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第一,直播在线率破2,湖南卫视这次终于把“综艺”玩明白了

对老百姓来说,中国的综艺总是自带一种“悬浮感”。

为什么这么说?

无论是大火的《爸爸去哪儿》还是《极限挑战》,这些综艺节目都是经过专业团队严谨细致的策划,找来具有话题度和流量的明星艺人,有的以“剧本”的形式制造看点吸引眼球。

它们都很精致,也很严谨,但每个环节的嘉宾都需要被“严格保护”,走到哪儿都可以看到被分隔的人群。

这让综艺节目制造的快乐,对普通人来说那么遥不可及。

接地气的节目我们倒是见过,央视的《星光大道》那些年就赚足了国民热度,也走出了阿宝大衣哥以及玖月奇迹这样的素人明星。

可《星光大道》中的素人,也是经过海选的“半专业选手”。

有没有可能有那么一档综艺,普通百姓可以真正参与进来,放声歌唱,放声大笑,甚至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呢?

这两天,皮哥还真发现一档综艺节目,它就是专门走进市井街巷,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互动,和素人们一起放声歌唱的。

不卖关子,它就是湖南卫视新出的全民互动欢唱类节目《欢唱大篷车》。

综艺节目规则很简单,一辆改装过的卡拉OK大篷车走哪儿停哪儿,开始和当地的百姓一起欢唱互动。

只要你敢唱,就可以拿起话筒唱得响亮。

别看名字接地气,《欢唱大篷车》一经播出,收视率持续第一。

不仅超过了《非诚勿扰》等老牌综艺节目,直播在线率更是奔着2去。

或许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档看上去漫不经心甚至“粗制滥造”的节目,会这么有观众缘?

皮哥刷了三期,越刷越上头,也就渐渐懂了《欢唱大篷车》里的“流量密码”。

一、内容大于形式,老瓶也能装新酒

说一个暴露年龄的话题,其实十多年前,类似《欢唱大篷车》的综艺节目,有很多。

从2000年开始创立的央视《同一首歌》,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它以演唱会、公益演出或其他舞台形式,游走在中国的各个城市。

我们经常能听到“同一首歌走进哪里”这样的标题。这在当时是一档国民节目,收视率奇高,给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同一首歌》,类似形式走进民间的还有“心连心艺术团”。

虽然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居多,但在形式上,依旧秉承“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皮哥曾在现场看到过一期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那个阵仗和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春晚分会场。

如果要追溯根源,这种演出形式最早应该属于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是一种小型文化工作队,他们驾着马车游走在草原上,到一个地方,就为当地牧民表演文艺节目,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了。

与前两个综艺比起来,乌兰牧骑的群众参与度和互动性是最高的,也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文艺团体。

而《欢唱大篷车》,正是采用了这种最经典的演出形式。

它以李锐和沈梦辰为领唱员,大篷车会像乌兰牧骑的马儿一样,走进全国12个站点,走到哪儿就到哪儿铺开摊子,尽情欢唱。

你说它是露天卡拉OK也好,说它是歌唱的“广场舞”也罢,在当今新时代,一切都慢慢走向“高端”,走向“精致”的时候,反而是这种粗放的经典的形式,更受参与者和观众的欢迎。

《欢唱大篷车》没有多高级,反而low爆了。

一辆五颜六色的大卡车,远看像洒水车,近看像快餐车,就是一点都不像能撑得起一档综艺的“大篷车”。

不过,正是这种low,瞬间拉近了它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它没有那种高端精致的疏离感,人们只要瞜一眼,就敢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围观拍照。

在嘉宾选择上,《欢唱大篷车》也动足了心思。

它邀请的都是群众基础广,国民度很高,歌曲传唱到街头巷尾的歌手。

说起“街头巷尾”,不知道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歌手跟皮哥是否一样,不过第一期他们还真就被邀请过去了:凤凰传奇。

不夸张地说,是凤凰传奇开创了广场舞时代。

我们或许不知道这个组合的名字,但每个年龄段的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哼出他们一两首歌曲的曲调,《月亮之上》《自由飞翔》《最炫民族风》……

看玲花和曾毅的打扮,也接足地气。

普通的短袖,玲花穿了条牛仔短裤,曾毅直接是黑色长裤和休闲鞋子,就像逛亲戚一样。

具备了这样的亲民气质,大篷车才敢开到街头,第一站就是人头攒动的长沙湘江边的渔人码头。

大篷车旁边就是烧烤摊,吃着烧烤唱着歌,微风一吹,还真就是人间烟火的滋味。

就连奖品,都是米面油……

就综艺的设计而言,皮哥认为肯定是内容大于形式的。

亲民的歌手,参与的围观群众,才是这档综艺的核心,老瓶装起来的新酒,才能更香醇有味。

二、“土”接到了地气,“潮”干过了精英

除了上边我们说的low,大家对《欢唱大篷车》的评论还有一个字:土。

不过,皮哥理解的土,可并非贬义词。

《大篷车》的“土”,褪去了包装综艺的那一层光鲜亮丽的外壳,真正把节目交到了观众和参与者手里。

第一期第四个上场的,是一位果农大哥。

大哥双手紧握话筒,说话声音都有点发抖。

虽然如此,他还是强装镇定,并表示,自己的特长是唱跳。

嗯?

“唱跳”一出口,下边的观众就乐开了花。

当表演开始,大哥动起了手脚,你才会发现他理解的“唱跳”,和我们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当DJ响起,大哥忘情得开始跳老年迪斯科,一旁的曾毅,也忍不住跟着旋律做起了伸展运动。

跳还不算,大哥的《爱情鸟》简直开口跪,一整首歌,大哥操着湖南方言,几乎没有一句在调上。

即便如此,整个会场的气氛却被大哥生生带了起来,现场土嗨土嗨,燃得醉人。

这一期放出后,就连林依轮都看不下去了:“争取把调儿给他带正了。”

大哥过后,上来三位广场舞大妈,她们选择的曲目是《热情的沙漠》。

这三位大姐都是退休工人,音乐响起,广场舞就出来了。

大妈在上边又唱又跳,可急坏了下边的大爷。

歌曲刚完,大爷就蹿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老年版popping,乐得玲花和沈梦辰满地跑。

如果说这还不算“土”,再看第二期。

第二期走到了田间地头,远离了都市,有一位名叫黄小海的广场舞协会会长上台表演。

听着他的歌,所有观众,年轻的年老的,男的女的,都跟着上台扭了起来。

夕阳西下,大家皱着眉头,没有美颜的精致皮肤,没有精心打扮的妆容,有的甚至被晒得皱起了眉头。

一眼看上去,真的土,土到掉渣。

可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素人的“土”,真正把欢乐带给了当地的观众,真正让百姓们参与到了节目中,也真正给了这些一辈子都没机会上电视的人民群众,一个露脸的机会。

这可是其他所有的综艺,永远都做不到的。

都说大神在民间,《欢乐大篷车》进行了三期,发现的“高人”不少。而这些高人的出现,又让节目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观感:潮。

第一期有个从事房产销售的小哥,不仅是个销售,还是个rapper。

他自编的一曲卖房的说唱歌曲,节奏感十足,颇有些专业歌手的控场和感觉。

尤其之后秀出的Bbox,让皮哥惊呼,这哥们有点东西。

第一期最后,有一位医生,穿着朴素,看起来很善良,可一开口却惊艳众人,那首《浏阳河》的歌唱技法,完全不输专业歌手。

要说专业,第一期还好,至少没有人风头盖过凤凰传奇。

可到了第二期,却有人踢馆杨珏莹。

有一位名叫佘龙的退伍小哥,一曲高亢且富有激情的《海阔天空》,直接拿到了90分的评分。

要知道专业歌手杨珏莹的评分才86分。

而90分的评分,也创造了节目迄今为止的最高分。

我想,或许每个观众都是抱着看乐子的心态来收看这档综艺的,没想到,大家会不断被从民间涌现出来的高手震慑到。

他们的有的有特殊的说唱才能,有的有稳健的台风,有的有不输明星的唱功,有的还会让人惊艳的美声唱法……

一个个民间大神的涌现,也让不少观众对《欢唱大篷车》刮目相看,刚以为它土嗨,它的专业劲儿就上来了。

这种专业功底,不仅仅吊打9成素人,就连很多职业歌手都自愧不如。

它的土深埋的与民同乐的氛围里,它的潮,却深深扎根在专业深处。

这种藏龙卧虎,也成了《欢唱大篷车》看点的一部分。

三、传播民间正能量,观众喜闻乐见

在刷第二期之前,皮哥也没想到,一档随走随停的歌唱综艺,能带出这么多正能量的故事。

往小处着眼,有夫妻相处之道。

一个大姐因为家里农忙,希望介绍自己老公先唱。

两人一个对视,满眼都是初恋的模样。

大哥唱起《塞北的雪》,大姐开始不由自主地舞了起来,仿佛回到了初恋的时候。

最后一句“互相包容”,仿佛说出了最朴素的爱情真谛。

往大了说,有家国情怀。

那位唱《海阔天空》的退伍军人唱完后,也有一位退伍老兵上台,没想到他还是个上过《新闻联播》的无名英雄。

这名老兵名叫龙兵,是湖南省的一个个体司机。

在武汉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常德有一批物资需要紧急运往武汉。

龙兵二话不说接受了这个任务,在长达32天的时间里,往返疫情重灾区武汉11次。

正因如此,他曾被央视报道,是个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

所谓“退伍不褪色”,亦是关于家国情怀的最朴素真理。

除了老兵,还有一位音乐老师,就是美声极其了得的那位。

这位老师,平时带初中和高中生的声乐。

因为学生们文化课重要,所以他只有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声乐,而且都是免费的。

一年上两三百节课,三年上六七百节课,关键是不收钱。

主持人问他:干啥不收钱?

他回答:农村孩子家庭困难。

说起今年考上湖南一师的学生,他满眼的自豪。

平时我们或许不知道,但从《欢乐大篷车》开始,我们才注意到,身边既有才华过人的民间大神,还有默默做好事的普通人。

他们有的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走上一个像样的舞台,也或许一辈子做的好事都不为人知,但皮哥相信,他们永远不会因此而放弃。

他们的故事,将深深打动我们,或许还会激励我们。

无论激励我们学好一门技艺,还是激励我们做个好人,这种情感都是中国人共同的。

主持人李锐说,我们要去“最幸福的地方”。

总有一天,这片天空下,每一个都是幸福的人。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