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罗医药:深耕18年研究,原创神经疼痛新药将迎来突破【张江高科895创业营】
'
895创业营系张江高科(股票代码600895)打造的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以聚焦产业、优化资源、赋能创新为初心,通过资本、技术、媒体等合作方的共同助力,打造强有力的创业集群。
赛默罗医药是895创业营(第九季)医疗健康专场的优质项目之一。
动脉网对895创业营中的优质医疗健康项目,精心制作系列专题报道,欢迎关注。如果您对本专题中的项目感兴趣,可以直接与我们取得联系。
对于李帅博士而言,创业并非首选。从中科院离职前的两年,李帅博士一直在尝试整合科研机构、医院、药厂和地方政府多方力量去共同完成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因为体制和国内研发生态系统等各种因素导致进展并不顺利。直到现在,国内原研药的研发生态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机构的定位还是以发表论文为主,而工业界也是以快速仿制国际产品为主。如何在国内创建医药行业的创新生态,实现基础科研和生物医药研发成为有机的结合体? 李帅博士认为第一步要实现从0到1的质变,应该建立一个行业范例,这也是李帅博士成立赛默罗生物的初衷,而李帅博士在张旭院士实验室的基础科研成果无疑提供了最好的锲机!
相对于中科院稳定的工作,创业是一条未知的、充满风险和漫长的道路。李帅博士的信心来源于项目的价值:张旭院士在这个领域已经有35年的积累,而李帅博士在这个课题上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有12年,有充分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转化数据支持我们的项目具有替代现有临床一线药物和阿片药物的优势,满足临床需求。
赛默罗生物进入经营的第6年,已经启动在研新药SR419 在外周神经病理痛患者的临床试验并实现了首例病人给药,另外5个在研产品正有序向临床推进。公司计划未来3年以每年2个产品的速度进入临床,并且完成2个产品的临床2期研究。在李帅博士看来,赛默罗生物的产品陆续进入爆发期。他自己的工作重心也从转化研究转移到商业化上,这是他的新挑战,也是他的收获期。
对抗神经系统顽疾
神经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导致的疾病,例如慢性痛、癫痫和抑郁等疾病;另一类是神经元死亡导致的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综合征和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其中,慢性痛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导致社会经济损失最高的疾病,仅在美国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6800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近5万人死于阿片药物滥用。美国政府为对抗阿片类药物泛滥,美国在2018年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强生、普度等多家制药公司被罚款逾百亿美元,普度等多家公司因此申请破产。当前,阿片类药物全球市场约250亿美元,近年来,国际多家公司纷纷布局疼痛药物的研发,致力于替代阿片类药物。
据李帅博士介绍,在神经元细胞中,离子通道负责电信号传递,往往会决定神经元兴奋性,人体大脑所感受到的疼痛,其深层次原因便是大脑神经元接受到电信号。而赛默罗生物基于离子通道机制开发的原研新药具有替代阿片类药物的潜力,“通过系统地与国际上常用的镇痛药物和在研药物相比较,我们药物在安全性和疗效上都具备优势。其中,SR419在安全性上的优势非常显著。”同时,李帅博士透露,在病人的疗效数据也在逐渐收集,预计2021年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部分临床结果。
此外,2018年开始,赛默罗生物增加了神经炎症产品线。人体组织坏死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当阿尔兹海默综合征等病人大脑神经元死亡时,也有炎症产生,通过干预炎症反应,就可以保护大脑神经元。布局神经炎症产品线前,公司团队做了长达一年的深度调研和讨论。他们的结论是这种机制很有开发前景,并且与团队技术能力相匹配。相关产品预计明年3季度会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李帅博士指出,最近国际上神经炎症相关领域的并购交易价格已经过高,往往处于临床I期的在研项目就可能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首付款也不低于数亿美元。“但是我们还是要提供更多的证据,跟国际类似靶点做比较,来证明我们的靶点优于其他靶点,并且我们的产品质量也优于行业水平。同时, 我们对这个领域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新兴的领域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挫折,特别是阿尔兹海默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我们在建立合理的转化证据链后,也会寻求国际专业公司共同从事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 ”
用转化平台提升全行业神经系统药物开发水平
目前,离子通道和神经炎症两大机制面临的挑战共性是转化研究。通常,转化研究需要完成细胞层面、动物组织层面、动物行为和功能的完整的研究,并且需要病人组织的病理学数据和相关临床病人数据的支持。只有当所有数据完美契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后,才能推进一个药物进入临床研究,这样的研究虽然非常耗时,然而产品的成功往往会对相关疾病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赛默罗生物根据自主研发的科学理论模型设计临床试验,实现研发策略的优化和精准化:在临床上选择特定、少量的病人,用量化的方式以低成本、快速在临床上做概念验证。李帅博士指出,这是赛默罗跟国际大公司的最大区别,国际大药企在药物开发的时候,对临床前研究数据完整性和转化数据关注程度不够,更侧重直接在临床病人上做检验,这种试错心态造成了临床失败率非常高。
医药行业的创新往往基于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两种模式共同推进了生物医药行业的进步。
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Crisper技术,就是典型的技术创新,而在国际和国内有很多公司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PD-1单抗药物则是以科学理论创新为基础的新药研发案例。
1992年本庶研究室发现第一个引起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到2014年Opdivo获批在日本上市,中间涉及22年的持续研究和京都大学、小野药品、Medarex、百时美施贵宝等多个不同机构的接力。
从一个生物现象偶然发现,到完善相关理论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和转化理论,最终研发成一款药品, 20-25年的周期是原研药研发的常态,这对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一种挑战!不过,在李帅博士看来,至少在神经类药物开发领域,理论研究和转化时间周期长反而成就了一批初创企业,因为小公司做转化研究的时间成本远低于跨国药企,这是初创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挑战医药巨头的机遇。
2002年春天走进张旭院士的实验室,用基因芯片筛选药物靶点作为李帅研究生的第一个课题,到2020年秋天为首位外周神经痛病人给药,李帅博士终于带领团队基本完成了一个全新药物机制的理论研究和转化研究,每前进一步都是在给未知的问题找答案。此刻,他对于自己潜心研究近20年的这项技术将点燃产业界热情深信不疑。对李帅博士而言,新的未知问题,是如何重构眼前这个像研发中心一样运作了6年多的团队,让它具备足够的商业化能力,未来建立国际影响力。他告诉动脉网,这是目前最有挑战的问题,但必须在未来1年内解决。
写作参考:
陈凯先:从仿创到原创,我国医药产业如何迈出关键一步?
近
期
推
荐