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嘲讽动画“冶金”了,日本对儿童的保护比我们想得还要周全

最近经常能看到一些“二次元玩家”在互联网一些文章下面,用“冶金”来调侃一些内容,我觉得这些词汇的被发明,可能从侧面表现出,国人对日本一些二次元的同人创作对于儿童形象的描绘可能存在一些误会,也导致了这些人,很多人会带着颜色眼镜,去看动漫里出现的关于儿童的内容,其实创造这些内容的日本人,对于儿童的保护,还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肃和科学、全面的。

保护儿童的意识强烈

如果你看过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你应该会看到

小丸子和他们同龄的小学生,脑袋上都会戴着一个黄色的安全帽,上学下学的时候走在路上都会戴着,这都是取自真实的日本小学生的装束;

日本的小学生,还真的戴着这样的大大的黄色帽子,甚至会背上大大的黄色的书包,为了让身体幼小的孩子看起来更加醒目;

在日本动画片《工作细胞》中,可以看到,小学生形象的血小板,手上拿着黄色的小旗子疏导交通,这也取材于现实的日本;

孩子放学的时候,会有家长组成的疏导员,拿着醒目的小黄旗子,指挥车辆的行驶,确保小孩子们能够安全的通过车流穿梭的马路,这样,司机也能更清楚眼前有孩子通过,自然也会更加当心;

日本社会在如何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的意识是很到位的,我想大家可能都发现了,既然这么当心孩子,为什么不和中国一样,由家长接送孩子呢?日本对儿童的培养方针上,还是放任孩子的天性,以及注重孩子的独立的意识,孩子很小就被这样培养,因此独立意识也建立的很快,不需要家长接送,这是日本教育儿童时候的一个特点。

健全的法律保护

日本有着完善的法律机制,来确保儿童得到社会的呵护。日本有《儿童福祉法》、《少年保护法》、《儿童虐待防止法》等法律法规来屏蔽对于孩子的虐待、不正当的对待和侵害,并且不断修缮法律条例,来确保这些法律与时俱进。

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可以在家中体罚孩子,可以培养他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接受惩罚”的观念,但不可以直接的体罚形式来表达“惩罚”;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收敛对于孩子的惩罚,给予孩子更加全面准确的教育,而不是一方面的体罚;而在孩子心理成长的时期,体罚会给孩子更多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的积聚,可能就是导致更多的家庭问题的一种诱因。

在日本,当儿童受到虐待的时候,国家的有关部门是有权进行强制的介入、干预的

不知道你们看过《寒蝉鸣泣之时》过不,动画中,北条沙都子就是因为叔父的虐待而苦不堪言,一旦接到投诉,就会有儿童保护机构的人上门来执行,如果投诉有效,儿童保护机构甚至可以强行隔开沙都子和叔父,所以圭一就尽可能想说服儿童保护机构的人来对沙都子进行保护,合理而正当;

新海诚的热作《天气之子》中也提到过,阳菜因为未成年,而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和未成年人的弟弟独自居住在一起,所有也会有相关机构的人上门来谈话,确定她是保护对象的时候,可以强制让她们回到监护人的身边;这都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健全的大环境下才成立的事实;

深夜档动画的规制

日本有不少内容“不堪入目”的糟糕动画,内容太过“成年人”,所以可能的确不适合儿童过目,但是日本的电视台有自审的机制,对于节目有明确的时间段分级,那些内容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也会被分级为“深夜档”,必须在深夜才能播出,而在“黄金档”播出的节目,必须确保内容的健康积极,不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影响,如果内容不合适,家长还可以去有关部门投诉,如果投诉成立的情况甚至可以让电视台停播某些节目,所以别看日本的动画片,内容都很“过火”,实际上,分级制度的引入,还是可以将那些大人觉得“有害”的内容,隔绝于孩子接触不到的时间。

总结:日本对于儿童的保护制度、意识,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全面,即便的确有一些不合适的内容,制度上也有办法不让孩子接触到,这也许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不要再用“冶金”来嘲讽那些同人作品,错的从来不是内容本身,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