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老土井的故事】 诵读/雪月空明

【老土井的故事】
文/子君  诵读/雪月空明
    从我家乡的老屋出门拐两个弯,有一口土井,井的直径约2-3米左右,约6-7米左右的深度,井壁都是用青砖造就。人们称之为土井。土井显露着古朴,经历多少岁月,的确无从考证,听老人们说,它已有千百年了。
    土井的中间用几根削平了一面的木柱绑在一起,架成一座桥。在桥的两头各安装了一个打水的辘轳供人们打水用。这口井养育着方圆约二里地的几百户居民。说来也怪,其它井里的水都有股苦涩的味道,而这口土井里的水却很甘甜,用来煮饭,饭特香;用来洗衣,衣特靓;用来泡茶,茶水清亮喷香。人们用它来做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

夏天,土井里的水特别清凉,温度要比外面低几度。人们总是喜欢打一桶水上来,要么直接喝一碗解渴,要么冲冲凉,要么就把刚买的西瓜浸入水中,过几个小时就成了冰镇西瓜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冰箱,土井里的水就是最好的制冷剂。经常有一群小孩子提一壶井水到街上叫卖,“新鲜凉快一分钱尽管喝”,若再放点儿糖和醋,就成了酸酶汤。爽甜可口,人们都抢着喝。

   

     在土井里打水是有技巧的,不是说把桶系上绳子放到井里,水就可以自己灌进水桶。而是需要打水的人牵着绳子左右晃两下,水桶才能横起来,水才能充满水桶。为什么说要左右晃两下呢?这个也是有讲究的。先向右小晃一下,接着猛地再向左晃一下,水桶才能横着,水就可以灌进去了。还有一种打水的技巧,就是将水桶的提手旁绑一块石头或铁器,让水桶放入井中后重心自动偏向一边,这样就不用晃动绳子,水就灌满桶了,这种方法轻巧实用。我那时年龄还小,一桶几十斤的水对我来说已经很重了,所以只好用第一种方法打水。记得我刚上土井打水时,一般都是左右晃十几下,晃的面红耳赤的,水桶还是直直的不肯倒下去。这时候,旁边好心的大伯大婶就会过来帮我,并耐心的教我。几次下来,我也成了晃桶的高手。之后,还成了弟弟妹妹们的教练。

干旱的季节,土井里的水面会降低很多,要放很长的绳子才能够到水面。遇到连天大雨,井里的水也跟着涨起来,而且变得浑浊。记得那时候,我们家有两口装水的水缸,其中一口专装这浑水,要放些明矾,以镇清浑水。

    土井上比较热闹的时间,是饭前的1-2个小时,大家都把要吃的蔬菜瓜果拿到这里来洗,因为人多,有时还得排队。
    晚饭后也是一个用水的高峰期,人们把一天换下来的衣服都拿到这里来洗。洗衣服的人一般都是妇女们。她们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大多聊些家里的或邻里的趣事。偶尔也会有中年男人或小伙子来打水,他们插上一两句话,会惹得大家轰然大笑。多么惬意的傍晚时分。
     冬天了,在土井打水的难度相当大,遇上极冷的天,井台上会结冰。打水的人、洗菜的人、洗衣服的人都很小心。外面的水能冻成冰,可井里面的水却热气腾腾的,典型的冬暖夏凉。当然,这井里面的水不会是热水,但至少比外面的温度要高好几度。即便这样,那些洗菜、洗衣服的小姑娘、大婶们还是被冻的双手通红,一边洗一边不住地把手放在嘴上哈气,希望冻僵的手指能够变灵活点儿。
    冬天,土井上最热闹的时光是腊月间。为了过冬有菜吃,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大白菜和红萝卜。然后把大白菜整棵的洗干净。有人为了方便大家,干脆就在土井旁边的空地上支一块大木板,供人们把洗好的白菜凉上。这白菜只需凉个七八成干,就可洒上盐,稍稍搓一下,装进一口小缸里,再压上一块大石头,腌上十几天就可以吃了。我们称之为酸白菜,如果加点儿肉炒一炒,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可是那个时候,肉是凭票供应的。所以只能偶尔才能吃到酸白菜炒肉,至今还记得那个味道。腌好的白菜,其菜心可以直接吃。记得妈妈炒酸白菜前,总是先把外面的白菜叶一片一片掰下来,然后把菜心分给我们姊妹几个吃。那时候这可是美味啊。再说萝卜,家乡的萝卜皮红的返亮,瓤白的晶莹。生着吃除了有一点辣味外,整个都是甜滋滋的。(顺便说一句,自从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这种红萝卜了)这萝卜洗干净之后,切成细丝,借着冬日的太阳晒干,然后加上盐,揉搓揉搓后,装进坛子里,一定要压严实了,然后封口。目的是不让太多的空气进去,以防止腐烂。过个20天左右,拿出来,拌点小磨香油,就可以吃了。那味道,简直绝了,唉!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腊月二十九和三十是一年中最忙的两天。很多人吃完年饭后,就开始大扫除。小孩子洗澡换新衣,大人们忙着拆洗被单被套。这时,土井上又热闹起来了。男人们帮助女人们打水,女人忙着洗衣洗被。

土井上最安静的时候,要算正月初一到十五了。大家都过年去了,这时土井也可以休息几天了,尝尝年的味道。过了十五,土井上就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土井的井口已经被封得只剩两个四四方方的小口,只够放一只水桶下去。土井周围都盖上了高矮不齐的楼房,家家都安上了自来水。但人们还是舍不得那土井里甘甜爽口的井水。前年回家,还专门去看了一下这口古老的、伴我成长的土井。虽然模样全变了,但在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从前的样子:大人们在土井上忙忙碌碌,小孩子们在土井旁边的空地上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抓子、打火箭、包弹珠子、推铁环、斗拐子、贴糖纸.......

2019-01-25
作者简介子君,湖北人,性格开朗,乐观爱笑,喜欢读书、唱歌、诵读。希望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感受唯美、品味人生。
主播简介:雪月空明 号闲野散人,河北省唐山市人,曾又名义云天、燕赵不笑生。爱好文字多年,曾有多篇短文见报,微信多个公众平台有短文发表,长篇《傲雪游龙》《跨越千年的爱恋之生死情缘》发表在小说网站,爱好写作、阅读、下棋、旅游、制作。穿越小说《亦真亦幻》、武侠《傲雪游龙》《塞外侠影》、穿越玄幻《跨越千年的爱恋之生死情缘》在平台连载。
人生格言:世界上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坚持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视频微信搜索xueyue666999
雪月文学欣赏投稿指南
诗歌 散文 情感故事 幽默故事 杂文 小说不限
1、投稿时注明原创首发字样,个人简介一份,照片一张,杜绝一稿多投。
2、诗歌文章内容不得涉嫌违法及影响和谐、禁止的内容,不得有虚假内容。
3、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不得盗用他人文稿,文责自负。
4、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稿件出现的问题,由作者自负,后果个人承担
5、稿件投出后半月未刊发,视为退稿,可投他处。
投稿可投微信号:XYKM623925936
投稿邮箱:623925936@QQ.com
稿
1、一周七天内,作者所得“赞赏”金额的60%为作者稿酬(有诵读的,作者35%,诵者25%),20%用于图文制作者制作费用,20%用于平台维护,
2、赞赏金额低于5元(含5元)不进行结算。无赞赏则无稿酬。文章发出7天后结算,以红包形式发放,后续赞赏将不再发放。红包发出两天不领取的,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题图临屏作品,喜欢其中某位作者的,赞赏时请留言说明为哪位作者赞赏,赞赏金额依照稿酬事宜1-2
图文制作:雪月空明
(0)

相关推荐

  • 「故乡往事」家南那口甜水井

    文|王有金 我的家乡--山东省宁津县郭皋村,著名作家.<大刀记>作者 郭澄清 也出生在这个村庄. 家南那口甜水井距故乡我老家有一百多米,井面宽大,直经有三米,井下更宽,有四到五米.井的主人 ...

  • “黄河情” 征文 | 陶山人吃上了黄河水 | 作者:牛思龙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村里的那口井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2-29 10:31 王金海 村中心的那口井. 我的老家在龙游北乡一个自然村.记得小时候,村里只有20来户人家,现在村里也不过居住百多人口.一直以来,村民的饮用 ...

  • 《土井:旧事、艳事、丑闻——故乡纪事079》

    前两年,到黄土高原北坡去,偶然在一个隐蔽在山沟的坡上的小村子里发现了土井. 人不用像大雁那样飞高,就算开车爬上某一个山坡高处,黄土高原都像一个满是故事.满面皱纹的汉子,稳稳地蹲在那里沉默不语. 那个村 ...

  • 四兴庄村的故事(九):水井

    本文作者:曹有钱 9 四兴庄村的水井 在四兴庄新村建设之前,村子里大大小小的水井有二十多眼,但最古老的只有三眼. 最西边的一眼水井位于现在的四兴庄小学院子的西南角,是四兴庄村建村四姓之一的贾姓打下的, ...

  • 闲聊水井之趣事

    闲聊水井之趣事 秦 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社会落后,经济匮乏,加之农村没有通电,农业社的大面积庄稼成长只能靠天等雨.社员们分得的几分自留地,大都在地头上每家各挖一个土井,旱了就能浇一浇,所种的菜 ...

  • 【散文】 老土井 河北 张国旺

    2021.04.05星期一 散文 老土井 ☼ 河北  张国旺 在我们村东头有棵大柳树,柳树的身粗三个男劳力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过来,大柳树的下面有口井,就是今天我要说的"老土井". 说 ...

  • 涉县,井店的“井”

    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0-12 井店那些神奇的古井 傅岩伟 涉县<地名志>记载:井店为一古镇.该村原名古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又 ...

  • 涉县人看过来:井店的“井”,竟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四)

    井店那些神奇的古井 傅岩伟 涉县<地名志>记载:井店为一古镇.该村原名古青店.因地处交通要道,路旁开设店铺较多,又因村中有井上百眼,至宋末元初,以井多店多更名为井店.井店那些独具特色店铺今 ...

  • 【陈星】岁月深处的老扁担

    文/陈星 岁月深处的老扁担 那天大清早,在张前路等车.忽然,一拉溜简陋的民房边,一个挑着沉甸甸水桶的民工的身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尤其是他肩上那副颤悠悠来回晃动的老扁担,刹那间,就把我的思绪一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