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冷知识:为什么公务员犯罪率高于普通民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说起公务员考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由于工作稳定、待遇好、压力小等一系列优点,公务员成为很多人的不二之选,甚至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想要走这条路。
据统计,2021年报名参加国考的人约15.7万人次,全国平均报考和录取率为61比1,而竞争最为激烈的岗位报录高达575比1。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考生的激烈程度,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成为一名公务员,不仅能够拥有稳定的工作,还能享受到很好的福利待遇,所以很多人都争相报考。但凡事都有两面,公务员在前行的路上同样会面临很多诱惑,钱、权、色。三样诱惑一样也少不了。
都说能者能挡得起战场中的枪林弹雨,却挡不起普通人的糖衣炮弹,在战场上没有当俘虏,却成为了金钱的俘虏。被糖衣炮弹击倒的官员,不止一个。由此可见,糖衣炮弹对干部的杀伤力绝对不容小觑。
公务员犯罪率高于普通群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权力的诱惑。中国的社会目前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时期,社会中既存在着真善美,也存在假恶丑,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无时不受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现象的刺激和影响。
再加上现在考取公务员群体的普遍年轻化,面对未知的诱惑,该抱有一个怎样的心态,成为了每个公务员的难题。
首先, 公务员相对于普通民众能接触到权与利益的价值交换。比如某人向公务员行贿他就会得到经济上的利益、工作的安排或者官职提升等好处,并且金钱的数额越大,诱惑也越大。许多人觉得拿一点蝇头小利没有什么,或者说,抓住一次好机会就行,绝不会有下一次。可殊不知,就这样一步一步堕落深渊。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大致意思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一栋好建筑当中的一扇破窗如果没被及时修理好,就会有人来破坏,破窗户越来越多。最终人们会闯入定居,甚至纵火。留下一些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就是破窗效应可怕的的原理,人心也是一样,贪欲就像黑暗的深渊,你俯视着深渊,深渊同样也在凝望着你。
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多个层次的需求,但这些需求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着的。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产生驱动力,同样又受周围各种各种“榜样人物”的影响。
这就使人不断地在动态的变化中做出选择。可是当面临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事件时,每个人都会产生焦虑,当群体中的个体的责任、道德良知分摊到每个人身上时,会导致每个人的责任缺失、人性冷漠,这就是心理咨询师所解释的“去人性化”的过程。
有点类似于“旁观者效应”,人们在面临贪欲的时,不仅自甘堕落,还“自相残杀”,这就是关乎权力的真相,也是一系列犯罪案件的助推剂。
总有人去指责别人:贪婪无性、自食恶果。可自己到关键时刻依旧踩雷。欲望是人性当中的一部分。看过《人性的弱点》的人都知道,人对“愉悦感”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相比于满足“愉悦感”,前者更吸引人,贪欲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女人善于利用这点,让男人追随她,从而操控这些男人。
人的欲望是永无尽头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普通人不安于现状,不珍惜当下,偏偏抱着执念去寻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那既然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公务员犯罪高于普通群众,还有一点突出的原因,在于它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处罚不够严苛。对于某些涉及利益的职位,当事人总是敷衍了事,只有出了事才去认真审查。
我们的人生之路,怎么面对物质、金钱、权力、名望等的诱惑,这在于我们的个人选择,作为个人追求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并以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如充足的饮食,受到别人尊重、事业成功、实现个人的愿望等,这些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当个人利益涉及到他人利益时,请务必谨慎。
这个社会是利他的社会,如果表面把人民挂在嘴边,背地里却干着祸害人民的勾当。那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两面派”,迟早是要遭到人民唾弃的。
有的人会问这个社会上还有纯利他行为吗,答案是没有,既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犯罪几率,那足以说明,这个社会本质还是利己的,一切利他行为也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难的是如何做取舍,不被复杂的外在因素或者是诱惑所带偏,遵循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