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长伸地村伏击战

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长伸地村伏击战,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长伸地村伏击战

长伸地堡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内,北侧巡检司、南侧上堡,东侧10里为赤城东线长城主线,西侧为四十里长磋,是扼守独石口通往东路长城的交通要冲。据说古时有位常姓的武将镇守此地打仗屡战屡胜,人称此地为常胜地,后误为长伸地。史书记载:长伸地,旧为朵颜所窃据,万历七年收复,十年〔1583年〕筑堡戍守,名长伸地堡。城堡初毁于抗战期间,当时是为了抵制日本侵略者制造“长城无人区”而建的“人圈”,村民们把城墙拆了豁口。周晓文导演的影片《二嫫》就是以此堡为背景拍摄的。

1940—1941年间,驻赤城县日军的一辆汽车,时常给后城的日伪军运送物资、人员。一路上跟车的日伪军肆意枪杀行人,祸害百姓。一次,龙赤联合县三区区小队战士王江被车上敌人用枪打断腿后,抓到后城用刺刀活活挑死;又一次,区武委会主任郭仲山,被车上日伪军用步枪、机枪打死。区村干部、群众都恨透了这辆敌车。区委的几位负责同志研究,决定打掉它。

长伸地村伏击战

1941年10月6日,区小队司务长刘满侦知敌汽车又开往后城。区委书记孟醒立即带领区小队员奔赴准备打伏击的地点——长伸地南门外黄龙庙湾,进行部署。此地两边山高,中间路窄,便于发挥手榴弹的威力(出击的主要武器是手榴弹)。区小队长陈士华带领队员张福埋伏在路东侧南崖嵯上,任务是敌汽车开过他们把守的地方立即开枪,作为战斗开始信号;区长高立品带4个队员埋伏在公路东侧中段,用手榴弹炸敌汽车;孟醒带王元、陈明德埋伏在公路东侧北面垒起的石墙旁,堵截敌人;队员陈明新、杨顺带上两条好枪,埋伏在公路两侧一块大石头后面,具体任务是打敌汽车轮胎、打司机,当战斗出现不利时,掩护撤退。派一人带一颗手榴弹、两面小旗去南边的山尖上放哨。

长伸地村伏击战

一会儿,敌汽车从后城方向开回来了。当敌进入伏击圈时,陈队长的枪因故障没打响,战斗信号没发出。王元向孟书记请示,开了第一枪。枪声一响,所有埋伏的人一齐开火,随着枪声、爆炸声,13名干部、队员跃起向敌人冲去。农会主任郭树贵手拿大刀一气砍倒四、五个敌人。战场周围正在耕地的老百姓也高喊助威。敌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到处躲藏,顾不得还击。战斗不到半小时,就胜利结束了。击毙敌7人,伤敌6人,俘虏敌20人(其中两名高丽人),逃跑1人。缴获敌1挺捷克式轻机枪,11支步枪,2000多发子弹,一架大照像机,20箱照像底板,汽车被烧毁。区小队队员、区干部无一伤亡。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军事志》《赤城县志》《赤城英烈》《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张家口革命遗址》等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