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了
慢性中耳炎,往往不易治愈,时好时坏。难治的总有难治原因在里边,有的也许阳虚,或者气虚,或者湿热。
中耳炎属于中医脓耳范畴,中医病名。是指由外邪侵袭,邪毒炽盛,停聚耳窍或脏腑虚损,正气亏虚,邪滞耳窍,无力托毒所致的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严重者可引起脓耳变证,甚者危及生命。
现在一些分型大概四种类型
1、外邪侵袭,壅遏耳窍
风热或风寒外袭,循经上犯,邪毒结聚耳窍。或可因污水入耳,水湿内侵,湿热郁蒸耳窍,发为本病。
2、肝胆湿热,熏蒸耳窍
外感湿热之邪,内犯肝胆,或嗜食肥甘,内酿湿热,湿热壅滞肝胆,上蒸耳窍发为本病。
3、脾虚失运,湿困耳窍
素体虚弱,脾虚失运,湿浊停聚,泛溢耳窍,发为本病。
4、肾元亏损,邪滞耳窍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或久病不愈,肾元亏虚,肾虚耳部骨质失养,邪毒滞留,邪毒腐蚀骨质,甚或邪毒内陷,发为本病。
近来治疗一例有效,分享给大家。
男,47岁
中耳炎二十年,每年都犯一到两次,感冒诱发,刻下,右侧耳道内流脓,黄红相间,肿痛。
唇干,口不渴,口不苦,
头晕,无恶寒发热,纳可,大便不规律,两日一次,便溏,排便不爽,小便不黄,脚怕冷。
通过上边患者描述以及舌照,大概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不像肝胆湿热,也不是脾虚,或者肾虚的类型,属于第一种情况。
简单综合就是,外感风热,湿热内蕴,蕴毒成脓。选方治疗原则疏风清热,祛湿排脓。采用桑菊饮三仁汤加减。
桑叶菊花藿香各10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白寇6克,薏米30克,桔梗10克,皂刺10克,滑石20克,竹叶10克,通草6克,
五剂日一剂
患者1月3日来诊服药五剂效果很好自行停药。昨天1月16日复诊,说生气上火又有复发,看情况差不多,守方再进五剂。
按:慢性病难治也有疾病本身原因,但是也有很多患者自己服药不及时。以为服药多了不好,伤肝伤肾等等副作用,就自己停药。
其实中医药对症我可以保证的说一点副作用都没有。为啥这样说,因为孕妇妊娠呕吐我也常用中药,调理给她们,生孩子都很好 ,可见安全很。你比孕妇肚子里孩子还娇贵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