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最后的晚餐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雪桐
今日处暑。处(chǔ),止也。也就是停止的意思。处暑,也就是暑气到这里停止。从此,进入了真正意义的秋天。处暑之前已经立秋,处暑之后便开始顺次白露秋分寒霜降,处暑时,多半还有“秋老虎”,正晌午时热起来,让人恍惚觉得还是夏天,可就是这只“老虎”也已不是下山虎了,热归热,却好似穷途末路。不管怎样,处暑,就好似一场“回光返照”,如“韶华胜极而不自知”。
古人爱写“长乐未央”。“未央”便是未达到最顶峰。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凡事总要稍有欠缺才能持恒。不能太多太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旦圆满了,就是下坡路的开始了。人生也是如此。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红楼梦》是部起始于夏天,终止于冬天的书,那这部书的处暑在哪里呢?
如果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元妃省亲是贾府春光无限的高光时刻的话,那么接下来搬进大观园的每一天,都是烈烈夏日。公子小姐们结诗社,吃螃蟹,画画下棋,饮酒划拳,让人不得不慨叹,青春啊,青春!
可青春也有隐痛。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彻查与抄捡,势力与派系……尔虞我诈、乌烟瘴气,不忍看,直到有人离开、有人惨死,可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秋天到了。
在冬天的大雪彻底覆盖一切之前,也总还有残喘之机,有时也繁盛如昨,就好像处暑之时,也会感觉像夏日。那么,掰着手指算下来,《红楼梦》中的处暑当属“群芳夜宴”了。我将它冠以“喜中悲”的名头,今天就来说说这最后的晚餐。
这一回最重头戏的情节就是 “群芳占花名”,就是轮流抽花签,看看自己的代表花是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大家学者都千百遍的解读过,我也没甚新鲜的,就不多说了。倒是想和大家分享几处,都是我先前读书并未注意,近年来却有了新感悟的。所以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常看常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和同样的陪伴。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红楼梦》的回目有个挺明显的特色,也是曹公的写作方法之一,就是对照对比着写。比如这一回的前半回是开心的庆生,可后半回就是冰冷的死亡。类似的还有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也是前半回风光无限,后半回落寞离世。甚至还有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前半回还是黛玉文艺无比地写诗悼念五位美人,清雅地祭奠她们的亡灵,后半回就是粗俗的勾引,赤裸裸地奔着最原始的欲望。大喜大悲、大雅大俗,这在中国传统叙事评论体系中,叫做“双峰对峙”。
曹公深谙此道、惯用此法。回目上是比较明显的对称,情节内容上亦如是。对举对称、对立互补的普遍存在,其实也正是中国传统二元哲学思想和对偶美学思想在传统叙事中的表现。渗透到文学创作中,就成了“对偶美学”。《文心雕龙·丽辞》中有: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诗歌如此,小说也不例外。
说回正文部分。大家耐着性子送走了上夜的管家婆子们,关好门、抬桌子、摆果子、围坐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没上没下,非主非仆的“狂欢夜”。
后又请来了姑娘们,炕上又并了一张桌子,方坐开了。大家重新坐好。宝玉忙说:
“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
宝玉的目光是永远追随黛玉的,四时冷暖寒温,他想到的第一个人,第一件事永远是林妹妹怎么样了。有读者不喜欢宝玉这点,觉得他从小在姊妹中间长大,婆婆妈妈、太娘。我也不多做解释,更不反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都站在自己的观点立场上,这点,无可厚非。但我还是想说,真爱、懂得,会让你变成另外一个自己。会让你柔软细腻,会让你敏感多情。目之所及,心之所向,都是有关对方的一切,言语和行为都是不自觉的流露。爱一个人,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慢慢体会吧,不急。
宝钗抽到牡丹花签之后,便依照签上所言,点了芳官给大家唱首曲子。芳官开口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大家嚷着要把她打出去。原来,这首曲子类似于我们现在生日party时说,给寿星唱首歌吧,你便唱了“祝你生日快乐”,倒是对景儿,但是俗烂了,也不走心。所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紥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很长一段时间,我每每看到此处,都自动跳过这几行戏文,没怎么在意的。直到不久前,我无意中又瞥见87版红楼梦电视剧,芳官正在唱《赏花时》。昆腔的调子,咿咿呀呀的,我突然来了兴致,翻出文本,找来音频,细细对照着听了几回,心中竟略过一丝冰凉。
《赏花时》出自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邯郸记》。戏中写何仙姑要吕洞宾下凡去度一人上天,代替自己在天门扫花。她嘱托吕洞宾速去速回,但是因为吕洞宾有前科,误杀黄龙,喝酒闹事,所以很让人放心不下。所以,这一段是何仙姑对于吕洞宾的一番谆谆劝告,她在门前扫花,边扫花边惦记着吕洞宾,他要吕洞宾莫要留恋红尘中的酒、色、财、气,莫贪杯误事,也莫与人随意斗气,应该把天界的美好挂在心间,将天界的任务放在第一位,完成了使命便早去早回。
芳官在“群芳”面前唱了《赏花时》,“群芳”最终被扫起,那种失落和幽怨是不言而喻的。那又是谁在“赏花”呢?大家也发现了,在席女孩子几乎都抽了花签,独宝玉没有。因为,宝玉就是赏花、护花、惜花之人啊!这是借芳官之口代宝玉而唱的。
宝玉是博爱之人,也幻想着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护得个月长圆、花长好。但这注定只是个虚幻的梦,是镜中月、是水中花。离开了大观园,离开了怡红院,失去了宝玉这护花使者的庇佑,群芳哪里禁得住风刀霜剑的轮番攻击?她们一个个的倒下去,都不曾再起来。当下,宝玉生日,大家“香梦沉酣”,然而,“千红一窟(哭)”的命运早已注定,悲剧即将到来,当下的热闹恰似回光返照,此为预兆之一。
芳官唱罢,大家继续按照点数抽签。到了湘云时,签上写着:
“……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
湘云很开心,文中写道:
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我还记得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也是这么演的,一点儿不差。初读,也没觉得怎地,这两年回看突然觉得心头一紧。宝黛二人,都没有饮尽杯中酒,为何?
黛玉虽可以解释为身子孱弱,不便饮酒,但这是与宝玉同饮,黛玉必不辞的,所以,略有些解释不通。宝玉就更不通了。首先,他是愿意喝酒的。之前宝玉去薛姨妈处,看到好的鹅掌鸭信,还说要配酒才好,李妈妈劝他少饮,他还老大不乐意,还是黛玉给他解了围。白日里,宝玉和湘云划拳吃酒,也是玩儿得开心,饮得尽兴的,怎么一到了夜宴之上,只半杯,就不喝了?是因为芳官馋酒吗?芳官确是馋酒的,但还不至于抢宝玉杯中之残酒。宝玉若不递与她,她也不敢。宝黛本是情投意合之人,却都拒绝喝完这小小的一杯酒,到底是何缘故呢?
我的解释是,宝黛二人,诚心不想喝完,或是说,不忍喝完吧。
宝玉是个喜聚不喜散之人。他不喝完杯中酒,也许是太留恋这个生日的夜晚吧。也许宝玉在心里一直在念叨着,不要那么早就醉了,不要那么早就散了,大家都在,林妹妹也在,守着我吧,我们彼此守着,不要离开吧。此时此刻,灯烛摇曳,这些眼前人,这些耳边语,这些点点滴滴,我都要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黛玉相反,是个喜散不喜聚之人。但是,她深情一片对宝玉。她也不愿此时此刻这么早,这么快,就消逝了。也许,杯中酒,没有喝完,心上人,就一直会在吧。
“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喝完……”
几百年后的流行歌曲,也有这样的歌词。彼时、此时,关乎情感,其实本就没有什么分别。
曹公写到此处时,是否也在心中滴泪?他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一个夜晚?如此留恋、缠绵。他借自己的一字一句,想要将时间永远地停留在那个晚上。不能醉,不想散。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一晚的温暖,可否温暖了曹公人生的后半程呢?我想,是的。要不,这最后的晚餐,怎么会被记录得如此细致,如此多情。天地有大美,唯于处暑日;人间有大美,恰在停留间。
群芳夜宴后,连着的是贾敬之死。死亡的狰狞掀翻了生辰的喧闹,生与死的对照,总是那么触目惊心。果然,贾府的处暑之后,也迎来了真正的肃杀之气,从此慢慢走进了冬日的茫茫大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