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建盏各类瑕疵,助你炼成火眼金睛

一只新盏在出厂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任何一点偏差都会影响它的命运。由于建盏工艺的特殊性,出炉后的瑕疵也五花八门,本篇就配图说明一下新盏的瑕疵。

原创:新盏的瑕疵有哪些?

文/建盏君

各位盏友过年好,元宵节即将到来,预祝佳节快乐。今天继续新盏的话题。

一只新烧建盏在出厂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检。经常有朋友提问“这只盏的XX处是瑕疵吗?“或者想看某种瑕疵的实物图,以免混淆、误解。今天就来整理和介绍一下新盏的常见瑕疵。

一、胎骨开裂、变形

因为建盏的胎骨含铁量高,高温下易发生变形、开裂等现象。

▼示例1-开裂

变形开裂的概率可以通过预先素烧(素烧的时候,受力不佳的坯会先裂为敬,早裂早超生,就不用浪费材料和能源再到窑炉内正式走一遭了)、调整胎土配比等方式降低。

通常变形、开裂的新盏会直接作次品处理。手工拉坯的新盏可能有轻微失圆(仔细看会发现不完全是正圆,但程度轻微),作为手工制品是可接受的,不属于瑕疵范围。

二、粘窑/粘板

因建盏施厚釉且仰烧,釉会向下流动聚集。若施釉量和流动性适宜,会形成聚釉、釉泪。这两者是釉水肥润的标志,属于加分项。

然而流动太过,釉水就会粘住底部,这种现象称为“粘窑”。

粘窑是老盏和新盏都会有的现象,只是老盏粘的是垫饼、匣钵,新盏粘的是底板,所以新盏的粘窑又称“粘板”。

▼示例2-釉滴流至底部导致的粘窑/粘板,白色粉末是氧化铝粉,安全耐火,它能代替宋代的垫饼,起到防粘的作用。有这层粉末在,正常情况下圈足是不会粘板的,釉流到底部才会粘。

通常粘窑产品会作为次品处理,不过如果釉色不错,粘窑部分仅限某处釉泪(或者釉泪滴下的部位太细导致断裂,即断釉),其他部位完整,则有可能出厂。

三、起泡、鼓包

建盏需要施厚釉,且需要高温,因此釉水可能产生起泡,盏面可能发生鼓包。这两种属于大硬伤,起泡的边缘还割手,也是不予出厂的。

▼示例3-起泡。想象一下釉水鼓起一个大泡然后破裂,冷却后就形成这样边缘锋利的破泡。

▼示例4-鼓包,虽然没破但是很影响盏面平整,范围也较大

四、砂眼

因为建盏的胎骨使用的是含铁量很高的黏土,比起白瓷、青瓷的制胎原料会略粗些,淘洗练泥后可能会剩余少量石英砂。若偶尔有没淘洗干净的石英砂浮出,导致釉无法成功附着在胎上,就会产生砂眼。

注意,砂眼不是气孔!砂眼是真·带有沙粒,孔洞明显且跳釉,而且凹凸不平。

▼示例5-1 砂眼。肉眼可见砂粒,与气孔显然不是一回事

▼示例5-2  下图这些是气孔,为自然形成的细微凹孔,手摸上去是无感的,也不影响釉面完整性,而且气孔还会增加透气性。

总结:砂眼是瑕疵,气孔不是,别把气孔当成砂眼,它是无辜的!气孔的数量、直径可以通过技术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属于建盏产品都会有的现象。

五、缩釉、跳釉

缩釉在老盏中已经介绍过,温度不够,就会导致釉面收缩龟裂。

▼示例6-1 老盏的缩釉

跳釉则是某些部位(一般呈点状)未被釉层覆盖,原因可能是胎体上釉前粘上灰尘、表面有砂粒等等。

跳釉面积通常很小,对釉面完整性的影响远小于缩釉,有部分陶艺师以随机跳釉为艺术风格,刻意去追求,但作为新烧建盏来说,跳釉属于瑕疵。

▼示例6-2 以自然跳釉为艺术风格的日本茶器,另一种美。老盏中的跳釉、缩釉有不少朋友喜欢也是这个道理。行业标准是适用于大部分人,个人审美则见仁见智。

六、色泽不均

除了胎本身,釉也会出现瑕疵。能一眼看出的首先是色泽不均。如斑纹色调深浅不一、分布严重不对称等。

▼示例7-色泽不均

七、未烧出目标釉色

作为以铁系结晶釉著称的自然窑变黑釉瓷,建盏釉色变化之不可预料,比胎的情况更复杂得多。其质检标准总体可以归纳为是否烧出期望中的釉色。

如果某位工艺师的目的是烧出毫或者滴,那么无毫无滴,或者斑纹不够明显、过于稀疏,都可能成为质检不过关的原因。

这类产品属于窑变不尽如人意,但釉面、胎体完整性都未被影响,也许有人会喜欢这类釉色。

我就曾经看到有师傅想烧油滴结果有几只烧成茶叶末,一样看起来很漂亮(也侧面证明茶叶末与油滴、兔毫等釉色的渐变关系),但是这类产品对他而言就不能作为商品流通,送朋友倒是可以。

若是柴烧,受现在的工艺限制,评判釉色时会更宽容,甚至不需要成品一定是已经有名号的某种釉色,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能出厂。

以上就是新烧建盏可能出现的主要瑕疵,此外还有干口这类建盏都会有但视程度不同,对品相影响不同的现象,我曾经写过专文介绍→理性看待建盏的干口,干口的盏值得收藏吗?,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一只新烧建盏来说,必须翻来覆去地检验才能出厂。而且由于每只建盏的样子都不同,做质检途中容易眼花缭乱。每一只能出厂的建盏,都已经是经过火眼金睛洗礼的。

新的一年,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也拥有火眼金睛,挑到心仪的建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