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故事】朱亭立十年呕吐一朝殒,徐灵胎长期建中维续功

心身功课·康养身心 
(点击加入“心身新生”)

朱亭立十年呕吐一朝殒,徐灵胎长期建中维续功

【出处】徐大椿 《洄溪医案》

【故事】

浙江嘉兴的朱亭立,曾任广信府(江西上饶一带)的太守。

朱亭立向来有呕吐病症,时发时愈。有一次,朱亭立呕吐症发作不止,三天粒米不进。前医说是膈证,必死无疑。于是,朱亭立的朋友来邀我(徐灵胎)前去诊治。

我去诊查一看,说:“这只是翻胃证而已,不是膈证。膈证是胃腑干枯,而翻胃证是痰火上逆,两者之间轻重悬殊,不可同日而语,无需自我惊吓。”

于是,我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来调治,朱亭立逐渐能够进食,不久就康复如初。

从此,朱亭立与我就成为了朋友。每当他饮食没节制,呕吐病症就会稍微复发,而且一直以来胃口不大,吃的不多。如此数年,我经常给他处方调治,他也非我的方子不服药。我们彼此间相处十分融洽。

----------------------------------

有一次,我顺路去朱亭立家坐坐。

他跟我说:“我遇到武林(今浙江杭州)的一位名医,说我体质虚弱,必须服用人参附子不可。我吃了他开的方子后,觉得胃口大开啊。”

我听后,心里一惊,赶紧说:“这是助火药,暂时帮助你腐熟消化,但是日久必定耗损你的元气,并且恐怕有热毒之害。“

朱亭立笑笑不语,心里暗暗地讥讽我不知时务,似有恨不早日遇到这位武林名医之意。

------------------------------------

两个月后的某一天,朱亭立突然派人连夜来找我。

我随即登上渡船,傍晚时分赶到他家。进入他的寝室一看,床前已经是满地污血;我惊骇万分,连忙询问缘故。

此时的朱亭立已经不能言语,只有两行清泪流出,表示着悔过之意,也做着泣别之态。

家人告诉我,他已经吐血一斗有余,恐怕无药可救,无计可施了。

不到第二天天亮,朱亭立就去世了。

-----------------------------------

想来,我调治朱亭立也有十余年,没想到他一朝热药二月就命殒无救。天底之下,还有多少人暗受热药补剂之害啊!

若干年后,清代名医王孟英在这则医案后评述道:“进服温补药而胃口大开,患者肯定以为对证。谁又知道其实暗中受害呢?更有至死也不悔悟的。我也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诚可叹息!”

【评述】

患者呕吐时发,徐灵胎诊其为痰火上逆之翻胃证,方用化痰降火、和胃助运的半夏泄心汤加减,药证对路,十年维续。但是患者呕吐未止,纳少胃呆,转服参附等温热药,动其虚阳,血脉勃发,不出二月而大吐血,遂亡。
责其反胃病证,虑及体质气机,患者当为痰湿虚胖、阳亏气浮之人;参附虽可宣动气机、健运提振,但根底薄弱者容易导致精元耗竭、真阳外越、脏腑衰败,不可不慎。半夏泻心汤等虽然只重脾胃后天生化,然维续之功不可没。因此,扶阳提振虽是通常正治法,但也必须虑及患者精元蓄藏;向来虚火阳浮之人,当首重敛摄,以期重启生化。(观当今世界经济,似乎通胀浮越,风险日增。)
【医案】
嘉兴朱亭立,曾任广信太守。向病呕吐,时发时愈;是时吐不止,粒米不下者三日。医以膈证回绝,其友人来邀诊。
余曰:“此翻胃证,非膈证也。膈乃胃腑干枯,翻胃乃痰火上逆,轻重悬殊。”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渐能进食,寻复旧,从此遂成知己。每因饮食无节,时时小发,且不善饭;如是数年,非余方不服,甚相安也。
后余便道过其家,谓余曰:“我遇武林名医,谓我体虚,非参、附不可;今服其方,觉强旺加餐。”余谓此乃助火以腐食,元气必耗,将有热毒之害。亭立笑而腹非之,似有恨不早遇此医之意。
不两月遣人连夜来迎,即登舟,抵暮入其寝室。见床前血污满地,骇问故,亭立已不能言,惟垂泪引过,作泣别之态而已。盖血涌斗余,无药可施矣!天明而逝。十年幸活,殒于一朝;天下之服热剂而隐受其害者,何可胜数也!
雄按:“服温补药而强旺加餐,病家必以为对证矣,而孰知隐受其害哉?更有至死而犹不悟者。目击甚多,可为叹息。”
【故事相关中医知识】
1、徐大椿:清代医家。一名大业,字灵胎,号洄溪道人。江苏吴江人。撰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规范》等医著,并曾评注《外科正宗》和《临证指南医案》。
2、《洄溪医案》:1卷。清·徐大椿撰。初未刊印,清咸丰五年(1855)由王士雄据徐氏门人金复村抄本重加编次后付梓,有王氏按语。全书共载91案,涉及内、外、妇等科,辨证精审,治法灵活多变,反映了徐氏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
3、膈证:指胸膈否塞,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的病证。多因心情抑郁,寒热不调,食饮伤损等所致。
4、翻胃证:即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已入胃而反出。多因脾胃虚寒,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所致。
5、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等组成。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见《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6、热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
作者:和风清阳 、李磊
(0)

相关推荐

  • 健脾燥湿的名方

    小编导读 在脾胃病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病因是湿邪困阻,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病遂至.治疗这种类型的脾胃病,关键是健脾除湿,这时候有一个方子就派上用场了.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这个名方-- 1 名方导 ...

  • 临证医案医悟

    临床经验总结是建立在临床医案的基础上的,在临床的时候,要抽出时间整理遇到的特色病案,从中总结用药心得和选穴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经验和传承医学经验.作为医者,虽然不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需要严谨的实验数据 ...

  • (十二)小柴胡汤——肠胃疾病

    136吐血 天宁州贾凤来,血症五日一次.计患病五十五日,吐血十一次.其来也,先三日左胁作胀,至期则夹窠皆胀.发申酉戌三时.余诊其脉,左关弦数而结滞.问:五十余日,曾发寒热否?曰:第一次有寒热,一吐而解 ...

  • 徐灵胎女科医案三则

    徐灵胎女科医案三则

  • 徐灵胎《洄溪医案》

    <洄溪医案>序  袁简斋太史作<灵胎先生传>云:欲采其奇方异术,以垂医鉴,而活苍生.因仓卒不可得,仅载迮耕石汪令闻数条,而语焉未详,余甚惜之.今夏吕君慎盫以<洄溪医案&g ...

  • 阳气一升,邪气不留!徐灵胎的一张医案,教你补阳驱邪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灵枢·本脏>.<论衡·说日> 下面,我要给你说一张医案.如果 ...

  • 阳气一升,邪气不留;徐灵胎的一张医案

           下面,我要给你说一张医案.如果你能把它读懂了,你对中医的理解,可以再上一个层次.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徐灵胎.        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关于他的生 ...

  • 徐灵胎:药性不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

    <医学源流论>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 ...

  • 【扇面山水】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宽笔阔墨放松画!

    【扇面山水】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宽笔阔墨放松画!

  • 神童张居正的故事 | 朱绪厚(诵读:苡子)

    神童张居正的故事 作者:朱绪厚 诵读/苡子    编辑/紫烟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的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张 ...

  • 湿气一去,阳气自通!叶天士的医案故事,教你通阳气、治风湿

    今天,我继续说故事.聊中医.论古今. 我想说的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一张医案故事. 叶天士是谁?他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医家,生活在康乾盛世之中,幼承家学,后来独步杏林,是中医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有这么一次, ...

  •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二十九,冠心病心衰案

    李某,女,65岁,河间市九吉乡前留守村人.素有冠心病史三年,于2007年春节前因阵发性前胸憋闷疼痛,双下肢水肿而住进河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不见明显好转,主动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