,一直无暇一览.九月十二日得闲到宁南,遂与同事同游.九月的天气,依然艳阳高照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

    作为后援的靖边营的两哨兵弁,得知前面出其了事,不敢前进,赶忙退回炉城,大呼"泰宁夷叛矣!"还说惠远寺的喇嘛正率众入炉.炉关震恐,赶忙戒严.打箭炉同知刘廷怒飞电告急,制军(四川总督)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一)

    锡制军一再催促,马提督只得出师.听说藏族人凶悍,一路上心神不安.翻过飞越岭,走到化林坪,他就忙进金华庙,祈求阴兵相助.东拖西磨,总算在光绪三十一年的二月二十九日进了炉城.身经目击的查骞,不甚感慨道:马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二)

    "戏"事先编排好了,四月十三日正式开演.马提督兵分三路向泰宁惠远寺发起进攻,一路以他的义子马德为前军帮带,从炉城正北的王牧(今康定雅拉乡的王母).新店子直逼泰宁寺前:以已革知县穆秉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三)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那打箭炉同知刘延怒,说句公道话,在炉城任上还是做了些造福一方的实事,如修泸定磨西水堰.佛耳岩茶道,开打箭炉(康定)灯盏窝金矿,以及集资重修打箭炉城楼等等都有案可稽,但最终还是栽在了&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四)

    泰宁(噶达)地方在军事上的重要,早就为朝廷的军事首脑们看中.前面已提到,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中就提出:"(在)打箭炉之外木雅吉(噶)达地方应设总兵.游(击).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五)

    随着清朝康.雍.乾几代对康藏的频频用兵和边茶贸易的空前繁荣,朝廷官员已认识到"打箭炉乃西域之门户,不可不添兵防范也."川边的军事重心自然随之向炉转移.这在<高宗实录>中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六)

    乾隆皇帝既然看清了打箭炉军事地位的重要,决定移成都满兵驻防打箭炉,所以从将领安排,兵员配置,到后勤保障,营房建设等方方面面对移驻打箭炉的满营都特别又特别,以致到为了"观瞻",不惜花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五十七)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对历史上中央王朝在长河地方驻军的变迁再作一粗略的回顾: ---汉代,置沈黎郡,有史家考证,沈黎郡的治所就在沈村.1985年夏天,沈村河坝曾出土右手旁有一铜剑,左手旁有一铜鞘的完整人骨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一)

    我们已从长河东边的岩州.化林说到沈边,现在该越过大渡河,从邛崃山脉走进横断山脉,聊聊长河西边著名的古镇了. 要说长河西边的历史重镇,人们最为关注的自然是打箭炉了. 且慢,在说"长河西.鱼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