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甲乙归藏汤方解

  • 来源: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 作者:李彦坤

  甲乙归藏汤出自晚清名医费伯雄。甲乙归藏汤组成:珍珠母25克,青龙齿6克,醋炒柴胡3克,薄荷3克,生地18克,当归身6克,酒炒白芍5克,丹参6克,柏子仁6克,合欢花6克,沉香1.5克,红枣10枚,夜交藤12克。

  案叙:无锡孙左,身无他苦,饮食如常。唯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然。一载未愈。余诊其脉,左关独见弦数,余脉平平。因思不寐之症,共十三条,从无间日轻重之象,唯少阳受病,方有起伏,但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不进不退,安能久留,此实与厥阴同病,甲乙同源,互相胶结,故有起伏,而又延久也。

  方中红枣补脾气而不使肝气乘之。珍珠母、青龙齿潜降肝胆(甲乙)之气(或上亢之阳),醋炒柴胡、薄荷、合欢花和于其间,且可疏肝。与镇肝熄风汤不同的是沉香和青龙齿具可使肝胆之气归藏,使邪火不上犯。生地、归身、酒炒白芍、丹参、柏子仁和夜交藤滋肝疏肝,并清热化瘀。

  甲乙归藏汤不仅可以治疗不寐,还可以治疗郁证,还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来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情绪或精神障碍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陈以国甲乙归藏汤联合针刺治疗失眠 被引量:1 75

    作者 王明水 陈以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5-6,共2页 陈以国教授认为失眠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病位在心,多与思虑.忿怒.忧愁等七情所伤相关,提出"安神健脾 ...

  • 甲乙归藏汤治疗失眠症-摘

    杨某,女,37岁,1992年5月10日初诊.三年来常感到无明显原因的紧张不安,整日忐忑不安,入睡难,易惊醒,多恶梦,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给服舒乐安定,焦虑及不寐好转,持续服药约三个月,停服三天后焦虑失 ...

  • 八字中地支藏干的原理解析

    地支所藏,不仅仅是一个天干. 所以生克制化,变化多端,然而还是要以本气为主. 寅中所藏,必先看甲而后才到丙 申中所藏,必先看庚而后才到壬 其余地支所藏,以此类推. 阳支性动而强,吉凶的应验更加迅速 阴 ...

  • 龙齿 一药一方一穴位(合辑)182期

    原创 顾忞珲 石云 DrShiyun 昨天 [一药] 龙齿 <药性赋·平性>云:用龙齿以安魂.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 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上品 ...

  • 『古方新解』六一顺气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9(冲服)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姜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

  • 『古方新解』化瘀敛疡汤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辑.首批甘 ...

  • 『古方新解』三八益母汤

    贾六金,男,1941年生,山西人.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三.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及教学50余载,擅长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部分杂症,早年师 ...

  • 『古方新解』紫黄清解汤治扁平疣

    来源: 作者: 紫黄清解汤是笔者多年临证总结的一个经验方,常用来治疗扁平疣,效果满意. 组成及用法:紫草.赤芍.苦参.白蒺藜各10克,人中黄20克,生苡仁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剂为1疗 ...

  • 『古方新解』解读破格救心汤

    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其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其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为什么这张方可以屡起沉疴?笔者思考了很久. 先看本方的适应症:一是四肢冰冷,面色白光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 ...

  • 『古方新解』半夏厚朴清咽汤治慢性咽炎

    方药组成:法半夏15克,苏梗9克,炒僵蚕9克,石菖蒲9克,生姜3片,厚朴15克,蝉衣9克,泡参30克,麦冬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本方为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以<金匮要略> ...

  • 『古方新解』浅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可知少阴病,当无热恶寒,而此处却"反发热".这是此汤证之立法准绳."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又名三禁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伤寒论>第264条:"太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第265条:&qu ...

  • 『古方新解』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下瘀血汤由大黄.桃仁.蟅虫组成,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原为妇人产后瘀血内停致少腹疼痛而设,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活血化瘀,    虫逐瘀破结,三味合用,破血逐瘀之力颇猛,并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