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士懋时方

​第二章 李士懋

时方
仲景之后历代诸方,概称时方。数以十万计,虽良莠混杂,然不乏名方,实补经方之未逮。这类时方,我们能掌握者甚少,有些虽也常用,但缺乏个人见解,了无新意,故不论之,如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平胃散之类。能有点个人见解者,寥寥无几。此篇中仅对窃有所悟者述之。

一、升降散(《寒温条辨》)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我受老师影响,应用升降散也颇多,疗效确切。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1.火郁证概述“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火郁,乃火热被遏伏于内不得透发。发之,是火郁证的治则,即疏瀹气机,使郁火得以透达发越之意。火郁非一病之专名,乃一系列病证的共同病机。凡因火热被郁遏于内不得发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皆可称为火郁证。因火与热同性,故火郁又常称为热郁。(1)火郁的病因病机。人身之气,升降出入,运行不息,神明变化所由生也。一旦气机郁遏不达,升降出入不畅,阳气失其冲和之性,即郁而化热,此即“气有余便是火”之谓。费伯雄曰:“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何郁之有。”气机何以被郁?一为邪气阻滞,二为七情所伤,三为正虚无力升降,致阳气郁而化火。《医碥》曰:“六淫、七情皆足以致郁”,又曰:“气不足亦郁而成火,东垣所谓阳虚发热也。”由此可见,形成郁热的原因非常广泛,六淫七情、气血痰食、饮食劳倦、正气虚馁,凡能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者,皆可使阳郁化热而为郁热。(2)火郁的临床特点。因火郁证包括范围甚广,且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别,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殊,兼杂邪气之异,因而表现得纷纭繁杂。尽管千差万别,但由于都具火郁于内这一共同病理基础,故临床有其共性可循。下面从脉、舌、神、色、症几个方面加以叙述。①脉:典型的火郁脉为沉而躁数。若见到这种典型的火郁脉,则火郁症的诊断起码可以肯定50%~90%。沉主气,由于气滞不畅,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脉沉。凡火郁证,皆有气郁不畅这一共同病理改变,故脉皆当沉。恰如《四言举要》所云:“火郁多沉。”躁数之脉,乃火热被遏伏之象。火热属阳,主动。火热被郁于内,必不肯宁静,奔迫激荡,致脉沉而躁数。此脉在火郁证的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躁数脉,在《内经》《伤寒论》中都有很多重要论述。《内经》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伤寒论》曰:“脉数急者,为传也。”数急即躁数之脉。脉躁数,乃热邪亢盛,阴不制阳,阳亢无制,主病进。它不仅作为热病是否传变的一个重要判断指征,而且是热病判断生死转归的一个重要指征,可见其意义之重要。我们多年来临床反复体验,躁脉的意义确如经典所言,不仅作为热病传变、转归的判断依据,甚至据脉数的程度,还可大致判断体温变化的程度及发展变化的时间。如有的患儿体温在40℃左右,若其脉虽数已趋缓和,可以判断此热不足虑,一经清透之后,少则半日,多则一日,体温就可趋于正常;也有的体温已然正常,但脉尚躁数,可预知不愈半日,体温将复又升高。甚至可据躁数程度,大致估计体温升高的度数,此已屡试不爽。火郁脉,因郁闭程度及火热盛衰的不同,也有很多变化。若热郁而伸,已有外达之势者,脉可由沉位渐浮起,呈浮数、浮洪之脉。若郁闭重者,脉可见沉细、沉迟、沉涩、沉而促结,甚至脉伏、脉厥。脉虽细、迟、涩、结,但绝非阴脉,按之必有一种躁急不宁之象。如《医家心法·诊法》曰:“怫郁之脉,大抵多弦涩迟滞,其来也必不能缓,其去也必不肯迟,先有一种似数非数躁动之象。”《寒温条辨》云:“温病脉沉涩而小急,此伏热之毒,滞于少阴,断不可误为虚寒。”②舌:火热郁闭,不得外达而上灼,其舌当红。由于火郁轻重之不同,舌红程度亦有差别。轻者,舌质可无改变,但必不淡;郁热初起者,可舌边尖红,或舌尖起粟点;重者红;再重则绛而少津,甚至绛紫干敛,或舌蹇。③神色:面色当红而滞,总有一种热邪怫郁不达的红而暗滞之感。④神志:轻者心烦少寐,重则谵语、狂躁,甚至昏厥。⑤症:内呈一派热象,如渴喜冷饮、口哕喷人、气粗喘促、胸腹灼热、溲赤便结或下利臭秽等。外呈一派寒象,如恶寒肢厥,甚至通体皆厥,或脘腹冷、背冷等。由于热郁部位不同,尚兼有不同脏腑见证。如心经郁热,见烦躁不寐、谵狂昏厥、斑疹疮疡、口舌生疮等;肺经郁热,见咽痛咳喘、胸闷胸痛等;肝经郁热,见头晕目眩、胁肋胀痛、烦躁易怒、抽搐瘛疭等;脾经郁热,见身热倦怠、呕吐下利、脘腹胀满、牙痛龈肿等。(3)火郁的治疗。火郁的治疗,概括起来就是清透二字。有热固当清,有郁固当透。“火郁发之”,王冰以汗训发,失于偏狭。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畅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发者,皆谓之发。张景岳喻之“如开其窗,揭其被,皆谓之发”。如何使气机畅达?原则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首先要分析致郁之因,采用针对性的措施,以祛其壅塞,使气机得以展布。如外感致郁者当散邪,气滞致郁者当疏达,血瘀致郁者当活血,食积致郁者当消导。凡此,皆谓祛其壅塞,展布气机。清热透邪,当贯彻火郁的全过程。若不知火郁之机理,见热即清,过于寒凉,以期截断扭转,往往冰伏气机,反使郁热内走。瞿文楼曰:“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但必须引邪外出。若不透邪,专事寒凉,气机闭塞,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则必重,重则无法医矣。”2.组成、主治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一丸,小儿减半,蜜水调服,立愈。”杨栗山于《伤寒温疫条辨》云:“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炼蜜丸又名太极丸”。改后之升降散为: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广姜黄去皮三钱,川大黄生四钱,合研匀。病轻者分四次服,最重者分两次服。黄酒两盅,蜜一两,调匀冷服。杨氏将其列为治温15方之总方,主治病证计有:“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如头痛眩晕,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呕哕吐食者;如内烧作渴,上吐下泻,身不发热者;如憎寒壮热,一身骨节酸痛,饮水无度者;如四肢厥冷,身凉如冰,而气喷如火,烦躁不宁者;如身热如火,烦渴引饮,头面浮肿,其大如斗者;如咽喉肿痛,痰涎涌盛,滴水不能咽者;如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如胸高胁起胀痛,呕如血汁者;如血从口鼻出或目出,或牙缝出、毛孔出者;如血从大便出,甚如烂瓜肉,屋漏水者;如小便涩淋如血滴点作疼不可忍者;如小便不通,大便火泻无度,腹痛肠鸣如雷者;如便清泻白,足重难移者;如肉 筋惕者;如舌卷囊缩,或舌出寸许,绞扰不住,音声不出者;如谵语狂乱,不省人事,如醉如痴者;如头痛如破,腰痛如折,满面红肿,目不能开者;如热盛神昏,形如醉人,哭笑无常,目不能开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如误服发汗之药变为亡阳之证而发狂叫跳,或昏不识人者。外证不同,受邪不一,凡未曾服过他药者,无论十日、半月、一月,但服此散,无不辄效也。”升降散所治计约70余证,包括了叶氏所说的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的病变。以其受邪则一,故皆予升降散治之。3.方义(1)用僵蚕、蝉蜕的意义。升降散以僵蚕为君,辛咸性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能升清散火,祛风除湿,清热解郁,为阳中之阳。蝉蜕为臣,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为阳中之阳。二药皆升而不霸,无助热化燥、逼汗伤阴之弊。温病的本质是郁热。“火郁发之”,务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这就是治温病三字诀中的“透”。僵蚕、蝉蜕,二药皆升浮宣透,故可透达郁热。温病初起之表证,皆是热郁阳遏不达所致,故温病初起,僵蚕,蝉蜕即可用之。若热邪深陷气分,乃至血分,其热邪闭郁的程度更重,虽已无表证,亦当透达郁热。僵蚕、蝉蜕,功在疏透郁热,非为表证之专设,故杨氏治温15方中皆用之,充分体现了透邪外达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这一学术思想。张锡纯为近代温病名家,以善用白虎著称。其治温病共列九方,除治温病阴伤

(4)升降散加减。温病由于郁热程度、兼夹邪气、邪袭病位、正气强弱等诸多不同,因而应用升降散时,尚须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因湿遏热郁者,加茵陈、滑石、佩兰、菖蒲等;温邪袭肺者,加豆豉、栀子、连翘、薄荷、牛蒡子等;情志怫逆致热郁者,加玫瑰花、代代花、绿萼梅、川楝子等;瘀血致郁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紫草等;痰浊蕴阻而热郁者,加瓜蒌、川贝、黛蛤散、杏仁、竹沥等;食积中阻热郁者,加三仙、鸡内金、炒枳壳、焦槟榔等;阳明腑实热瘀者,加芒硝、枳实;郁热重者,加石膏、知母、黄芩等;热郁津伤者,加芦根、花粉、石斛等;气血两燔者,加石膏、知母、黄芩、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等;热郁兼气虚者,加西洋参、生黄芪、山药等;肝经郁热上扰者,加桑叶、菊花、苦丁茶、胆草、栀子、石决明等。总之,加减颇多,应用甚广。(5)新加升降散。余用升降散,恒加豆豉10g、栀子7g、连翘15g、薄荷4g,助其清透之力,名之曰新加升降散。①加栀子、豆豉,乃受叶天士治风温诸案之启发。上焦心肺所居,包括卫气营血各个传变阶段。上焦气机畅达,则郁伏之热可透达于外而解;若气机窒塞,则逼热入营,出现逆传心包。所以,解决好气分郁热至为关键。栀子豉汤,辛开苦降,为宣透胸膈郁热之主方。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已露热淫心营之端倪;胸中窒,乃气机窒塞不通。此时若不辛以开郁,宣畅气机,必逼热入营,出现神昏谵语或狂躁。所以升降散加栀子豉汤,增其宣泄郁热之力。②重用连翘者,受张锡纯之启发。张氏称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张氏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余取其清热解毒,入心经且散热结,升浮宣散,透热外达。③少加薄荷者,取其辛凉宣散,辛以解郁,疏风热而外达。凡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余皆以此方化裁,颇觉得心应用。(6)杨氏治温15方。杨栗山治温15方,曰:“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散、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兹将各方抄录于下。①增损大柴胡汤。温病热郁腠理,以辛凉解散,不致入里而成可攻之证,此方主之,乃内外双解之剂也。柴胡四钱 薄荷二钱 陈皮一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黄柏一钱 栀子一钱 白芍一钱 枳实一钱 大黄二钱 广姜黄七分 白僵蚕酒炒三钱 金蝉蜕十个呕加生姜二钱 水煎去渣,入冷黄酒一两,蜜五钱,和匀冷服。②增损双解散(温病主方)白僵蚕酒炒三钱 全蝉蜕十二枚 广姜黄七分 防风一钱 薄荷一钱 荆芥穗

(0)

相关推荐

  • 升降散为冶温、郁热之总方

    ​升降散为治温.郁热之总方 分类: 时方集粹 标签: 升降散 导读:升降散一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作者言其为治疗温.郁热之总方.我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 ...

  • 《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 ...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杨璿承气汤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02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昏乱不识人,热结旁流,舌卷囊缩,厥逆脉沉伏,及瓜瓢温,疙瘩温 ...

  • 秋后防疫,不容小觑

    秋韵越来越显著了,随着气温下降,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日上升,预防病毒性疾患也是深秋以后需要注重的医事,特别是新冠疫情流行以来,防疫防病意识逐渐被重视.虽然历代医家对于防疫防病也多有论著,但是对于防疫 ...

  • ​李士懋时方

    ​李士懋时方 三.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惑论>) 1.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药 人参以上各五钱 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二钱 防风二钱五分 甘草生二钱 据上分析,升阳散火汤 证的机理就比较 ...

  • 李士懋时方12个

    升降散 (2)火郁的临床特点.因火郁证包括范围甚广,且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别,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殊,兼杂邪气之异,因而表现得纷纭繁杂.尽管千差万别,但由于都具火郁于内这一共同病理基础,故临床 ...

  •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阴阳脉诊类型繁多,为清晰起见,分三类分别论述: 1.因阴脉之改变,而导致阳脉变化者:2.因阳脉之改变,而导致阴脉变化者:3.阴脉和阳脉独自产生变化,无相互因果关系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胃病泡茶小方

    -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验方仅供参考学习,中医重在辩证论治.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 ...

  • 【李士懋:自创方-寒痉汤】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他说历代医学大家的经典名方.验方如繁星点点,饱含了医家智慧的光芒.如果能够领会这些经典名方的精神实质,灵活应用,在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病证时才能胸有成竹.李士懋临床常 ...

  • 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I导读:连苏饮,想必大家一点都不陌生,而关于这张疗效颇为显著的方子,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就让本文为您一探究竟.(编辑/徐艺萌)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 ...

  • 李士懋巧用“薛氏4号方”的经验

    恩师李士懋教授临证首分虚实,善用经方,在"脉学"."伤寒"."温病"."心脑血管病"等方面造诣颇深.李师临证以" ...

  • 李士懋自创方:寒痉汤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他说历代医学大家的经典名方.验方如繁星点点,饱含了医家智慧的光芒.如果能够领会这些经典名方的精神实质,灵活应用,在面对临床纷繁复杂的病证时才能胸有成竹.李士懋临床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