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热药最为普通的最为老土原来是她?!

上次写了祛上焦湿热枇杷叶,没看的可以去看看这篇祛湿妙方,不是薏米,不是茯苓,你一定想不到是她“枇杷叶”!

今天写一篇另一个祛湿热神药;一身上下湿热都可以祛。大家知道湿热可以引发瘙痒等皮肤病,也能引发各种妇科,男科炎症,包括痛风,尿路感染,下肢疮疡等等。一般湿热分三焦治;有的问什么是上焦下焦;其实很简单,就是上焦指的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外阴肠道等;但是这个药上中下焦所有湿热都有效果。

很多人都知道茯苓薏苡仁祛湿热,但是属于中焦脾胃药,能健脾祛湿,下焦有专门祛湿热药物。中医有术语云:治上焦如羽,因此祛湿热也好还是清热解毒也好,必须轻清才能清上焦,比如桑叶菊花银花连翘藿香佩兰枇杷叶等,都是轻清之品,可以治疗上焦包括头面等疾病。治下焦如权非沉不降,比如补肝肾地黄枸杞子龟板鳖甲鹿角胶阿胶等,都是沉降药物。祛湿热跟补益不太一样,有些沉重有些不一定沉重;湿热下焦治法多数利水,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因此下焦湿热利水为主因此常用泽泻车前子木通竹叶滑石等药物。

今天介绍这个药,南方人喜欢用,相信他们也不陌生,他们常拿来养生煲汤,尤其广东人经常用来煲大骨汤炖冬瓜等,就是土茯苓。何为土茯苓,就是跟茯苓差不多,也能利水,可惜不如茯苓作用多,因为茯苓还能安神,这是土茯苓不如茯苓地方;但是土茯苓作用虽然少点,但是专一,所以清热解毒祛湿是其特长。一切围绕湿热疾病都可以运用上边讲了不重复了。

土茯苓有很多名字大家看一下: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硬饭、冷饭团、仙遗粮等,从名字当中带有粮这个字判断;可见古代都把她当做粮食,因为其药性平和,没有副作用,广东人传统煲汤也是有根据的。作为用药来说,本草纲目总结比较好,其中一段说: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总结其功效: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痛风,首用土茯苓,因为土茯苓既能清热利湿,也能解毒治疗筋骨疼痛。利水就能排尿酸,解毒消肿作用正好符合痛风肿胀疼痛发红。

朱良春泄浊化瘀汤汤(痛风方)

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律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由于土茯苓药性平和,因此用量必须大,我一般起手30克为小剂量,中剂量60克——90克,大剂量120克。我不用大剂量原因主要这个土茯苓切片之后蓬松体积较大,因此我采用小剂量配合其他药物;如果大剂量必须另外减煮方可。大剂量者历史上有个治疗头痛方,牙尖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头风神方用100克。彭坚教授曾用本方治疗一例头痛用了120克土茯苓;十剂顽固性头痛治愈,其中土茯苓是主药,而且大剂量特点。原本我以为治疗下焦为主,没有适当加减一身湿热也能治了。

头风神方:来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土茯苓120克、川芎10克、辛夷5克、细茶5克、玄参24克、蔓荆子10克、天麻10克、防风10克、黑豆15克、灯心3克、双花15克。

【适应证】神经性头痛(肝风夹痰证)。症见:反复发作性、持续性的头部胀痛、闷痛及压迫感,由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引起。

【临证加减】头部冷痛加白芷15~20g;热痛加菊花10~12g、苍耳子8g;刺痛加僵蚕10~15g;三叉神经痛加白芍15~20g根据头痛部位辨证加用引经药,后头痛加羌活,偏头痛加柴胡,前头痛加白芷,巅顶痛加藁本

【疗效】以本方治疗神经性头痛30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

【来源】杨贵豹,王中琳、头风神方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9):806.

由于土茯苓解毒作用,早在古代用于治疗梅毒,现代研究治疗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苓1.5-2两,水煎,2-3次分服,以10-20日为1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8两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4-8两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日为1疗程。

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3两,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1斤,水煎分2次服。

治带下:土茯苓30~50克,白糖(或红糖)适量。土茯苓与糖加水2碗半,煎至1碗。日1剂,饮服。功能清热除湿。主治妇女湿热内蕴之白带过多。

另外土茯苓报道还可以治疗布氏杆菌,近期甘肃西北等地出现的传染病,可以用下方试试治疗慢性布病:

土茯苓1两,防风1钱,木瓜、没药、当归各3钱,金银花4钱。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0天为一个疗程。隔5~7天继续服第二个疗程。

我在临床常用痛风,男科,妇科,湿热型关节炎,或者关节积液,加用土茯苓效果确实。另外顺便提醒一下,这土茯苓不像其他药物有特殊味道,基本没有什么异味;可以单独运用,当茶饮,对于湿热体质平时可以多多饮用,煲汤广东就是例子,因此要大力推广。

最后说一下禁忌,对于阴亏要慎用或者禁用,因为利水毕竟伤阴,还有因为土茯苓清热解毒,脾胃虚寒容易腹泻人群也得禁用!

最后推荐我两篇收费文章供初学者,临床不久的中医参考!

第一篇:颈椎病六经辨证,让你提升飞速!

本文是根据历代经验,以及名医医案,论文数据和本人验案编写而成,只为临床提高疗效,不求文章美丽!另外付费文章不支持退费,谨慎付钱,只是给相信我的粉丝付费!主要以六经辨证,方证对应,以及后世温病经验也有参考!

第二篇:肝郁肝血瘀肝火肝风与方证关系!

本文以前曾经在其他平台讲过,现在以文字形式,又经过我重新整理添加而成。主要讲解肝郁,肝火,肝风肝血瘀几种治法,其中相互关系,比较详细串解丹栀逍遥化肝煎香附旋复花汤新疆旋复花汤羚羊钩藤汤清营汤加钩藤丹皮羚羊角汤等,并且附有名家刘渡舟,吴鞠通等医案,以及本人医案加以说明示例。本文大概七千七百多字。

(0)

相关推荐

  • 三焦湿困的概述

    三焦呢,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 大家会发现:其实说到湿困,最容易湿困的还是中焦脾胃!所以祛湿还是以中焦为主,中焦脾胃,首先健脾祛湿最关键是肚脐上四寸 中脘 ,中脘下二寸是下脘,中脘上一寸是上脘 ...

  • UC头条:湿湿湿, 中医的湿气是哪儿来的?

    中医最怕湿邪,而湿邪一年四季都有,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湿邪究竟是哪儿来的,湿气有什么特点,平时怎么避免湿气淤积在体内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点击加载图片 现代人去看病,十个有八个都会被医生说&qu ...

  • 上中下三焦湿热缠身,切记开上、畅中、渗下,让湿气去无踪!

    湿气是万恶之邪,想有效祛湿,核心在于三焦,我们要结合上中下三焦的情况,从湿气不同发展的阶段,有针对性遵循开上.畅中.渗下的原则来调理. 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易伤阳气,尤其是这会即将入夏的季节,湿与热结 ...

  • 湿热辩证

    ​辨证说(五)与湿热相关的病证 1-湿重于热-①上焦-湿热困卫(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禁辛温,禁苦寒攻下,禁滋阴)②中焦-太阴湿热(雷氏芳香化浊法):湿困肌表(藿香正气散)③下焦-热神昏(去湿-苏合香丸 ...

  • 杏林早报 | 冬天祛湿热、油腻,一样少不了这味药,便宜效果好!

    打开音乐,开启早报唠嗑的一天~ 秋风过耳 巫娜 - 禪踪 杏林早报 · 第574期 每天一分钟,健康早知道 入冬后, 发的汤方多属进补, 几乎都标明湿热的人忌吃. 这就让很多身体有湿气的人郁闷了, 难 ...

  • 株洲中医告诉您,冬天祛湿热、油腻,少不了这味药,便宜效果好

    入冬后, 发的汤方多属进补, 几乎都标明湿热的人忌吃. 这就让很多身体有湿气的人郁闷了, 难道我们就这样被冬季养生"抛弃"了? 非也非也, 这不就来了嘛. 说到湿热, 这个问题不管 ...

  • 夏天是湿热重的季节!一道祛湿热小茶方,帮你赶跑湿热不生病

    夏天最让人难以忍耐的就是湿热,体内的湿热加上外界环境的湿热,导致湿热加倍,这时阴道炎.阴囊瘙痒.湿疹.痤疮等湿热类的疾病都会找上门,简直是让人苦不堪言,并且你还会经常性的感觉到浑身酸痛.所以说夏天到了 ...

  • 虎潜丸(青热药)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240克       白芍160克   知母60克  熟地黄60克   龟板120克   陈皮60克   锁阳45克   虎骨30克   干姜15克. [ ...

  • 世人皆道湿气重, 该如何正确祛湿(热)呢?

    何为"湿热"?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 ...

  • 常用安神祛湿护肝药等

    安神--酸枣仁.莲子心.百合.龙眼肉 .灵芝.五味子 祛湿--薏苡仁.茯苓.白扁豆.芡实.赤小豆.车前草.玉米须.五指毛桃 护肝--赶黄草.鸡骨草.垂盆草.茵陈.水飞蓟.五味子.溪黄草 轻身--荷叶. ...

  • 阴陵泉!祛湿热要穴

    穴位解析 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本穴是治疗水肿.泄泻.痢疾.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的常用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小腿 ...

  • 祛湿热的方子多,这个方子万里挑一

    湿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用上红豆薏米也可清湿热,可为什么红豆薏米又不能通治湿热? 这就和中医分了针灸,中药,拔罐等相似,湿热侵袭人体,也要分情况,比如这个来自金元名医张元素<医学启源&g ...

  • UC头条:世人皆道湿气重, 该如何正确祛湿(热)呢?

    何为"湿热"?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