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一份无关风月的真情

江南的桂花姗姗来迟。弘治七年(1494),苏州吴氏的东庄内已是桂玉满地。

一早,沈周来到东庄,参加一场赏花论诗、品橙试茶的秋日集会。与集者都是苏州的名士,却惟独少了东庄的主人吴宽。

22 年前吴宽高中状元,此后便常年于京任职,少有回乡的契机。虽然如此,他的两儿子还是经常邀父辈的好友到东庄雅集。这里位于古城东门外不远,“水木清晖”,“地静人闲”,水陆可通,确是一块儿风水佳处。

明 沈周 摹古册之园中赏桂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与好友苏安道结伴而来,远远就看到烟霞缭绕的东庄。东庄范围很大,有 60 余亩、24 景。所谓曲径通幽,他们沿着田间小路几番萦回,到达一片树林间的空地。

深秋风霜渐劲,吹落桂花满地,如置身野外。树林里摆设却很雅致。清晨,仆人从庄内果林摘下金黄的大橙子,和茶具一起在石桌上摆好,客人一到,就开始陆续上糕点、酒水。

苏安道兴致来了,率先作诗一首,与集的文士们纷纷唱和。他们的诗文我们已无从窥得,只有沈周的一首和诗,借这幅《园中赏桂》,流传到了今天。

落落烟霞逈,萦回小隐佳。
橙金缀前槛,桂玉洒空阶。
望断排云雁,探穷灌果涯。
风霜正萧澹,苹蓼慰幽怀。
同苏安道赏桂匏庵(按:吴宽号)斋中。因次安道韵,并缀以图。周。

沈周这首诗由远及近,写的是雅集之地的景致,但重点还在于借草木抒情。

橙熟桂发时节,林间烟霞弥漫,模糊了前后不过数尺的距离。在场好友们相谈甚欢,沈周独立桂树下,痴痴地望着天边,等不到大雁带来牵挂之人的消息。

他走遍了主人常年灌溉的果园,看到风霜萧索之时,水岸边的白苹红蓼依然倚偎而生,胸中泛起一股暖意,幽怀稍慰。

明 沈周 东庄图之果园 南京博物院藏

从“橙金缀前槛”、“探穷灌果涯”这两句来看,这次雅集的具体地点应是东庄 24 景中的果园,原来此处除了果树之外,还栽了不少丹桂。

2

《园中赏桂》是《沈周摹古册》中的一页,此外还有其他 19 幅。它们的内容不同,其中寄托的情意却是共通的。在最后一幅里,沈周告诉了我们作此册的原因:

沈周 摹古册之雪图(题跋部分)

客秋话别匏庵先生于金昌。酒酣情剧。不能作一诗一图为赆。倏忽一载,阔悰如渴,暇日漫成小帧二十册。其间或追忆昔游,或对景写怀,积有时日,方能成帙。远寄都门,或可博一粲也。长洲沈周。

一年前的秋天,短暂回乡的吴宽又要启程北上。临行前,沈周为吴宽饯别,喝得不省人事,未作一诗一图相赠。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每当沈周思念远在京城好友,他就提笔作画,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那一刻思念的上涌。

“今天和韩克瞻一起骑驴回有竹庄。

途中下起了阵雨,道路漫长,

疲惫的毛驴还没有小孩子走得快。”

沈周 摹古册之仿巨然山水

“去刘邦彦竹梧別墅的途中路过东庄。
归家后作了两幅图,
一幅寄与邦彦,一幅暂存于中笥。
与邦彦茗战很开心,
但还是想他(与君再见当经岁)。”

沈周 摹古册之竹梧别墅

“晚上我辗转难眠,

坐在有竹庄内对月凝思。

我老了,不敢照镜子;

竹虽好,多了却挡住月亮;

这里二水经过,却无山可攀。

生活总是不能如意完满。

想他的时候就望望云间月(思君每自望云间)。”

沈周 摹古册之坐月有怀

“今天我去爬了虞山。

再次登上梁昭明太子读书台,

多年前一同登览的经历还恍然在目,

想他(今犹不忘,缅想成咏,复系以图)。”

沈周 摹古册之登昭明读书台

3

这套册页中虽然出现了月日,却并未告知年份。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将其定为成化七年(1471)不知何据。

事实上册页里出现了几处“匏庵少宰”的字样,少宰是明代吏部侍郎的代称,而 1472 年春吴宽高中状元,进入翰林院,直到弘治八年(1495)才官至吏部右侍郎。

摹古册之秋山观瀑(题跋部分) 左侧有“奉寄匏庵少宰”

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继母忧,吏部员缺,命虚位待之。服满还任,转左,改掌詹事府,入东阁,专典诰敕,仍侍武宗东宫。《明史 · 吴宽传》

考虑到这套册页的创作前后历时一年,头几幅最早的创作时间也至少是 1494 年的秋天。而 1494 年的九月十五,正好有沈周赴东庄燕集,作《五柳图》及《九日无菊歌》的记载,其中有“好花难开好时节,好酒难逢好亲友”之句。

彼时吴宽远在京城。直到 1495 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他才因继母去世,回乡丁忧。如此,这套册页最可能完成的时间,当是 1495 年吴宽升职之后,还乡之前。

当终日周旋于公文案牍、官场世故中的吴宽,收到沈周从千里之外寄来的精美绝伦的画册,一定可以为之伸眉展颜吧。

摹古册后吴宽题跋

石田先生绘事妙绝天下。盖其工力既到,而阅历更深,直入荆关之堂奥。故其所作,每自珍惜,而人皆贵重之。此册自吴门远寄京邸,无论画之精工,即交情亦不可多得也。吴宽识。

沈周的画艺在当时自是天下无双,但于吴宽而言,真正无价的,还是一笔一画背后,那份无关风月的真情。

(完)

-参考文献-

沈周《沈周集》、钱榖《吴都文粹续集》

汪珂玉《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

张廷玉等《明史》、陈正宏《沈周年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