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高中分“快慢班”?家长有诉求,学校有需求,一拍即合

高中分“快慢班”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家都清楚,所谓的“快班”和“慢班”,就是“重点班”和“普通班”。有些高中还设置了3个层级,在“重点班”和“普通班”之间设了一个“次重点班”。
为何很多高中有“快慢班”?许多人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就是为了生源和升学。
我们不否认,通过设置“快班”和“慢班”,可以吸引一部分优秀生源的加盟。如果管理得当、师资分配科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毕业班升学率。但高中分“快慢班”,绝不仅仅是学校有需求,家长的诉求也很关键。
某高中负责招生的教导主任说:“我们学校曾经尝试取消重点班,设置平行班,但没两年就恢复原状了”,提及原因,他说:“不少家长觉得不应该把‘好生’和‘差生’放在一起,有些家长明确表示,‘若不分重点班,就不报考我校’”。
这位主任的话很有代表性,部分自认为孩子属于“好生”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差生”在一起,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差生”带坏。
家长有诉求,学校有需求,一拍即合。所以,高中分“重点班”、“非重点班”,与学校和家长均有一定的关系。
但,高中究竟该不该分“重点班”呢?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人为的把学生分成学渣和学霸,争议很大。
首先,学生成绩有好有差,不过,把成绩好的学生称为“好生”,把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是完全不对的。成绩只是学生整体表现的一个方面,仅凭一个方面的表现就对学生进行定性,一点也不科学。
其次,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每位学生都应该享受均等的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大家缴同样多的学费,有相同的身份,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当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班”,成绩不好的学生组成“非重点班”,身份之间的鸿沟就形成了。无论学校如何分配师资,人们都会觉得“重点班”受到了重点关照,“非重点”不被学校重视。
学生同样有这种感觉,到了“重点班”的学生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到了“非重点班”的学生觉得自己处在学校“边缘”,可有可无。于是我们看到,一些“重点班”学习氛围很浓,大家你争我赶;一些“非重点班”学习氛围很差,不少学生甚至自暴自弃。
一些人反对高中分“重点班”,就是基于以上几点理由。
那么,高中分“快慢班”、“重点班”,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呢?非也。站在分层教学的角度看,设置“快班”(重点班)和“慢班”(非重点班),很有必要。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我们把学习成绩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编排为“快班”,把学习成绩不太好,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编排为“慢班”,“快班”可以安排更多更深的教学内容,学习节奏也可以更为紧凑;“慢班”则安排更多基础性的教学内容,重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用这种分层策略,不仅能让教学任务的开展变得更为顺利,也会让学生学起来更为舒适。
倘若我们不实施分层教学,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均等地分开,组成“平行班”,就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简单、教学进度太慢;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难,教学进度太快。
所以,大家的争议点在于:是遵从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快慢班”?还是按照平等原则,不考虑学生成绩,分“平行班”?
分“快慢班”,不管学校如何兼顾,人们都会把眼光放在“快班”上,“慢班”的学生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平衡感;不分“快慢班”,学校教学质量就可能会下滑,不仅学校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学生家长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
只要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高中该不该有“重点班”的问题就永远不会争论出一个让各方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很多高中为了消除人们对“重点班”、“非重点班”等称谓的不适感,以“宏志班”或“实验班”等称号替代“重点班”,把中考成绩好的学生编排到“宏志班”或“实验班”中。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做法“换汤不换药”,但它确实缓解了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焦虑。如果不这么做,我们还能怎么办?毕竟这是个无解的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