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前,驻守岭南的军队尚有50万,他们为何不北上拯救帝国?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仅存在14年便走向灭亡,其中的原因,除了秦始皇父子推行的暴政让百姓不堪忍受外,还包括用于镇压义军的兵力相对不足。不过,在秦朝灭亡前,驻守岭南的军队尚有50万,如果他们能北上勤王,天下成败或未可知。不过,统领这支军队的赵佗却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帝国灭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并没有采取休养生息、偃武修文的政策,而是变本加厉地实行大兴土木、穷兵黩武的政策,由此加重百姓的负担,引起他们的怨恨和反抗。对此,秦始皇并未倾听民众的呼声,而是使用严刑酷法来恐吓、惩罚国民。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是把老爹的政策推向极致,这样违逆天意民心的政权,焉有不亡的道理?
秦末起义形势图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戍卒小首领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举起反秦的旗帜,六国贵族和山东豪杰闻讯后“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见《史记·卷四十八》)。在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军首领中,便包括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在各地起义军的猛烈打击下,秦朝内部发生政变,宦官赵高弑杀秦二世,随后扶立公子婴为秦王。
为扑灭各地的起义军,秦二世在位时任用名将章邯为主帅,率大军击杀义军重要首领陈胜、项梁(项羽的叔父)等人,一度看到消除内乱的希望。但不久后,章邯在巨鹿被项羽击败,无奈只好率20万大军投降。章邯统领的20万精锐,基本上也是秦朝最后的“家底”,如今竟然全部丧失,顿时间让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秦二世剧照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秦二世与权相赵高不由得想起驻屯在岭南的50万大军,遂派遣使者前往南海郡,命郡尉任嚣火速率军北上勤王。任嚣与部将、龙川令赵佗都是秦始皇非常信任的将领,在秦朝兼并六国后不久便率50万大军(数字有严重夸大之嫌,实际兵力约为20万左右)南下,积数年之功才得以平定百越、攻占岭南,并在此地设置南海、桂林、象3郡。
秦朝法律极其严酷,一旦违命不从,不仅主帅本人要掉脑袋,就连家属和部将也要连坐,任嚣对此当然很清楚。不过,跟大多数惟命是从、不问对错的将领不同,任嚣忧虑的是,一旦自己率主力北上勤王,岭南必然会陷入防守空虚的窘境,彼时若越人趁机作乱,岂不是要让自己和将士们十余年付出的辛苦付诸东流?
秦朝武将剧照
更何况,任嚣虽然僻处岭南,但对天下时局有很清晰的了解,知道项羽、刘邦等人能征善战,加之受到山东民众和豪杰的支持,自己恐怕难以抗衡。更何况,任嚣深知秦朝气数已尽,自己若率军北上,最佳的结果无非是暂时延缓帝国灭亡,但终究于事无补,而手下这数十万健儿则会白白的丢掉性命,这让他于心何忍?
正因如此,任嚣在思虑再三后,便以各种理由婉拒朝廷的征召,不肯出兵北上。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年底,任嚣大病不起,临终前把职位让给赵佗,并把心中的想法全盘告诉他,恳求赵佗固守岭南以观天下成败,切不可率数十万健儿北上做“炮灰”。与此同时,任嚣还建议赵佗断绝岭南与中原的通道,若时机成熟,可以在当地割据称王。
赵佗剧照
赵佗对任嚣的见解非常认同,因此在就任南海郡尉后,即刻下令封锁岭南通往中原的各个关隘,断绝各条栈道,然后自南而北构建起三道严密的防线,并在南海郡聚兵自卫。当朝廷派出的使者再次南下时,发现已没有道路可以达到岭南,只能在连声叹息后回朝复命。秦二世与赵高闻讯后,虽然恨不得把赵佗千刀万剐,但却也是无可奈何。
秦王子婴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西征,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攻进关中、驻兵灞上,离咸阳仅有一步之遥。为避免关中百姓再遭涂炭之苦,刘邦遣使向子婴劝降,后者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妻儿子女、群臣出降。至此,秦始皇一手创建的帝国,最终被同龄人刘邦终结,前后仅存在14年(算上之前的秦国,总计561年)。
秦王子婴剧照
秦朝灭亡的消息传至岭南后,赵佗暗自庆幸,至此才算是彻底卸下道义上的负担。此后,赵佗派兵攻取桂林、象两郡,然后在士民的拥戴下,在岭南建立起南越国,并自称为南越武王。南越立国95年、历经4王,最终在元鼎五年(前112年)被汉武帝派兵击灭,至此岭南再度归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
参考书目:《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