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生疮、目赤头痛、四肢寒凉、腰膝酸冷?老中医推荐这个中药方

“上热下寒”是指身体上部有咽痛、痤疮、耳鸣、目胀、头痛、头晕、发热、口舌生疮、容易上火等热证,下部有腿凉、膝痛、尿频、便溏、四肢寒凉等寒证,体内寒症、热症并见。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很常见,接诊中我也经常会遇到。

如果你也有上述症状,一定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按照此方调理。伴发其他病症的患者,建议找专业大夫看诊调理。如有问题需咨询,可留言、可私信。

【门诊故事一】

苏先生,42岁,甲减、甲状腺结节4a级,患者常感乏力气虚,精神萎靡,夜眠似睡非睡,白日头昏头痛,伴咽痛、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纳差双下肢畏寒,腰酸,房事不举,大便干结排便难,小便黄。舌淡稍暗,苔薄,脉沉。辨证为脾肾不足,阴阳俱虚,治以温补脾肾,滋阴潜阳,用药以全真一气汤加味治之。

组方:白术、制附子、人参、熟地、生地、天花粉、怀牛膝、五味、肉苁蓉、吴茱萸、酸枣仁、磁石、珍珠母、石决明、当归、白芍、玄参、夏枯草、知母、麦冬、黄连粉(冲服)、油桂粉(冲服)。用药15天,乏力气虚、头昏头痛、咽痛、口腔溃疡症缓解,用药30天,眠差、腰酸症状消失,甲功基本正常,房事基本恢复。效不更方,后续治疗根据恢复情况,药方略作调整。用药三月复查甲状腺结节,已经降为3级,甲功完全正常。续服上药又三月复查,结节基本消失,续用药一月巩固后停药。至今两年有余,回访一切均安。

【门诊故事二】

钱女士,37岁,每逢秋季就气喘足肿,已三年有余。白日犹可,晚上尤重,咳而少痰,动则气喘,心慌胆怯,胸闷心悸,大便坚涩,小便多。西医诊断为肺心病。舌质胀大无苔,脉象浮数而虚,一喘就满头大汗,静卧就气闷。患者此症是由于肺失肃降之权而肾疲纳气之能也。肺虚不能通调永道、下输膀胱,肾虚不能蒸腾水液,是以上面表现为气喘心悸,下面体现为足肿小便多。治应上肃肺金,下填肾阴,补精化气,以育阳化阴、定喘消肿,用药以全真一气汤加味治之。

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牛膝、附子、熟地、白术、茯苓、泽泻、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用药15天,心慌胆怯、胸闷心悸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正常,小便次数明显减少,效不更方,续用上方,治疗3月后诸症全消,次年秋季无有再犯。

【全真一气汤】方解

该方出自清·《冯氏锦囊秘录·药按》卷二十, 方中白术、熟地分补脾肾,一燥一润,以麦冬和之,俾土生金,补益肺脾之阴;再入牛膝、五味,则更得纳气藏源,澄清降浊;藉附子温肾助阳,“使真阳交于下,真阴自布于上”,复以人参驾驱药力,助真元、复精气。诸药合用,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计而已,故名之曰全真一气汤”。全方药虽七味,但配伍严谨,功专不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

临床上用来治疗脾肾阴阳俱虚、症候错杂者,诸如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前列腺肥大、中风后遗症、晚期肿瘤等,疗效甚佳,百试百验。

【按语】

全真一气汤在治疗疾病中,需要灵活运用。其一,辨病与辨证要相结合,要以“病”为前提,根据不同疾病选加不同药物;其二,要根据脾肾阴阳虚损侧重不同,增减药味或剂量;其三,要以脾肾为主,根据症情,兼及他脏。

此方所以能治疗许多疑难杂病,是因为它注意到了阴阳、气血、水火等失衡状态,故而选用了中药里最具扶阳益气滋阴的药物。另外此方还顺应五脏六腑的升降之序,选用降而不沉、敛而不滞的牛膝、五味子等。这样就让该方既有补益之功,又能使气机升降有序、阴阳互应、气血互生,让身体呈现出一派生机。故而此方得到后代医家的重视和肯定,得以流传开来,亦是我临床治疗中常用基础方之一。

#我来科普##我的门诊故事##我要上 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